鹅口疮到底是个什么鬼?看完你就知道了!
口腔(舌头、嘴唇、上颚等)出现白斑+难以擦掉+擦掉后出现红色伤口
鹅口疮让很多妈妈很痛苦,主要是因为它很容易复发。 会引起宝宝口腔疼痛,让宝宝不愿意吃饭,还容易复发……天啊,想想就恶心!
为了让妈妈们了解如何预防鹅口疮,在治疗鹅口疮时少走弯路,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关于鹅口疮的有用资料分享给大家。
1.鹅口疮到底是什么?
鹅口疮又称鹅口疮,是由于口腔内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而引起的真菌感染。 表现为宝宝口腔内长出白色乳状菌斑。
鹅口疮经常攻击 1 岁以下的婴儿。 一般认为是母亲出生时产道或后期喂养时喂养设备未彻底消毒造成的真菌感染。 此外,营养不良、体弱或服用过抗生素的婴儿也易患此病。
患鹅口疮后,大多数宝宝一开始可能会出现轻微不适或无症状,吃奶和喂奶都比较正常。 但如果控制不当,感染面积扩大,宝宝就会感到疼痛、不肯吃饭、经常哭闹。 因此,将鹅口疮消灭在摇篮里,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有效措施!
2、鹅口疮的特点
鹅口疮和乳块虽然相似,但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舌头、牙龈、软腭等处(即除牙齿外的红色肉肉)会出现白色斑块,而且看起来像奇怪的斑块。
白点需要一点力气才能擦掉。 妈妈们可以用消毒棉签擦拭。 能轻易擦掉的就是奶疙瘩,需要一点力气才能擦掉的基本都是鹅口疮。
用力擦去白斑后,就会出现红色的伤口,过不了多久,白斑就会重新长出来,覆盖住红色的伤口。 (这东西真是野火熄灭,春风吹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预防鹅口疮的终极绝招
如果你不想遇到烦人的鹅口疮,你能避免吗? 有能力的! 接下来小编就分享三两波预防小技巧:
1.清洁消毒! 清洁、消毒! 清洁、消毒! 只要妈妈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对喂养用具、玩具进行清洁消毒(建议高温蒸煮消毒,不建议使用消毒剂~),宝宝患鹅口疮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2、等宝宝吃完饭再给他喝水。 这将冲走口腔中残留的大部分残留物并减少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4、鹅口疮如何处理
分享一个非常有用的对付鹅口疮的药方(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吃药口腔白色念珠菌吃什么药,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给宝宝吃什么药) ):制霉菌素2片+凯瑟露10ml(也可以用鱼肝油滴代替凯瑟露)。
这样,鹅口疮一般会在几天内好转,一周左右就会消失。
如何预防再次感染和复发
俗话说,病从口入。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口腔白色念珠菌吃什么药,建议妈妈用开水对戴过的哺乳文胸进行消毒。 因为胸罩很可能是细菌的滋生地,尤其是夏天出汗后,感觉好酸爽啊! 很多妈妈最初控制住了宝宝的鹅口疮,但后来发现它不断复发,有时是因为没有消除温床。 此外,妈妈们在哺乳前后还应清洁乳头,以减少细菌的生长。
如果您是人工喂养的宝宝,记得每次喂奶前都要清洁双手。 另外,奶瓶、奶嘴的清洁和消毒一定要做好。 添加了辅食的宝宝也一定要做好辅食器具的消毒工作。 这时候热水冲泡、开水、蒸汽杀菌都可以发挥作用。
虽然鹅口疮很容易复发,但只要控制得当,做好相应的清洁消毒工作,就可以彻底告别它。 另外,如果用制霉菌素片和凯瑟露混合使用几天后没有明显改善或者还是经常复发,可能是宝宝的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儿科医生。 做详细检查。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的舌头只有白色,可能是经常吃奶引起的,也不一定是鹅口疮,所以妈妈们需要有一双福尔摩斯般的眼睛~
参考资料:DK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