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 > 常识 > 疾病常识

疾病常识

北京高温捧红杨梅网友称水果里爬出白虫子

2024-05-17 15:01:32疾病常识
最近不少市民在网上吐槽,买回的水果在盐水里泡了会儿,居然浮出了虫子。6月26日,盐水浸泡中的樱桃,没有发现小虫子。当天,记者对四类水果进行了实验,发现除杨梅静置30分钟后出现小白虫外,其他水果都没有出现小虫。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表示,很多夏季水果在泡水过程中出现白色的小虫子,这属于正常现象。

6月26日,杨梅用盐水浸泡后杨梅虫子怎么泡出来,表面出现了一条约两毫米长的白色小虫。新京报记者 王佳宁 摄

北京高温持续。 连日来,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让各种清凉甘甜的水果走俏。 不过,有网友上传了一段“重口味”视频,称有些水果里有虫子,不能吃。 真的吗? 近日,记者购买了杨梅、樱桃、杏、李子四种新鲜水果进行实验,并请专家进行讲解。

网友称水果里爬出白色虫子

记者走访各大超市和水果店发现,由于夏季持续炎热,除了苹果、梨等常见水果外,西瓜、杨梅、李子、杏子等水果也畅销。 就连一直居高不下的樱桃价格也逐渐下降。 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购买。

然而,吃水果也会带来麻烦。 近日,不少市民在网上抱怨,买来的水果用盐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虫子。 山东当地媒体报道称,一名市民买了一箱樱桃,打开后发现果实里爬出白色小虫。 这位市民担心,夏天肠胃容易出现问题,吃了就会出大问题。 网上流传的图片和视频显示,这些虫子是白色的、长长的、很小。 视频中,一些虫子还在破碎的果肉中慢慢蠕动。

“昨天买的樱桃里有虫子,今天吃的时候才发现。要不是明天考试,我早就洗胃了。” 有网友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有市民开玩笑说,羡慕近视眼,因为看不到虫子,吃水果也不会心烦意乱。

夏季水果上出现白色小虫是正常现象

水果中常见虫子吗? 记者购买了不同品种的杨梅、樱桃、杏子和李子。 这些水果的价格不一,其中3家店有樱桃特价,有的售价仅为10元一盒。 杨梅的品种很少,而且是新品种。 一家水果店里,露天摆放的杨梅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但也引来了许多小飞虫。

6月26日杨梅虫子怎么泡出来,盐水浸泡的樱桃未发现虫子。新京报记者 王佳宁 摄

记者在购买过程中发现,有的水果果皮上有小凹痕,让人怀疑是虫子留下的痕迹。 店员表示,这是自然现象,属于正常现象,可以放心食用。

当天,记者对4种水果进行实验发现,除了杨梅静置30分钟后出现白色虫子外,其他水果均未出现虫子。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表示,夏季水果中出现虫子是正常现象。 白色的小虫子是果蝇幼虫,吃了就不用担心生病。

杨梅泡水虫子_杨梅虫子怎么泡出来_虫子泡杨梅出来能活吗

实验步骤

1. 在四个不锈钢盆中放入2/3体积的自来水。

2、加入食用盐,搅拌均匀,静置溶解在水中。

3、将不同种类的水果分别放入盆中,充分浸泡后等待30分钟,同时观察。

1 个杨梅

购买地: 果多美 品种: 杨梅

实验结果:将杨梅用水浸泡5分钟后,一颗杨梅表面出现了一只白色的小虫子。 随后,虫子纷纷从其他杨梅中爬出,有的杨梅上又出现了好几颗杨梅。

记者撬开一颗杨梅,发现紫红色的果肉里有一条白色的小虫子在灵活地扭动着,试图躲到里面深处。 后来同事吃了杨梅,说味道正常,没有什么奇怪的味道。 后来同事表示,当晚没有出现腹泻等症状。

2颗樱桃

购买地点:京客隆超市、国多美、水果蔬果超市

品种:鸳鸯、大水晶、黑珍珠

实验结果:30分钟内,三颗樱桃上都没有出现昆虫,但出现了许多小漂浮物。 提醒公众在食用前仔细清洗。

30分钟后,记者增加了盐的用量,但没有出现虫子。

杨梅虫子怎么泡出来_虫子泡杨梅出来能活吗_杨梅泡水虫子

3 个杏子

购买地点:京客隆超市、果蔬果超市

品种:新疆哈密杏、黄杏、未知品种

实验结果:观察期间有气泡出现,但未出现虫子。

4 个李子

购买地点:京客隆超市品种:李子

实验结果:没有发现bug。

释疑

“白色的小虫子不会传染,也不会寄生”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表示,很多夏季水果在浸泡过程中出现白色小虫,属于正常现象。

“樱桃不容易,但杨梅概率更高,我以前也尝试过。” 她说,这些白色的虫子其实是果蝇幼虫。 果实生长过程中,果蝇会在果肉中产卵。 当温度合适时,这些果蝇卵就会孵化并长成白色的虫子。 随着气温升高,果蝇进入活跃期,因此到了夏季,“吃虫”的现象变得更加频繁。 有些市民买回家后并不立即食用新鲜水果。 在此期间,由于室内温度较高,可能会孵化出白色的小虫子。

不过,她也表示,果蝇幼虫与普通苍蝇和蚊子不同,它们没有病菌,不具有传染性或寄生性。 这意味着,即使吃了这些虫子,也不必担心生病或虫子在人体内繁殖。 。 这也间接证明采摘前没有施农药。 如果是这样,果实中就不会有幼虫。 她建议市民放松心情,不要太担心是否存在bug。 (记者戴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