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 > 常识 > 疾病常识

疾病常识

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

2024-01-28 09:01:59疾病常识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由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判定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重点人群为与密切接触者(B)接触频繁的家属和同事等。此时,该人员的绿色健康码就会变成黄码,并被标记为时空伴随者。

密接和次密接

在《新型冠状病毒脑炎防治方案(第八版)》中指出:新冠诊断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和密接的密接(简称次密接),须要在12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一)谁判断?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时空交集人员是什么意思,由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判断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

(二)何为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病症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病症感染者标本取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根据以下原则判断密切接触者:

1.同一屋子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料者或提供诊治、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施行可能会形成气溶胶诊治活动的医护人员;

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探望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时空交集人员是什么意思_什么叫时空交集_时空交集需要隔离吗

7.搭乘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顾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

8.曝露于被病例或无病症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

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觉得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断标准的人员。

(三)何为次密接,即密接的密接(C)?

假如密切接触者(B)与病例或无病症感染者(A)的首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B)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B)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C)。重点人群为与密切接触者(B)接触频繁的家属和朋友等。

首次接触指:病例(A)发病前2天或无病症感染者(A)标本取样前2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B)与病例或无病症感染者(A)的第一次接触。

(四)密切接触者的管理要求:14+4加7+2,即:

发觉密切接触者应该于12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4、7和14天分别进行一次核苷酸检查。集中隔离观察年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无病症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接触后14天。

解除隔离后举办7天居家健康检测,期间做好温度、症状等检测,降低流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出席集聚性活动,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举办一次核苷酸检查。

(五)密接的密接管理要求:

时空交集需要隔离吗_什么叫时空交集_时空交集人员是什么意思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限按照密切接触者的核苷酸检查结果确定,如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次核苷酸检查均为阳性,且其密接的密接第1、4、7天核苷酸检查阳性,可于第7天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核苷酸检查有阴性结果,其密接的密接根据密切接触者管理至届满14天。

时空伴随者

一、何为时空伴随者?

时空伴随者是指:该人员所拥有的电话号码,被防疫系统测量出和诊断病人的关联电话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800米*800米的范围)共同逗留时间超过10分钟,且近来14天任一号码累计逗留时长超过30小时,这样的号码是时空伴随号码。此时,该人员的红色健康码才会弄成黄码,并被标记为"时空伴随"者。

“时空伴随”是基于综合借助大数据和各种信息资源,精准摸排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对与确诊病例有过轨迹重叠的人员举办全面梳理排查得出的风险定义。

二、时空伴随者和收到提示邮件的人员该如何做?

倘若被定义为时空伴随者,红色健康码会弄成红色健康码,此时不要慌,立刻向居住地社区、居委会报备,接着到相应的核苷酸检查机构进行核苷酸检查,在3天内进行间隔24小时以上的2次核苷酸检查时空交集人员是什么意思,阳性结果下来后,黄码会手动转绿码。

在得到阳性结果前,请待在家中不要外出。

三、时空伴随者的健康码怎么转绿?

时空伴随者在3天内间隔24小时的2次核苷酸检查结果均为阳性的,系统将手动比对后转为绿码。对于没有查询到记录,或无法手动转码的人员,凭3天内2次核苷酸阳性检查证明(纸质或电子),向所在地社区(村组)申请转码,经市级及以上疫情防治部门查证后汇首相一转绿码。

最后,再度提醒你们,疫情期间请遵循疫情防治各项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一拉面”、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形式,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健康素质。降低集聚,主动了解防治知识,去除恐慌心理,科学落实各项防控举措,自觉防疫。(商临萍郭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