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

运动后的养生手法

2022-10-13 11:02:37运动养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运动后的养生手法,以及运动后的按摩手法的要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运动后放松的动作有哪些? 1、运动后应散步一会儿,最好倒着走或慢跑,甚至爬一会儿,直到心跳和呼吸基本从容。2、适当改变运动方式。比如,如果训...

运动后的养生手法

运动后放松的动作有哪些?

1、运动后应散步一会儿,最好倒着走或慢跑,甚至爬一会儿,直到心跳和呼吸基本从容。

2、适当改变运动方式。比如,如果训练项目是无氧力量练习或者强度较大的有氧运动,那么训练结束后应该慢跑(非常慢的慢,不需要大喘气,可以聊天的那种)3~10圈(具体的量因人因情况而异),以免训练后肌肉酸疼。

3、最有效的放松方法是趴在地上让别人用脚踩揉,关键部位包括小腿和大腿后侧和肩背部。趴着的人全身尽可能放松。没有同伴也可以坐在地上用脚互相踢两条腿,不过这只能对小腿。其它的部位只能用拳头砸用手揉了。

4、压腿也是很好的放松方法,但是运动后的压腿应该安排在适当休息和按摩放松后,而且不要压得太高太用力。

运动之后如何保护好身体?

1.全身性之缓和有氧运动:

以 可接续主运动的有氧运动为最佳选择,如路跑后缓跑或健走、游泳后缓游、自行车骑乘后之缓骑…其他非有氧之运动项目,最好还是选择健走与慢跑;主要的目的在 调整心跳率缓慢降至100以下至正常之静态心跳;这是一个重要的缓和步骤,除了协调心脏与肺脏的功能外,同时肌肉藉此,将运动后的废弃物从肌肉带往内脏排 出。时间约5~10分钟。

2.局部关节之活动:

和热身步骤一样,从颈、肩、肘、腕、髋、膝、踝关节之伸屈或环绕,其中 颈、髋、膝不宜360度环绕,做90~180度之分段环绕及前后左右之低速活动即可;由于运动后,肌腱与关节部位承受相当的压力,活动并松动关节是避免运 动后关节僵化,并促进关节系统代谢的重要步骤;时间约5分钟。

3.伸展,即一般俗称之拉筋:

这个步骤需要在肌肉的温度依 然温热的情形下进行。伸展的方式最好采用静态式伸展或同时混和等长收缩*,避免弹振式伸展,也就是当肌肉缓慢拉长时,感觉身体伸展的部位是否达到”极 限”,当达到”极限”后,静态维持该部位关节角度与肌肉长度不变,约6~30 秒;这是一个维持肌肉长度与弹性的关键步骤,当然也就是肌力维持的重要一步,许多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常常因忽略做运动后的伸展,而让肌力日渐降低而不自 知,那就非常可惜了;尤其,做完超负荷的训练,伸展更是重要!时间约5~15分钟。

*等长收缩,就是肌肉长度不变且关节角度不变下,让肌肉使力收缩;例如,找一墙脚,抬起脚尖,以脚跟着地,前脚掌贴近墙面,然后脚掌用力下压,即是小腿肌群的等长收缩。

4.冰敷或冰水疗:

完 成以上的步骤后,这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性步骤,一般以为伤害时才需要冰敷,其实不然,冰敷在运动后可减缓肌纤维因运动中所造成的细微撕裂伤,并避免扩大”没 有感觉”的伤害;舒缓因超负荷所引起的肌肉细胞破坏所引起的发炎,同时放松肌肉的压力与僵硬,是非常好的保养选择!冰敷肌肉,一次应持续20分钟以上,关 节部位每5分钟移动一下位置;冰水疗,水温约10~14度C,手脚等四肢局部浸泡需持续20分钟,若为全身或下半身之冰水疗则可选择,多次浸泡法,连续 5~7次,每次约3~4分钟,每次间隔约1分钟。

在进行体育锻炼后,怎样按摩有助于消除疲劳?

在锻炼后进行按摩,是消除疲劳的有效手段。肌肉在按摩的刺激下,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供给肌肉的养料和氧气增加,同时肌肉在运动中余留的乳酸等废物,也能迅速地氧化由血液排出体外,从而改善了肌肉的营养状况,加快了肌肉疲劳的消除。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手法进行自我按摩和互相按摩。

一、推摩法

推摩法有轻推摩、重推摩、梳式推摩三种。轻推摩的手法: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手放在皮肤上,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有节奏地向前推动,由浅入深,由轻到重。重推摩时手法同前,只是虎口一定要稍稍抬起,用掌根用力。梳式推摩手法:手半握拳,四指中节背部接触皮肤,沿着淋巴方向推动。

二、擦摩法

手法:用拇指或四指或掌根,紧贴于皮肤上,作螺旋形或圆形摩擦,其作用点在皮下。此手法多用于关节部位及其他不便揉捏的部位。

三、揉捏

手法: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全手接触皮肤。然后拇指与四指相对用力,将肌肉捏住并略往,上提,向前作旋转或移动,即是揉和提两种动作的结合。在揉、提的过程中,掌根不离开被按摩的皮肤,手指不要弯曲,用力要均匀。此种手法多用于大块肌肉和肌肉较肥厚的部位。

四、按压法

手法:用一手或双手的手掌或者掌根压在被按摩的部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按压一次,按压的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有时可以两手重叠起来按压。

五、叩打法

叩打法分叩击、轻拍、切击三种。一叩击手法: 两手半握拳,用尺侧(小手指一侧)交替叩打被按摩的部位。叩击时手指、手腕要尽量放松。轻拍手法:两手半握拳或者两手手指伸直张开,掌心向下进行拍打,手指手腕要放松。切击手法:两手手指伸直,用手的尺侧切击,切击时应顺着肌肉纤维方向进行。这种手法多用于大块肌肉和肌肉较肥厚的部位。

锻炼后的按摩最好在浴后进行,一般在锻炼后20分钟至30分钟进行较好。在其他时间内进行也是可以的,如在晚上睡觉前,按摩效果也是较好的。每次按摩的时间长短不定,如果所按摩的部位多,按摩时间就要长些,反之,可以短一些。

运动后选择什么按摩方法

1、运动后放松

运动后可躺在海棉垫或藤垫上休息片刻,平躺时脚放置的位置应略高于头,或是与头的高度平。切不可躺在有水汽的地上。休息片刻后可进行头手倒立或是靠墙手倒立,时间3-10秒,可进行几次,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心脏。然后再抖动四肢,先抖动、拍打大腿或是上臂,后抖动小腿或前臂。

2、运动后按摩

运动后按摩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动、点穴、揉捏、叩打、推摩等。首先是抖动四肢,主要是放松肘、膝关节以及四肢肌肉群;上肢常用点按穴位有偏历、曲池、手五里、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肿痛,以及肩臂痛、颈项拘挛等运动后造成的各种不适症状。下肢常用点按穴位有承扶、委阳、承山、昆仑、足三里等穴,可解除腰骶臀股部疼痛、腿足挛痛腰腿拘急疼痛、项强、腰痛、膝胫酸痛等症状。揉捏叩打时,先推摩大肌肉,后推摩小肌肉,一侧推摩后,再推摩另一侧。如是相互间进行全身推摩。背部的俞穴多位于脊椎旁开1.5寸处,推摩放松多以脊椎旁开1.5寸处和肩部的肩外俞、肩井、肩胛骨处的天宗为主,可解除背部疼痛、颈项强直。几种手法结合可起到良好的放松效果,且恢复快。对人体的五脏六腑也有保健作用。

运动后的养生手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运动后的按摩手法的要领、运动后的养生手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