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

第五套经络养生运动

2022-11-11 11:32:06运动养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第五套经络养生运动,以及经络养生操第一套下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什么叫五禽戏健身术? “五禽戏”是2000多年前的神医华佗所编创的一套养生健身方法。华佗观察了很多动物之后,以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

第五套经络养生运动

什么叫五禽戏健身术?

“五禽戏”是2000多年前的神医华佗所编创的一套养生健身方法。华佗观察了很多动物之后,以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的目的。今天盛行的太极等传统健身方式,最初就源于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五禽戏”最初的动作主要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转头颈、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通过模仿这五种动物的动作,不仅能锻炼四肢的筋骨,而且还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全方位的运动。据中医理论的“五行学说”,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与人的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作为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

五禽戏健身术

虎戏

虎属水,它走阴主肾,模仿虎的瞪眼、扑动前肢等动作能加强肾脏的锻炼。虎戏扩张肺气,能强筋壮骨,精力旺盛。虎戏的手形是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模拟老虎的利爪。练习虎戏时要表现出虎的威猛气势,虎视眈眈。虎戏由虎举和虎扑两个动作组成。

(1)虎举动作:掌心朝下,十指张开,弯曲,由小指起依次曲指握拳,上举撑掌。

(2)虎举功效: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关节的血液循环。

(3)虎扑动作:两手经体侧上提,前伸,上体前俯变虎扑凶猛之势,虎扑要注意手形的变化,手指弯曲内扣,模拟老虎的利爪。

(4)虎扑功效: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防治腰肌劳损。

鹿戏

鹿属木,主肝,模仿鹿用眼时总是斜视的动作,能疏通肝气,调理肺气。鹿戏增强胃气,能固脑益肾,增强体质。

鹿戏的手形是鹿角,中指、无名指弯曲,其余三指伸直张开。练习鹿戏时要模仿鹿轻盈安闲、自由奔放的神态。鹿戏由鹿抵和鹿奔两个动作组成。

(1)鹿抵动作:练习时以腰部转动来带动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先练习上肢动作:握空拳,两臂向右侧摆起,与肩等高时拳变鹿角,随身体左转,两手从左后方伸出,再练习下肢动作,两腿微曲,重心右移,左脚提起向右前方着地,屈膝,右腿蹬直,眼睛注视右脚后跟。收回。

(2)鹿抵功效:强腰补肾强筋健骨。

(3)鹿奔动作:左脚向前迈步,两臂前伸,内旋前伸手背相对,含胸低头,使肩背部形成横弓,手形成鹿角状。

(4)鹿奔功效: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

熊戏

熊属土,主脾胃。熊戏舒郁肝气,促进消化有利睡眠。熊戏的手形是熊掌,手指弯曲,大拇指压在食指、中指的指节上,虎口撑圆。熊的举止表面上看笨拙缓慢,其实内在充满了稳健厚实的劲力,熊戏由熊运和熊晃两个动作组成。

(1)熊运动作:两手呈熊掌状置于腹下,上体前俯,随身体顺时针画弧,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再逆时针画弧,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开始练习时要体会腰腹部的压紧和放松。

(2)熊运功效:加强脾胃运化功能。

(3)熊晃动作:提髋,屈腿,落步,后坐,前靠,换做右势,提髋,屈腿,落步,后坐,前靠。

(4)熊晃功效:防治下肢无力。

猿戏

猿属火,主心脏。猿戏养心补脑,能使头脑灵活,强化记忆。猿戏有两个手形:猿钩,五指撮拢,屈腕。握固,大拇指压在名指指根内侧,其余四指握拢。猿猴生性活泼,机灵敏捷,猿戏要仿猿猴东张西望,攀树摘果的动作。猿戏由猿提和猿摘两个动作成。

(1)猿提动作:两手置于体前,十指撑开快速捏拢成猿钩,肩上耸,缩脖,手上提,收腹提肛,脚跟提起,头向之转,头转回,肩放松,脚跟着地,两手变掌下按至腹前再做右势。

(2)猿提功效:按摩心脏,改善脑部供血。

(3)猿摘动作:退步画弧,丁步下按,上步摘果,猿摘模拟猿猴攀树摘果,手形和眼神的变化较多,眼先随右手,当手摆到头右侧时,转头看右前上方,臆想发现树上有颗桃,然后下蹲,向前跃步,攀树摘果,变钩速度要快,握团收回变掌捧桃左手下托,下肢动作是,左脚左后方退步,右脚收回变丁步,右脚前跨重心上移再收回变丁步。

(4)猿摘功效:对神经紧张、精神抑郁等症有防治作用。

鹤戏

鹤属金主肺。鹤戏调和呼吸,疏通经络,增强心脑及全身功能。鹤戏的手形是鹤翅,中指和无名指向下,其余三指上翘。练习鹤戏时,意想自己是湖中仙鹤,昂首挺立,伸筋拔骨,展翅翱翔。鹤戏由鹤伸和鹤飞两个动作组成。

(1)鹤伸动作:两手上举时耸肩缩颈,尾闾上翘,手部水平,下按时,身体放松,重心右移后,再后伸右腿,展开上体,两手腹前相叠,上举至头前上,手掌水平,身体稍前倾,两手下按至腹前,再向后呈人字形分开后伸,两膝伸直保持身体稳定。

(2)鹤伸功效:增强肺活量。

(3)鹤飞动作:两手在腹前相合侧平举,提腿独立,一腿下落,换做右势,平举时手腕比肩略高,下落时掌心相对,上举时手背相对。

(4)鹤飞功效: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平衡能力。

你知道有哪些经络保健操吗?

对于养生最好的莫过于是对经络的疏通了,怎么做好经络养生呢?下面就把经络养生保健操介绍给大家,对于经络养生保健操感兴趣的,接下来就来看看经络养生保健操怎么做吧。

经络养生保健操

1、压手指

首先需要我们左右两手相对,五指对应五指,然后用尽自己的力量向手心压去,同时手指头也用力。然后恢复原始状态,共做三十次。这个动作能够有效的疏通手指经络,锻炼手部的筋骨以及灵活度。

2、拔手指

手法一:用右手依次紧紧抓住左手的各手指,左手指用力拔出,每个指头拔10次;拔完左手,换右手。手法二:用右手依次紧紧抓住左手的各手指,然后转动手指,每个指头转动10次;转完左手,换右手。可以任选一个手法。作用是疏通手指经络。

3、掐指甲

用右手大拇指指甲掐压左手各手指指甲根部,也就是白色小太阳的位置,每个指甲根掐压三下,分别掐在小太阳的左、中、右位置。然后换手进行。掐压时要有点痛的感觉,而且能看到血液回流进指甲的红颜色为效果最好。作用是促进血液在手指的循环。

4、拍手背

需要用左手手掌去击打右手手背大约三十次,然后两只手相互调换进行按摩。这个动作能够有效的促进手背血液流通,对手部经络也有疏通效果。

5、转手腕

用右手虎口抓住左手手腕,转动左手手腕,30次。然后换手进行。作用是疏通手腕部的6个穴位。

6、敲手臂

用右手手掌靠小指侧敲打左手臂内侧(与手掌在同一个侧面)和上侧(与大拇指在同一个侧面),然后用右手手掌靠食指侧敲打左手外侧(与手背在同一个方向)和下侧(与小指在同一个方向)。然后换手进行。每一侧敲两个来回,敲的落点密度相隔2厘米。作用是疏通手臂经络。

以上就是对于经络养生保健操动作的讲解了,对于养生想做到最好就跟着经络养生保健操去做吧,希望经络养生保健操对你的健康有帮助。

我国的养生之道原则是什么?

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为我国民众保健防病所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摄生养性的内容已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养生学。

我国古代的养生之道,内容浩富,立论精湛,通过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性、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方面修炼技法,以达到调身、调心、调息、调食、调眠的“调养”目的。

我国古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冬天则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还主张养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等。

我国独创的养生之术,就是在养生基本原则指导下,经过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性、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方面修炼技法。

所谓动形养生,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

气功古称导引、行气、练功、养生、吐纳。

殷周时期,我国人开始练习气功。它以“经络论”、“气功论”为理论基础,主要通过控制意念活动,调整呼吸气息,并辅之一定动作的活动,达到健身延年,防病、祛病的目的。

由此证明,我国发明气功已3000余年,是世界最早发明气功的国家。

古代医书《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极其丰富,基本原则是“顺自然,保正气。”主要观点有:

“法于阴阳”,即顺应天时,顺应四季气候以养生,保护生机,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和于术数”,主张动以养形导引、按摩、气功、无所不包;

“食饮有节”,包括饮食和五味不能偏嗜;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指四季的作息制度与劳逸的适度,以防“过用病生”;

“恬淡虚无”,注意精神调摄。同时已认识到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寿命的极限即天年是“度百岁乃去”。

《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

“吐故纳新”指做气功,“熊经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

导引就是《庄子》所说的“道引”,是我国独特的健身医疗的养生方法,在春秋时期已经比较普及。据考古发现,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卷有44幅图像的《导引图》,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导引形象资料,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解。

《导引图》中的男女老少,有的裸背,有的着衣,有的徒手屈指,有的执杖拿物,有的模仿熊猴豺狼的姿势,有的模仿龙鹤鹏鹰的动作。

《导引图》所描绘的呼吸运动文字说明中有“印浑”两字,是直接提到呼吸的。古代的“印浑”是仰身鸣叫的意思。图的形态是胸部扩张,双手向后举,其动作是加强对心肺功能的锻炼。

《导引图》中除极个别的蹲、跪式外,其余全部为立式运动。现在我国第五套广播操中的8个动作基本概括了《导引图》的精华部分。如上肢运动有“龙登”,扩胸运动有“印淬”,体侧运动有“螳螂”,腹背运动有“满政”,跳跃运动有“引颈”等。

《导引图》除徒手操外,还发现使用棍仗式运动,作屈身转体运动状,双手持杖。文字说明是“以文通阴阳”。这里的“文”是指棍仗。还有折腰式转体运动,脚下有一球状物,也是器械运动的形态。

《导引图》文字说明中直接提到治病的项目共有“烦”、“痛明”、“引聋”、“引温病”等12处,说明导引不仅对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统的腹中,五官的耳目,甚至与某些传染病的治疗有着密切关系。

太极拳也是动形养生的主要内容。太极拳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别是戚继光的32式长拳,同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并注重传统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使太极拳成为了我国独有的养生保健运动项目。

八段锦是我国的一个优秀传统保健功法,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

古人把八段锦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8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

八段锦歌诀说:“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可见这个功的养生保健作用,而且它对场地显然没有特别的要求。

五禽戏是我国古代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创始人是东汉晚期名医华佗。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也就是五禽戏。它比瑞典发明的医疗体操要早1000多年。

一次,华佗看到一个小孩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耍,便联想起“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于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畅和瘀寒停滞而造成的,如果人体也像“户枢”那样经常活动,让气血畅通,就会增进健康,不易生病了。

于是,华佗有时间就专心致志地研究锻炼身体的方法,参照当时古人锻炼身体的“导引术”,不断琢磨改进,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拳法。

五禽戏模仿猛虎猛扑呼啸,模仿小鹿愉快飞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跃,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

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能清利头目,增强心肺功能,强壮腰肾,滑利关节,促进身体素质的增强,简便易学,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

五禽戏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正如华佗所说:“体有不快,起作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而欲食。”

所谓饮食养生,中医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强调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享年72岁,在2000多年前能活到70多岁是很少有的高寿了。孔子的长寿,与他讲究饮食之道是分不开的。

《论语》中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这些话的意思是说,食物放久变味了不吃,鱼肉之类菜肴腐败了不吃,菜肴的色彩不中看不吃,味道不鲜美不吃,不讲究烹饪不吃,不到用餐的时间不吃。

告诫人们讲究养生之道,注意饮食卫生,不要滥吃滥喝的意思。

孔子的饮食观对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影响很深,是我国食疗得以发展的基础,而且对民族兴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一大贡献。

唐代著名学者、医学家、饮食家孟诜撰写的《食疗本草》,专门汇集、介绍了具有滋补身体和治病疗效的各种食品,供人们使用,从而使人们从饮食中得到治疗疾病的效益。

《食疗本草》撰写于1000余年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本草专著。其内容散见于后世的综合性本草书中。1807年在甘肃敦煌石窟中发现该书的手抄卷子本。

饮食养生的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

在饮食养生方面,南宋诗人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诗写道: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对于修身养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修身养性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7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

《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对于调气养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

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总之,养生之道在于动形结合、合理膳食、修身养性、静神调气,这样才能达到“调养”目的。

经络不通百病生,做什么动作,让经络更通畅?

注意保暖、按摩耳朵、针灸、按摩脚底都是疏通经络的好方法。事实上,许多疾病都是由于身体经脉不通导致的,经络通畅之后,疾病自然而然就消失了。保暖是疏通经络非常好的的方法。当身体内部潮湿寒冷时,身体内的所有管道都会因寒冷而受到影响并收缩。此时,其他针灸和按摩方法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只有当身体温暖时,所有的管道才能顺利“解冻”。

其次还可以轻轻摩擦耳朵:用双手触摸耳朵,来回摩擦食指和拇指,直到耳朵发烫。中医认为肾向耳朵张开眼睛,耳朵上分布着感觉全身的穴位,因此按摩耳朵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疏通全身的穴位。

按摩针灸也能够帮助我们疏通经络。常规刺激、按摩、针灸合谷、内关、足三里是疏通经络、养生防病的三个重要穴位。合谷穴可以防治五脏六腑疾病,内关穴对心脏病的预防和保健作用明显,足三里穴对五脏六腑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最为有效。

按摩脚底也是很好的方式之一。在家买一个擀面杖或其他圆柱形物体,放在你的脚下,每天持续按摩脚底10-15分钟。开始时,你可能会感到肩膀和脖子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慢慢消失。瑜伽蝴蝶练习:坐在地上,用双手抓住你的脚,尽量向两边张开膝盖,使它们靠近地面,然后连续不断地上下重复动作,同时保持腰部挺直。

健康养生“八段锦”,是什么意思?

八段锦源自宋代,为中国古代医家将各种导引术的精华, 融合成一套简便有效的养生功法,动作一共有八节,运动方向包含前、后、左、右、上、下,动作柔和优美,能舒展全身,故称为八段锦。

练此功法:可舒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和改善心肺及肠胃功能,适合忙绿现代人的养身操。

八段锦是中国传统气功中的内脏导引术,是一种古老的养生运动,与易筋经、五禽戏并称为中国「武林三绝」。

这种融合了气功与健身操功效的养身方式,简单易学,且所受条件限制很少,练习者所获得的养生效果又十分理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八段锦。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如锦缎般优美舒展,又因为功法共有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法,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手段,可以疏通人体经络,调节脏腑机能,改善人们的不良心理状态,保证人体气血畅通,达到强健机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练习八段锦有何益处?

传统中医学认为,八段锦能够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畅通经脉、灵活盘骨、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怡养心神、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效果。

八段锦对于改善亚健康状况的效果非常理想,尤其对于改善颈椎病、腰腿痛、肠胃病、失眠等有着明显效果,而且也是一种不错的减肥运动。

春天练习可以生发阳气,疏肝理气,强健脾胃,所以非常适合。

提起八段锦,不得不说说我国的中医泰斗、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邓老经常练习八段锦。八段锦也被认为是邓老的长寿秘诀之一。

邓老对八段锦极为推崇,他在书中写道,「八段锦简单易学,经常锻炼,对增强体质、调节人体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均有显著功效。」

八段锦的另一个特点是非常简单易学。与太极拳相比,八段锦套路较少,动作也不复杂,一般人只需10来分钟就能学会。

八段锦共八个分解动作,每一动作对应某一局部起到应有的效能,并通过局部调节整体。

八段锦的八个完整动作,既可以连贯练习,又可以每个动作单独习练。八段锦的动作轻松自如,舒展大方,身形平稳,虚实分明。

两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气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

呼吸

呼吸是八段锦功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八段锦讲究形体、呼吸和意念的统一。

所谓“呼吸吐纳”是呼吸的概念性术语,是指呼出体内废气,吸进清新的氧气。它是许多功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呼吸吐纳解决的是气血平和、疏通经络的问题。只有呼吸平和了,练习者的动作才会熟练,才能使身体相关部位的肌肉和关节受到刺激,才能缓解气血阻滞的情况。同时,熟练的动作配合恰当的呼吸方式可以使经络畅通,全身血脉流动的循环加快。

气功八段锦,古老功法焕发新生

当下我们大部分人练习的并非古籍记载的八段锦,而是健身气功八段锦。编创健身气功·八段锦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当时在社会上流行的立式八段锦虽然大同小异,但练法众多、说法不一,缺乏科学依据,存在不合理之处。为了继承发扬祖国传统养生文化,需对八段锦进一步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中西医学和现代体育理论对功法重新编创,并加强实验研究,丰富其功法、功理内涵,提高功效。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期,全国出现了气功热。为加强对气功的管理,指导群众科学练功,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牵头,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局管课题,组织专家对传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进行了重新编创,由北京体育大学承担了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编创工作。健身气功·八段锦编创完成后,很快普及开来,形成了习练八段锦的热潮。

第五套经络养生运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经络养生操第一套下篇、第五套经络养生运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