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拳运动养生
太极拳为什么可以养生?
太极拳确实具有非常好的养生功效,这在中外都是受到承认的,虽然太极拳最开始作为一种武术存在于世上,但是发展到现在的情况下,他的武术价值已经非常少了,很多都用于养生,其实这种武术之所以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它源自道教,自从道教的祖师爷张三丰创立了太极拳,那么这种拳法的主要作用从一开始就被确定了,一种是用来实战,另一种就是用来养生,所以流传到现在的话,很多中老年朋友都利用这种拳法来保健身体,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练太极拳一定要保证动作标准,否则对我们身体是会有所损伤的。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当中,以下几个方式也有助于我们保健养生:
1、保持合理的睡眠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没有任何生活习惯或者补充营养的方式比保持良好的睡眠更有助于我们健康养生了,熟悉养生学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保持良好的睡眠对于我们健康养生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尽量要有一个良好的睡眠时间。
2、保持合理的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保持合理的运动可以让我们加速心跳,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能力,对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一个运动计划,并且长期的坚持下去。
3、保持良好的心情
良好的心情对于我们健康养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可能就会知道,很多比较长寿的人都会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所以我建议大家也尽量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做到没事偷着乐,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了。
太极拳的养生机理和练功要领是什么?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精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元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因而太极图呈浑为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故观其形,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常;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这样看来,以“太极”哲学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了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亦在“太极”,以太极之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激发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状态,这就是太极拳命名的含义所在。
(1)养生机理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气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神内敛则“内无思想之患”而精神得养、身心欢快;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
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张景岳云: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即所谓“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气经任、督、带、冲诸经脉上行于肩、臂、肘、腕,下行于胯、膝、踝以至于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恰如《累门.上古天真论》所说:“提挈大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养生,道理但正在于此。
(2)练功要领
l)神静、意导
练习太极拳,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使头脑静下来,全神贯注,用意识指导动作。神静才能以意导气,气血才能周流。
2)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含胸,即胸略内含而不挺直;拔背,即指脊背的伸展。能含胸则自能拔背,使气沉于丹田。
3)沉肩坠肘、体松
身体宜放松,不得紧张,故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松腰。肩松下垂即是沉肩;肘松而下坠即是阶肘,腰脖要松,不宜僵直板滞。体松则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4)全身协调、浑然一体
太极拳要求根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只有手、足、腰协调一致,浑然一体方可上下相随,流畅自然。外动于形,内动于气,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内外相合,则能达到意到、形到、气到的效果。
5)以腰为轴”
太极拳中,腰是各种动作的中轴,宜始终保持中正直立,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腰宜松、宜正直,腰松则两腿有力,正直则重心稳固。
6)连绵自如
太极拳动作要轻柔自然、连绵不断,不得用僵硬之拙劲,宜用意不用力。动作连绵,则气流通畅:轻柔自然,则意气相合,百脉周流。
7)呼吸均匀。
太极拳要求意、气、形的统一和谐调,呼吸深长均匀十分重要,呼吸深长则动作轻柔。一般说来,吸气时,动作为合;呼气时,动作为开。呼吸均匀,气沉丹田,则必无血脉偾胀之弊。
太极拳的流派很多,各有特点,架式也有新、老之分。目前,比较简便易学的,就是“简化太极拳”,俗称“太极拳二十四式”。其各式名称为:(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太极拳!其以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时至今日,太极拳现已是一种大众化的健身项目了,为何这么多人学太极,可能你还不知道它的奥妙所在。
祛病健身
太极拳是一种柔软缓和的运动,无论男女老幼无不适宜。以表面看来虽是无什么精彩好看的地方,可是它对健康身体却有很好的效果。太极拳在练习的身势方面,是周身俱要柔软松开,这种柔软松开的好处,可以使呼吸自然地深长,气血流行自然地畅通,所以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内外兼修
太极拳行云流水,全身各部位没有哪一部分自动,没有哪一部分不动,或者妄动、迟动、早动之敝。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如抽丝挂线、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无凸凹处,无断续处,稳静安舒、慢而无间、缓缓而行,故可使神经命脉各得其所,得着适合的修养,使身上的细胞血球等自然发挥它的健身功能。
其气的出入是随着缓和的动作而运行的,所以能呼吸深长直达腹部,所以非常顺随。其动作是趁着呼吸而伸缩鼓荡的,所以非常的协调。这叫做动作与呼吸互相为用,身体与心神内外兼修。
振奋精神
如经常练习可以养中气,使之充实,可以转变气色使之红润,可以头智清醒,使思想锐敏,气血舒畅,精神饱满。故不练力而有力,不练快而能快。盖从未见气血衰弱、精神不振而能有力而灵快者也。
如伏案办公用脑过度、以致神志不清,精神倦怠,日久必得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如经常练太极拳者可免。
如劳动太过疲倦不堪,日久必大受亏损,如经常练太极拳者可免。
思虑过多,忧郁填胸,久必成病,如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免。
性情粗暴,举动狂妄,久必违法乱纪之人,如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免。盖太极拳有陶冶性情之功效也。
气血不和,血压过高,血管硬化,或充血、或贫身等症,久恐发生危症,如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免。
太极拳是如何达到养生效果的。
太极拳与养生保健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於脏腑,外络於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於通经活络。首先,我们知道,突然、强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却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於脉气在全身上下、内外回圈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 有助於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第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 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於协调有序状态。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 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极拳是一门源远流长、内容深邃的科学,包含著丰富而独特的习练方法。太极拳不仅继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养生之道,而又以现代科学为依据,得到了发展,从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获得了更大的养生保健功效,具有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这种特殊功效并非伸手可取,必须要在习练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动作规范,即指身体姿势要符合一定的运动标准,这也是各个招式,不管动作怎样千变万化,所共同遵循的动作要求。只有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规范,才有利於“意动身随”;有利於肢体放长,更灵活地表现出端正、疏松、圆润和轻灵等特点,有利於“以静御动”、“动中求静”和“精神内守”,从而使练 拳出现只有意动而不觉形动的虚灵境界,使锻炼进入更高层次,做到由内发於外,且能由外敛於内,巧妙地进行内外交修,达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动作规范,首先要 做到身体的自然与放松,同时精神也应放松,“神疏”方能“体静”。
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但初练者不要刻意追求这些,只要采用通顺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顺呼吸也是达到腹式逆 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但初练者不能因此而盲目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否则不仅会顾此失彼,影响运动习练,甚至出现憋气等现象。实际上,只要随著动作的熟练,腹式顺呼吸的越发协调,达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极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违背。所以初练者务必遵循呼吸要畅利的原则,切忌急於求成。
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 竿见影”之效。
第二,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是“练身、练气、练意”综合锻炼的结果,能掌握太极拳真谛,本身就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是体现了练拳的不可间断性。
第三,实践证明,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的获取,贵在坚持习练。每位立志习练太极拳进行养生保健者,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
所谓“功到必成”,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打太极拳养成习惯、产生兴趣的过程。随著这种转变,一种身心健康的充实感、愉悦感、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会不期而至,人生乐趣会得到更大的享受,对太极拳健身、疗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反过来,又会强化练拳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会使太极拳成为习练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师益友。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与健身原理
太极拳是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其健身作用,已经被很多实践所验证,那么太极拳的健身原理有哪些呢?
1、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除此,汗毛与汗毛孔尚具有保温、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因此,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冬有集中供暖,夏有空调、电扇,免受寒暑之苦的同时,却又导致了人体皮肤保暖、散热功能的下降。由于汗毛变懒、汗遥壅塞、肌肤的通透性弱化,人体内脏分泌物、沉积物以及病毒等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阴阳温热失衡,这样那样的疾病便会不染自生。而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在肌肤的锻炼上有其独到之处。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比一般不练拳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内分泌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2、呼吸方式科学。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呼吸还配合意念,这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歌唱家的唱歌,吹奏家的吹奏等等也都强调腹式呼吸。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的体质强弱的标志。再者,太极拳运动是有氧运动,所有的有氧运动项目都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关于传统太极拳运动养生和太极拳是最好的养生运动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