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

传统保健运动养生属性

2022-12-30 11:33:14运动养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保健运动养生属性,以及传统运动养生保健的特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没有人知道保健体育是什么? 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与疾病作斗争中强身健体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它对预...

传统保健运动养生属性

有没有人知道保健体育是什么?

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与疾病作斗争中强身健体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它对预防疾病,强身益智,涵养道德,延年益寿,强盛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起到改善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作用,它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 大纲适用于本科一年级学生,结合中医专业特点选择教材,以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加强素质教育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觉积极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传统保健体育的作用

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传统保健体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较熟练掌握导引养生基础方法,武术基本功和长拳,太极拳的基础套路.配合选用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些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注重能力培养,使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完美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生. 传统保健体育作为校院的传统体育项目,自80年开设课程以来,在85年,90年,92年,96年四次修订了大纲.本大纲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的精神,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在第二学期增加了传统保健体育创新能力的考试,占总分值的20%,并提供能力考核菜单,也可由学生自行创造设计,根据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的新颖性和难易程度进行评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体育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理论

基本功

基本动作

太极拳

三路长拳

八段锦

练功十八法

能力

专项

体锻

教学内容 一 1.理论:介绍传统保健体育发展概况,宣布本学期教学内容及考试方法等. 2.基本功:学习压腿(正压腿,侧压腿)仆步下压. 3.基本动作:太极拳基本步,站桩式,手型,步型. 4.专项素质:太极拳前进步练习. 5.素质练习:实心球,冲刺跑. 二 1.基本功:复习压腿. 2.基本动作:学习正踢腿,侧踢腿. 3.简化太极拳:学习1—3动 4.专项:太极拳基本前进步练习. 5.素质练习:立定跳远,放松跑. 三 1.基本功:复习压腿. 2.基本动作:学习外摆,里合腿. 3.简化太极拳:学习4—5动. 4.专项素质:太极拳基本后退步练习. 5.素质练习:俯卧撑,腹肌. 四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太极拳侧步走练习. 2.基本动作:太极拳侧行步练习. 3.简化太极拳:学习6—8动. 4.专项:复习前进步,后退步练习. 5.素质练习:实心球练习. 五 1.理论:观看录像简化太极拳. 2.基本动作:复习太极拳行进间步型. 3.简化太极拳:学习9—11动. 4.素质练习:立定跳远,俯卧撑. 六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简化太极拳:学习12—15动. 3.八段锦:学习1—4动. 4.素质练习:立卧撑,冲刺跑. 七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简化太极拳:学习16—18动. 3.八段锦:学习5—8动. 4.素质练习:实心球. 八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简化太极拳:学习19—22动. 3.素质测验:100M.立定跳远. 九 1.理论:体育基础理论辅导. 2.基本功:复习压腿. 3.基本动作:太极拳基本行进间步型练习. 4.八段锦:总复习. 十 1.基本动作:复习压腿. 2.简化太极拳:学习23—24动. 3.素质测验:100M.立定跳远. 十一 1.体理考试. 2.机动. 十二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简化太极拳:总复习. 3.八段锦:考试. 4.素质练习:立定跳远. 十三 1.基本功:压腿复习. 2.基本动作:踢腿复习. 3.简化太极拳:考试. 十四 1.理论:总结本学期上课情况. 2.机动. (第二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1.理论:介绍本学期上课目的,任务,教学内容,考核,能力等. 2.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3.基本动作:学习拳法,掌法,基本步型. 4.专项素质:学习弹腿,蹬腿. 5.素质练习:冲刺跑. 二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基本动作:学习大跃步前穿. 3.初级三路长拳:第一段 1—4动. 4.专项:复习上次课内容. 5.素质练习:立定跳远. 三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基本动作:学习仆步穿掌. 3.初级三路长拳:第一段5—8动. 4.专项素质:步型组合练习. 5.素质练习:俯卧撑,冲刺跑. 四 1.理论:观看教学录像初级三路长拳. 2.基本功:压腿练习. 3.基本动作:学习飞腿击响. 4.初级三路长拳:第二段1—4动 五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初级三路长拳:第二段5—8动. 3.练功十八法:学习1—6动. 4.素质练习:实心球. 六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初级三路长拳:第三段1—4动. 3.练功十八法:学习7—12动. 4.素质练习:间歇跑. 七 1.基本动作:复习压腿,学习二起腿. 2.初级三路长拳:第三段5—8动. 3.十八法:学习13—18动. 4.素质练习:立定跳远. 八 1.基本动作:复习压腿,踢腿等. 2.初级三路长拳:第四段1—4动. 3.素质测试:100M.实心球. 九 1.理论:传统保健体育养生理论辅导,观看录像练功十八法. 2.基本功:复习压腿. 3.初级三路长拳:第四段5—8动. 4.素质练习:放松跑. 十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练功十八法:总复习. 3.素质测试: 100M.实心球. 十一 1..基本功:复习压腿. 2.基本动作:全套基本功练习. 3.初级三路长拳:总复习. 4.专项素质:二起腿组合练习. 5.素质练习:实心球. 十二 1.基本功:复习压腿. 2.基本动作:全套基本功练习. 3.练功十八法:考试. 4.能力:考试. 十三 1.初级三路长拳:考试. 2.能力:考试. 3.机动. 十四 1.理论:总结本学期上课情况. 2.机动. 五.主要教材内容 (一) 理论 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简史. 传统保健体育的特点,内容,分类,作用,健身,养生与中医的联系. 观看练功十八法,八段锦,武术基本功的录像. 武术与导引养生的特点及锻炼方法. 武术简易裁判法.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教学要求 了解传统保健体育概况,明确导引养生与武术的运动特点和锻炼方法,掌握武术比赛简易裁判法. 武术基本功 腿部练习:压腿,劈腿,踢腿. 肩部练习:压肩,单肩绕环,双肩绕环. 腰部练习:前俯腰,甩腰,涮腰,下腰. 手型,手法练习:拳,掌,勾,冲拳,推掌,亮掌. 步型,步法练习:弓,马,虚,仆,歇,击步,垫步. 教学要求 提高肩,腿,腰部柔韧性,掌握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 基本动作 跳跃动作:大跃步前穿,二起腿 肩部,腿部动作:弹腿,蹬腿,仆步抡拍,仆步穿掌,飞腿击响 教学要求 掌握大跃步前穿,二起腿等动作技术,通过练习提高动作规格和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为练习套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功法 八段锦 动作名称: 1)两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 5)攒拳怒目增气力 6)双手攀足固肾腰 7)摇头摆尾去心火 8)背后七颠百病消 练功十八法 动作名称: 1)颈项争力 2)左右开弓 3)双手伸展 4)开阔胸怀 5)展翅飞翔 6)铁臂单举 7)双手托天 8)转腰推掌 9)叉腰旋转 10)展臂弯腰 11)弓步插掌 12)双手攀足 13)左右转膝 14)仆步转体 15)俯蹲伸腿 16)扶膝托掌 17)胸前抱膝 18)雄关漫步 武术 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 动作名称: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瞪腿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瞪腿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初级长拳第三路 动作名称: 预备动作 (1)虚步亮拳 (2)并步对拳 第一段 (1)弓步冲拳 (2)弹腿冲拳 (3)马步冲拳 (4)弓步冲拳 (5)弹腿冲拳 (6)大跃步前穿 (7)弓步击掌 (8)马步架掌 第二段 (1)虚步栽拳 (2)提膝穿掌 (3)仆步穿掌 (4)虚步挑掌 (5)马步击掌 (6)叉步双摆掌 (7)弓步击掌 (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第三段 (1)歇步抡箍拳 (2)仆步亮掌 (3)弓步劈拳 (4)换跳步弓步冲拳 (5)马步冲拳 (6)弓步下冲拳 (7)叉步亮掌侧踹腿 (8)虚步挑拳 第四段 (1)弓步顶肘 (2)转身左拍脚 (3)右拍脚 (4)腾空飞脚 (5)歇步下冲拳 (6)仆步抡劈拳 (7)提膝挑掌 (8)提膝劈掌 (9)弓步冲拳 结束动作 (1)虚步亮掌 (2)并步对拳 (3)还原 教学要求 在武术动作规格和劲力上,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熟练掌握长拳,太极拳动作方向路线,准确的势式步型,演练时要求体现各套路的运动特点,具有武术风格.

传统保健的特点和功能 一、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特点 (一)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二)强调整体性,以内因为主 (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二、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 (一)培补元气 (二)平衡阴阳 (三)疏通经络 (四)调和气血 (五)调理脏腑 三、传统保健体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二)有利于强身健体,增进身心健康 (三)有利于涵养道德,有利于育人 (四)有利于自我锻炼,有利于终身体育

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了解传统养生对象可以提醒大家哪些人适合做传统养生,那么究竟传统养生对象有哪些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为我们分析了如下内容,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传统养生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的一大特点。

传统养生对象:

(1)年老体弱者:人类在衰老的过程中,机体脏器与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因此需要延缓衰老,提高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质量。善养生者寿。

(2)各种慢性病患者:此类患者病程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致使出现功能障碍,而功能障碍又加重了原发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养生不仅能帮助患者的功能恢复,同时有助于防止原发病的进一步发展。对慢性病患者的养生必须有针对性,有相应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3)各类残疾者:包括肢体、器官和脏器等损害所引起的各类残疾者,也包括精神疾病患者的养生。

以上是对传统养生对象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选择对传统养生对象可以帮助大家积极的寻找到正确的方法帮助大家养生,最后建议大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正确的养生。

运动养生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优点

运动养生的特点

讲究循序渐进的锻炼,养生式运动;讲究身心的统一锻炼(修炼),注重身、心的整体性调控;能逐步改善和增强内脏功能。运动养生是通过提高人体身心调控能力,平衡、协调统一人体内外环境,运用主动调节方法激发生物体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改变不良体质状态,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去病、延年益寿的效果!对生活、工作和个人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是由身心两部分组成,中医对人体的健康讲究平衡,守中。一般运动多为肢体的运动,而运动养生是运动和养生的结合,注重身体和心理的整体修炼,涉及到人体各个方面的调控能力,比如人与环境的调摄、饮食营养的调摄、脾胃消化的调摄、心脑血管循环的调摄、代谢排泄系统的调摄、内分泌的调摄、行为习惯的调摄等等,涉及到运动、养生保健的方方面面。

运动养生的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打开人体通道,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滋养五脏六腑,从整体修复健康,所以说,运动养生是人体健康的催化剂。

运动养生要求人们更关注自身的变化,关心自身的平衡健康,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因而运动养生的过程可以主动和被动地让参与者了解学习更多的养生知识,只有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越多,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主导自身健康,所以说运动养生是大众健康、医疗保健的最好途径!

运动养生也是实施中医学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医学的最好途径,所以过去历史上的很多著名中医也是养生家,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等!所以,运动养生的方式从古到今在人们的健康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1)以中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所有的传统身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以及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动养生的基本要点为养精、练气、调神,以动形为其基本锻炼形式,并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此外,养生运动中,运动的虚、实、动、静皆以阴阳理论为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则受开阖升降的指导。可见,健身运动的每招每式,都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2)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统一运动养生强调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即意念、呼吸及躯体运动三者间的配合。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调节呼吸;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这样才能起到养生、健身的效用。

(3)将导引、气功、武术、医理融为一体。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有太极拳、太极剑等。但是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上,都讲求意守、调息和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将诸家之长融为一体,是运动养生的又一大特点。

道教运动养生的特点

在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这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的,因而自古以来道教养生家们就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体育运动就已经出现并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庄子》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说明,当时运用导引等方法来养形健身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道教运动养生观以形神兼养为理论基础。神为形之主,欲全其形,先在理神。包括生命机能和精神意识在内的神是人形体的产物,它一方面调控着生理活动的信息指令,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接受外来刺激,产生精神思维活动,指挥神经系统,保证人在社会与自然场中做出适当的反应。因而神在人体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养生首重养神。道教运动养生便是针对神气的主导地位和特性,通过清静内守,保养精神,维持健康无病的完好状态。

形为神之宅,养生也必须保形。形体是生命活动的宅宇,生命活动必依附于形体而存在。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也就是说,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首先形成组织器官,然后产生生理功能,最后产生精神意识,精神并非直接源于精气,而是产生于形体。基于形体不仅产生了生命机能和精神思维,而且形体还决定着精神的状态。人通过活动肢体,舒展筋骨,使气血流通,让形体得到调养,才可使神有所依,方能养生保寿。可见,形神可分不可离,形俱而神生。只有形神兼养,方可实现人体生命机能的整体优化,这是健康益寿的前提和基础。

神属阳,在生命活动中易动而耗散,因此养神应以静为贵;形属阴,易静而少动,所以需要养之以动。以动养形,以静养神,动静结合,可达形神兼养之目的。陶弘景亦论:能动能静,可以长生。道教运动养生提倡以养神为核心的形神兼养,养形之动决不是单纯的动,盲目的动。凡有效的形体之动,必少不了精神之静的制约。在运动当中,意识的专注、身心的放松、神情的自然宁静是至关重要的,其一招一式必符合规律之辙,体现沉静轻灵之意;而静在形体运动中也并非静如止水,而是暗寓着动,潜存着精神意识的合理运动,并引导着形体运动的外在变化。动中寓静,静以御动,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此乃道教养生运动的奥妙之所在。

动以养形,以引导行气为重点。导气可令和,引体可令柔,气和则体柔,长生乃可求。通过导引行气等运动锻炼形式,呼吸精气,流通营卫,舒筋健骨,滑利关节,可达强身祛病之功。导引之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包括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器械运动和仿生运动,主要表现为形体导引和意念导引两大类。形体导引强调外部肢体的活动,以动肢节、举手足、摇筋骨、按皮肉等形式,使经络气血得以畅通,属动工一类。意念导引注重以意导之,以心引之,以意领气,也称为经络导引,包括以任督二脉为主线的小周天导引法和全身经络遍导的大周天导引法,属静功一类。

动以养形的作用在于防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使百官气畅,闭之使三宫血凝,实为养生之大律,祛疾之玄术。动以养形以轻便易行、有益身心为原则,以不损不伤为前提,也不必拘于形式,可有选择性地进行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练习。道教养生家强调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适可而止,应于自身相得为度。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极言》中说:「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教诫篇》称:「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视、久听……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孙思邈说得更明白:「养生之道,无作博戏强用气力,无举重,无疾行」,「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这一适度活动的观点,极大地促进了道家各种导引术和内炼方法的发展,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养生健身价值。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到底有哪些功效,养生之人都应该知道?

传统养生,可以调理自己的内分泌,新陈代谢快。武术运动,传统武术,运动最好的形式。门类主要有少林、武当二大派。少林武功以刚为主要,刚度柔韧。武当武功更是重视“气”,以柔为主,外软内刚、运动比较缓、柔软。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一种武术课程,老人可以选择太极拳,进行长期训练,对强者健康体,预防老衰有很大的好处。

螺旋运动、健身伸展运动,根据运动的整体特点,融入轻柔运动的形式,综合少林、武当武术的风格,并采纳气功培养要诀,创建“螺旋运动健身法”。尤其是老年人或病弱多病的人,如果持续的话,就有了防病健身的能力,当疾病发生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整体运动、形神同时养,老人每天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也可以是良好的运动形式,但每次都要达到一定的量和质量。标准是脉冲的节拍每分钟超过90次,不超过100次,可以根据自身的承载力和习惯确定时间长度,不小于半小时,起到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每日简易健身法,1、梳头法:双手十指微屈成爪状,从头前轻轻梳至后,可反复做。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防止高血压。2、沐浴面法:闭上眼睛,前后揉搓手掌,然后从鼻子两侧向上按摩手掌至前额,将手掌分别按摩至额头,按摩至太阳穴,再按摩至下巴,反复18次,能保持面部光泽弹性,消除皱纹。

传统养生保健的原理和特点 ?

 (一)中国传统养生原理(1)

1.什么是养生

养生,指合理选用各种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养生是为了自身生存和健康长寿,根据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进行的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活动。

2.什么是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总结中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经验,研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实现人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目的。中医特别重视“治未病”,注意预防疾病。

3.养康一体的对象

除了正常人养生以外,以下的三种人是养生的主要对象:

(1)年老体弱者:人类在衰老的过程中,机体脏器与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因此需要延缓衰老,提高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质量。善养生者寿。

(2)各种慢性病患者:此类患者病程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致使出现功能障碍,而功能障碍又加重了原发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养生不仅能帮助患者的功能恢复,同时有助于防止原发病的进一步发展。对慢性病患者的养生必须有针对性,有相应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3)各类残疾者:包括肢体、器官和脏器等损害所引起的各类残疾者,也包括精神疾病患者的养生。

4.精、气、血、神是养生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来自父母;人出生之后,从饮食中获得的营养精华称为后天之精,先天、后天之精互相转化,互相补充,成为生命活动的动力基础。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力的根本保证。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完全在于气的盛衰。生命是气的产物。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物质,是人体内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血总是与气相伴而行,相辅相成,互养互化,共生共荣。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神以精血为物质基础,精、气充盈,神就健旺。所以,生命的健康与否,可以通过神的状况来判断。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一盛俱盛,一衰俱衰。

由此可见,生命活动,是由精、气、血、神以及脏腑功能状态决定的。精、气、血、神充足,脏腑功能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

5.影响人寿的因素

长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衰老则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合理的养生和康复措施,可以延缓生理性衰老,阻断病理性衰老(早衰)的进程,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影响寿命、导致早衰的主要原因介绍如下:

(1)中医的认识

①精气不足:肾精匮乏,生命就会早衰。造成精气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先天不足(在母体内发育不良)、性生活过度(纵欲)、疾病消耗等。

②营养不良:饮食是人体获取养料的来源,营养不良,包括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两方面。

③五脏受损:心藏神,肝藏血,肺主一身之气,五脏受损,全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必然影响寿命。

④情志过激: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从而加速衰老。

⑤劳逸失度:过劳或者过逸都对健康不利,不利于健康长寿。

⑥遗传禀赋:先天禀赋强则身体壮盛,精力充沛,不易衰老。反之,衰老就会提前或加速。

⑦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不良都会危及健康,促进早衰。

(2)西医的认识

西医认为自然环境污染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也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还有心理(或精神)刺激;不良生活方式、饮食、营养失节、遗传、疾病和意外伤害等原因,都会导致早衰。当代科学对衰老的原因提出多种学说。

6.顺应自然,天人相应——中国传统养生的基本理念

在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中,顺应自然是养生理念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疾病的康复,所有的方法和机能,都体现着与自然相适应的特点,也充满辩证的观点。

(1)天人相应

中医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必须随时随地与其保持和谐一致,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在养生实践中,必须遵循这一基本法则,才能取得良好的养生效果。而“改造自然”、“挑战自然”、“战天斗地”之类的思想和行为,在养生领域是不应提倡的。我们要适应季节、把握时间、顺从地理、适应社会,从而顺应自然,頣享天年。

(2)形神合一

形,是指人的整个形态结构,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器官,和气血津液等基本营养物质,是人的物质基础;神,指情志、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又指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人体功能的反映。这二者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在,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

形为基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中医的“五神”(神、魂、魄、志、意)、“五志”(怒、喜、思、忧、恐),分别由五脏(心、肝、脾、肺、肾)所生成。“神”需要大量的气血精微濡养。

神为统帅:人体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生命活动表现出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都由神志管理、协调、统一。因此,养生时要以“养性”、“调神”为先。

形神共养: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和复健,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和康复,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3)动静互涵

阳动阴静:脏腑器官属阴,以静为特征,功能活动属阳,以动为特征。保持动静协调状态,才能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

动静相济:大多数养生家提倡动静结合,以达到形神共养的效果。动静兼修,动静适宜,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原则。

(4)协调平衡

协调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机体各系统和组织器官间的正常功能,以及机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

中和是养生康复的最高准则。中医所有理论的核心,是《内经》提出的“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即强调“中和”、协调平衡的观念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人体的功能失调、对称失衡、状态失稳,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低下和早衰、疾病的重要原因。

祛邪是平衡协调的重要环节。中医非常重视“祛邪”,而养生更重视体内正气来祛除病邪,这实际上也是调节平衡思想的反映。

(5)正气为本

现代的养生观念,已经不再仅仅强调补充机体营养物质。真正的健康状态,应该是人体脏腑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正气为本,从中医的观念分析,就是充分发挥和加强脏腑功能,使精微生生不息,废物排泄有序,这才是抓住了养生的根本。只有扶正祛邪,扶正固本才能延年益寿。

7.中国传统运动养生的瑰宝---太极拳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抓住了精、气、神“三宝”,调意养神,以意领气,以气推动血运,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而太极拳正是中国传统运动养生的瑰宝,上述中国传统养生原理在太极拳中有全面体现。太极拳与五脏、气血、形体、精神均关系密切,故养生作用明显,深受大众欢迎。太极拳可增强心脏、肺脏、脾胃、肝脏及肾脏的功能,使体内气血运行通畅。因此,使人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扣,脏腑协调,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之状态,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关于传统保健运动养生属性和传统运动养生保健的特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