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

中国养生运动的开山鼻祖

2023-03-31 09:40:00运动养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养生运动的开山鼻祖,以及中国养生文化的起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彭祖到底是神还是人? 是人,但不是活了800岁。彭祖生于四川彭山,封于徐州彭城,子孙以国为氏。又彭亦为姓。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铿本为尧舜...

中国养生运动的开山鼻祖

彭祖到底是神还是人?

是人,但不是活了800岁。彭祖生于四川彭山,封于徐州彭城,子孙以国为氏。又彭亦为姓。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铿本为尧舜时人。

由于经常和神农时神巫巫咸、黄帝时神医巫彭、夏彭伯寿、商彭伯考、商贤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为一谈,才有了活了800岁的传说。

扩展资料

汉代史学家韦昭在《国语·郑语》注中说:“彭祖,大彭也。”(译文:彭祖,是指彭国。),可见彭祖寿八百指的是大彭氏这个国家存在了八百余年。

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竹书纪年》:“(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译文:公元43年,王师灭了彭国)

如今眉山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墓园、彭祖墓、彭祖祠、彭祖仙室,室外内有石雕的寿星彭祖肖像,室外陈列八卦图案,历历在目。此外,徐州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庙、彭祖祠、彭祖楼、彭祖井、彭祖墓等历史遗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彭祖

中国古人是怎么样运动养生的?

古人的运动养生观以华佗最具代表性。华佗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在医术上卓有成就,而“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有壮容”他所以能长寿、健康,精神饱满,是与他本人重视运动健身分不开的。他在继承导引理论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人的生理和医学原理,阐明了运动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要防病祛病,必须增加体内的营养物质,常使身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他的这种符合科学原理的导引养生理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创见,也是我国古代正确的体育运动的思想基础。

华佗的“动以养生,动以祛病”的观点和主张,是他导引理论中的精髓和核心。他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潜心研究和总结前人导引的经验,在广泛吸取各家导引式经验的基础上,创编了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形态的五禽戏导引保健操。从内容上看,五禽戏中的五种动物形态动作各有特点,各有其效。例如,五禽戏中的虎戏模仿虎的勇猛刚威,以增长气力;鹿戏模仿鹿的奔驰反顾,以灵活腰腿;熊戏模仿熊的倒卧翻滚,以畅通血脉;猿戏模仿猿的攀援跳跃,以灵敏身躯;鸟戏模仿鸟的展翅高飞,以悦心情。从五禽戏锻炼动作来看,大部分动作是俯伏在地上进行的,运动量较大,虽然形式上是一套以健身防病为主兼有医疗作用的保健体操,但华佗说“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这说明他并不一定要求人们做完全套动作,而要求锻炼者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有选择地去做适宜自己的锻炼内容。据说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坚持不懈地练习五禽戏,年到90仍耳聪目明,牙齿完整。

武夷山的故事歌颂了什么的功德

武夷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迷人的山水生态景观加上未受污染的空气、水和绿色食品构成养生文化的基本条件。武夷山的历史文化,虽说是道、儒、释齐辉并显,但是其主体文化则是道家文化,而武夷山道家文化的核心是武夷山开山鼻祖——彭祖的养生文化。“茹芝饮瀑,遁迹养生”,彭祖及其子孙开创的灵芝养生文化,不仅提升武夷山养生休闲旅游圣地的品牌形象,而且还确认了武夷山灵芝在道家养生传承上的正宗地位,为打造中国极品灵芝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养生鼻祖彭祖食武夷山灵芝而寿及八百

武夷君养生之地——武夷宫

彭祖功德铭

几千年前,武夷山开山始祖——彭祖在武夷山下繁衍生息,开创养生先河,被尊为中华养生鼻祖。《列仙传》卷上“彭祖者,姓篯名铿,殷大夫也。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殷时“有采女问道于彭祖,少得道,知养性,年一百七十岁,视如十五”。

彭祖养生文化——武夷山彭祖屋

道光《武夷山志》载:彭祖“商贤大夫,即所谓老彭,隐居是山,善养生术,寿七百七十岁。子二,曰武,曰夷,同居于此。或曰:山因是得名。”彭祖精于养生,因常食武夷灵芝,寿及八百仍然貌似童颜、不见衰老,史称“茹芝饮瀑,遁迹养生”。

彭祖父子开山挖河、疏干洪水,成就今日武夷山

秦始皇、汉武帝寻成仙之术最终没能如愿,倒是只有闲逸在武夷山的彭祖寿高八百,这是否意味着武夷山是唯一一个成仙的秘密所在呢?无怪乎武夷山倍受历代帝王的青睐,也说明了武夷山这片神奇的山水所蕴涵的无可替代的自然力。

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孔子对他推崇备至;庄子、荀子、吕不韦等先秦思想家都有关于彭祖的言论。《庄子·刻意》曾把他作为导引养形之人的代表人物,《楚辞·天问》还说他善于食疗。《史记》等史书也有关于他的记载;道家更把彭祖奉为先驱和奠基人之一,许多道家典籍保存着彭祖养生遗论。

《武夷山志》彭祖“茹芝饮瀑,遁迹养生”记载

武夷山因彭祖而得名,彭祖因灵芝得以长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崇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圣地的武夷山,从古至今处处闪耀着彭祖养生智慧,武夷山的青山、绿水、仙芝、灵茶,世世代代养育着武夷山人,孕育着武夷山养生文化生命之源。

二、道祖老子在武夷山尝灵芝炼成上上药

武夷山桃源洞内的老子像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列仙传》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其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在武夷山,老子被尊为道教鼻祖供奉在武夷山的“三教堂”,与释迦牟尼、孔老夫子同居一殿。三教堂位于武夷山九曲溪水帘洞沿崖,民国《崇安县新志》记载:“近由俗人改建三教堂,祀孔子、老子、释迦,殊为不伦,亟宜恢复旧观,以存古迹。”

武夷山水帘洞山谷内三贤祠

紫芝峰为武夷山九十九名岩之一,在鼓子峰左,屹然高耸,半腰有灵芝状圆石一块,名为灵芝石,俗称蘑菇石,峰峦也因之称紫芝峰。据传灵芝石为老子炼丹之地,故有灵石之称。《武夷山志》:“紫芝峰,鼓子峰左。屹然高耸,半腰有石形类芝,曰灵芝石。下一石鹄立,曰观音石。渡桃花涧上流,逾小岭可三四里,至峰下。”

武夷山桃源洞的八卦石盘

《武夷山志》卷十八载,“陈冲素,字虚白,时地皆不可考。修道武夷,著《规中指南》,尽发内丹三要之旨。尝与樵者饮,忽仆地,梦入一洞食青灵芝,即绝粒。后仙去。”可见武夷山灵芝已被视为仙丹之物。

武夷山是道教文化名山,自老子在此尝灵芝炼丹成名之后,武夷山灵芝便被道家子弟奉为炼丹养生之上上药,并被古今医药学家推荐为最地道、最正宗、质量最好的灵芝药材,武夷山也就视为“灵芝”生长培育的最佳道场。

三、理学宗师朱熹诗绘武夷仙灵

道教建筑中常用的装饰图案有灵芝、仙鹤、八卦、暗八仙等。灵芝、仙鹤象征长寿;八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暗八仙”即八仙手中所持之物,这些图案暗指八位仙人枣扇(汉仲离)、剑(吕洞宾)、葫芦(铁拐李)、拍板(曹国舅)、花篮(蓝采和)、渔鼓(张果老)、笛子(韩湘子)、荷花(何仙姑)。在武夷山古建筑中,灵芝如意造型随处可见,其中尤以“武夷精舍”为最,雕刻玲珑的屋檐和镂空景致的阳台,唯有灵芝及灵芝如意、灵芝祥云应用最广。

《武夷精舍》的灵芝如意建筑

“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山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有智仁堂、隐术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四方来者,莫不叹其佳胜。清康熙年间,又赐予“学达性天“的匾额,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残留的精舍遗址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08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武夷精舍》

《武夷精英》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朱子理学集儒家思想之大成,把武夷山推到了“执全国学术之牛耳”的地位。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著述、教学40余年,朱熹的理学思想孕育、形成、发展在武夷山。复旦大学蔡尚思教授有诗言:东周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的《九曲棹歌》首引:“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勾勒出一幅武夷山上有仙草灵芝、武夷山下有九曲清溪的人间仙境景象。

四、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中华民族的祖先神农氏为后人尊为农业和医药之神。在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内发现的辽代绘画《神农采芝图》中,神农赤足袒腹,披兽皮,围叶裳,负竹篓,举灵芝于山石间。证明神农对灵芝的推崇之心,灵芝在神农药学体系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是它确属稀世珍品,二是它具有神奇的功效,这于《神农本草经》中得以充分体现。现存最古老的中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里记载365种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在120种上品中药中,灵芝位列人参之上,为上上药,并根据灵芝类的形态和颜色将其分为六芝,认为灵芝“安精魂,增智慧,益心气,坚筋骨、好颜色,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神农本草经》被后来的医药学家奉为经典一直沿用至今。

神农采芝图

《神农本草》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茶在神农尝百草中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护体之神茶。茶文化在武夷山历史悠久世人皆知,武夷沿茶也是香飘世界,其实武夷灵芝历史较之武夷岩茶更为悠久,元朝林锡翁作诗《咏贡茶》云:“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可见武夷山不仅养育大红袍,而且更早有灵芝。

《咏贡茶》

近年来,医学专家对武夷山灵芝的研究成果斐然,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国际灵芝研究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林志斌教授撰写的《灵芝的现代研究》中,证实武夷山灵芝药理成分全国最高、质量最好。此后,武夷山灵芝空前受宠,成为众商家采购的正宗原料。

五、武夷山灵芝栽培历史

灵芝在道家服食的仙药中占有显赫地位,于是,灵芝又有仙草美名,成为仙境象征物。“灵芝”在“仙药”中占有显赫地位,历史上著名道家人物如葛洪、陆修靖、陶宏景、孙思邈等,都很重视灵芝研究,对推动中国灵芝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然而道家最基本的目的是要得到灵芝,可是灵芝的数量少而难得,道家没有沉湎于空泛的幻想,而是努力实践,摸索出灵芝的种植方法。这在古代大大促进了灵芝的研究。

武夷山灵芝基地

公元1688年,清代陈淏子在《花镜》中具体的记述了“道家种芝法,每以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头血、包暴干冬笋,俟冬至日,堆于土中自出,或灌入老树腐烂处,来丰富雨后,即可得各色灵芝矣”。这些种芝术在当时不能不说是古人创造的栽培灵芝的可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原理,为今天人工培育灵芝积累了经验。《花镜》中记述将灵芝“取置盆松之下,兰蕙之中,甚有逸致”,说明古时发现灵芝的观赏价值,还制作成盆景等艺术品。

如今,智慧的武夷山人在先人灵芝种植经验的基础上,采集武夷山野生灵芝驯化菌种,采用仿野生大段木栽培技术成功培育出正宗的武夷山灵芝,在武夷山建立起了近百亩灵芝种植基地,并把种芝技术推广到全国,开创了段木种芝技术先河,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武夷山灵芝基地

武夷山灵芝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武夷山素以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独树一帜的风光美景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环境著称,享有“碧水丹山”之美誉,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之一。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地区,是全球最好的灵芝产地,也是全球绿色有机食药用菌最为集中、珍贵的基地之一。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武夷山灵芝养生文化作为中华养生文化之大统,积古今养生大家智慧与一体,深深影响了东方乃至整个世界。

张三丰真的活了二百多岁吗

张三丰,原名张君宝,生于1247年,是宋末明初人,武当派创始人。他创的太极拳和太极剑独步武林。

但要问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我的回答会令你失望:没有确切年龄。因为张三丰晚年时是世外高人,云游四面八方,神龙见首不见尾。没有人知道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

为什么彭祖能够长寿?

“从现今已知的文献典籍来看,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姓钱名铿,系颛顼帝三玄孙、轩辕皇帝的第八代传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陈世松告诉记者,刘向的《列仙传》中就记载称,彭祖自尧时举用,一直到殷末,足足活了800岁。在夏代,他曾受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因称彭祖。《神仙传》形容彭祖“善引导行气,尧时封于大彭,至殷末已,年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

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连先贤孔子、庄子都羡慕其长寿。苏轼曾在诗中赞誉彭祖:“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清代学者周洪更进一步说:“乘云人已去,此地葬衣冠。墓古松明碧,山空鹤梦寒。大夫原不作,真宰岂须棺。三代曾谁在,聊同法物看。"种种迹象表明,彭祖的确是长寿的,并且因厌世而去,留下空坟一座供人们祭奠。

关于彭祖的岁数,目前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法认为,只有用“小花甲设岁法"才符合现代人的生命观,由于“小花甲设岁法"以60天为一年,这样推测彭祖的800岁只相当于现代人的130多岁。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彭祖长寿800岁,从科学上分析是不现实的,但把彭祖作为彭国历代彭伯代代相袭的封号或祖宗崇拜,则合乎情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根据流传下来的古籍文献资料和历史记载,彭祖的确生活了两个朝代,活了800余岁,理由是:《山海经》、《史记》、《华阳国志》等文献中都记载了彭祖确有其人,经历了夏商周三代,足足有800多年。并且历史纪年法不支持“小花甲设岁"的说法,“小花甲设岁"可能是某些个别地方表述时间的方法,并没有用于记录中国的历史年代。而“小花甲设岁"是否以60天为一年,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而沿用至今的60花甲(农历)与公历对照,花甲设岁的每一年仍为365天。而且,夏商周的历史人物和朝代纪年也是用公历纪年法来表示的。

陈世松教授表示:“我们现在研究彭祖,不一定非要搞清楚彭祖的真实年龄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既然历代的人们都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那么我们就要吸收彭祖养生文化中的精髓,把长寿文化发扬光大,而不要仅仅局限于彭祖的年龄上进行无休止的争论。"

彭祖养生秘诀

彭祖之所以长寿,源于他的养生术,是通过自我修炼以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来达到长寿的目的。据传,古有《彭祖经》,为彭祖养生学的专著,但后来遗失了。目前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主要归结为膳食术、气功(吐纳)术、医术。

首先,彭祖喜欢多做运动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思想上淡薄名利。据说周穆王曾请其做大夫,但他不愿做官,800岁后不知去向。他不慕虚荣、不受功利思想束缚,殷王赏赐的数万金都悉数捐给了贫苦人民,可见其心地善良、精神高尚、心胸宽阔,以救济他人而心悦,这样在精神上就奠定了长寿的基础。

其次,彭祖是一位美食家,屈原在《天问》中说:“彭铿斟雉帝何飨,”其意就是他烹调的野鸡汤连皇帝都喜欢。战国时期,齐国的易牙向往彭祖的食补术,曾亲往武阳(彭山古称武阳)学习烹调技术。他还精通医术和炼丹术,对我国的传统医学有很大的贡献,被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尊为祖师。

他还善于气功(即吐纳术)。由于远古时期洪水泛滥、阴多滞伏、民杂食而不劳,故多痿厥寒热之病,于是,他发明了引导术,到春秋战国时已经流行为保健养生的好方法。他把吐纳行气和形体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寿引导行气术。庄子在《刻意》中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荀子称:“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可见,他们都把彭祖当成了气功术的开山鼻祖。

关于房中术,彭祖指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有强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他强调既不禁欲也不纵欲,要适可而止,和谐的夫妻生活才能增强人的精神活力和养生长寿。彭祖大胆地提出气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性补的观点,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男女性爱的系统理论和经验总结,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的男女性爱经验与理论的集大成者。

为何彭山人普遍长寿

彭祖山,据传是彭祖仙逝之处,是彭祖养生长寿文化的发祥地,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彭祖祠、彭祖墓、炼丹洞、玉女洞、彭祖井等历史遗迹。彭祖山地形为天然太极图,是一处格局好、气场佳、“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其独特的地形让无数风水学家流连忘返。而彭祖墓就处在太极地的阳鱼鱼眼上,据说是练气功的理想场所,养生殿更是集中展示了彭祖养生长寿的秘诀。彭山人普遍长寿,是与这些优越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的。

一份来自彭山县旅游局的资料显示,彭山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6岁。全县总人口323995人,到今年底满百岁的老人就达32人,占总人口的0.0988%,比同期全国百岁老人的比例高出近20倍。

为什么彭山人普遍长寿呢?据陈世松教授介绍:这首先是受环境的影响。彭山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拔差异小、气候变化不大,大多数长寿老人居住在农村,空气清新、污染少、自然环境优美。其次,人们从小就有爱劳动的生活习惯,彭山的长寿老人大多出身贫寒,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从早忙到晚为生活而忙碌奔波。他们的生活又很有规律,喜欢早睡早起,饮食以五谷和新鲜蔬菜为主。还有,彭山人有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西晋尚书郎、汉中太守、《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就是彭山县保胜乡人,为尽孝道,他视高官厚禄为草芥,美名传天下。此外,家庭和睦、国泰民安,也是老人们长寿的一个必要条件。

有专家在调查时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长寿者中以女性为主,彭山县的32位百岁长寿者中,男性仅仅只有5位。其原因有人归结为,在家庭中,大量的家务事都由女性干,她们养成了勤劳善良的本能;再有就是女性喜欢唠叨,能够很好地调节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据中国老年协会有关人员介绍,现在全国已有7个地区都自称“长寿之乡"。为了评定国家级“长寿之乡",中国老年协会将联合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评选标准。究竟彭山能否凭借其独特的彭祖养生文化和长寿发源地——彭祖山而摘夺国家级“长寿之乡"的桂冠,我们将拭目以待。

运动养生自古以来就有传承,现代和古代有什么不同?

运动起源于人类原始的生存和发展本能,从距今3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诞生之日开始,到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以至将来,运动始终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生存与发展本能之一。

古人的运动养生观以华佗最具代表性。他在继承导引理论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人的生理和医学原理,阐明了运动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要防病祛病,必须增加体内的营养物质,常使身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他的这种符合科学原理的导引养生理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创见,也是我国古代正确的体育运动的思想基础。

华佗的“动以养生,动以祛病”的观点和主张,是他导引理论中的精髓和核心。他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潜心研究和总结前人导引的经验,在广泛吸取各家导引式经验的基础上,创编了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形态的五禽戏导引保健操。从内容上看,五禽戏中的五种动物形态动作各有特点,各有其效。例如,五禽戏中的虎戏模仿虎的勇猛刚威,以增长气力;鹿戏模仿鹿的奔驰反顾,以灵活腰腿;熊戏模仿熊的倒卧翻滚,以畅通血脉;猿戏模仿猿的攀援跳跃,以灵敏身躯;鸟戏模仿鸟的展翅高飞,以悦心情。

从五禽戏锻炼动作来看,大部分动作是俯伏在地上进行的,运动量较大,虽然形式上是一套以健身防病为主兼有医疗作用的保健体操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又面临来自于工作、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不良的心境与负面的情绪之中,故近些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其速率令人心惊。

所以现代运动养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在生活中细心呵护身心,一点点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其功效则要长期坚持才能显现。

关于中国养生运动的开山鼻祖和中国养生文化的起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