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夏季养生

麻辣烫是个啥子样子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有趣的现象发生?

2024-03-20 08:03:51夏季养生
于是四川麻辣烫最先被改良的就是汤底。要说东北版的麻辣烫和四川版的麻辣烫有啥子共同点,除了烫,估计就是麻了。麻酱对于东北人而言,就好像麻辣味对四川人一样。其实如果你来过东北,你会惊讶地发现并不是只有四川麻辣烫有这种“改良”的命运。

01 麻辣烫的由来

在四川,麻辣烫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

如果你问四川人麻辣烫长啥样,很多人都会愕然半天。 他们会把火锅、冒菜、火锅串串、冷锅串串、波波鸡等“火锅美食”的形象在脑海中过一遍,然后继续愣住半天,还是说不出来。麻辣烫是什么样的。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呢? 这还得从火锅的诞生经历说起。

现代火锅的发源地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火锅”的食用形式最早出现在世人面前,大约是在1700多年前的西晋时期。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其《蜀都赋》中对此有记载。 “坐于金障正中,食物铺满各处学正宗麻辣烫,酒清鲜,食紫鳞。” 几句话概括了火锅的雏形。

(图片来自网络)

现代火锅正式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是在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1年)。 这一时期,现代火锅的发源地也出现了差异。 有的说是乐山,有的说是泸州,有的说是重庆。

我们先来看一句源于泸州小潭的说法。

当时,长江上的船夫常常在小米滩停船休息。 他们用瓦锅作为厨房用具,在锅里盛满汤,加入辣椒提味,加入花椒去除水分,然后加入各种蔬菜烹制。 这种方便又美味的吃法一传十传十,很快就传遍了长江水道沿线的川渝地区。

(图片来自网络)

这句话里有三个关键词:长江水道、船家、瓦罐。

这三个关键解释了现代火锅的吃法、吃法和食客的传播。 我个人认为,现代火锅的发源地大致在长江水道上的某个码头。 至于谁先谁后,只是几个月的事情。 食物是第一位的,但它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现代火锅的发源地还有些争议,但“麻辣烫”的发源地相对统一。

“麻辣烫”的发源地被认为起源于四川乐山,这里也是长江水道上的重要码头之一。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也是船夫们“打石头,架起瓦锅,锅里加两个辣椒煮”的做法。 到了重庆,就成了我们熟悉的重庆火锅的雏形,到了乐山,就变成了麻辣烫。

当时,重庆的一些棒棒人在河边看到船夫这样吃,就去屠宰场捡了一些废弃的牛粪,用同样的方法煮熟。 。 时不时就会有聪明人挑着担子,一头放牛、内脏、小菜,另一头放炉子。 他们把一个带格子的大铁盆放在炉子上,每天到街上叫卖。

成都有一本杂志叫《风土食志》,描述了当时重庆吃火锅的场景。

“水牛肚火锅起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起初,零售商贩通常将水牛内脏、肝、牛肚切成小块,在摊位上摆上一个土灶,上面有隔间。大海里的铁盆,盆里煮着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在河边桥上辛苦劳作的朋友们围在担子旁享用,大家都选定了某种风格,就这样了热辣辣的。吃,吃多少,付多少钱……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的一家小餐馆才将它精制而成,从地摊搬到了餐桌上。

那么当年的乐山麻辣烫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些聪明的乐山人用竹签把各种蔬菜、蔬菜串起来,装进一个大竹篮里。 一辆三轮车、一个小锅、一个煤炉就是所有家当。 他们骑着三轮车穿过街道,大声喊叫。 煤油炉一打开,锅底打开,简单的桌子和凳子摆好,食客自然就找上门来了。 食客吃完后,商贩根据竹签的数量来算钱。

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 是的,乐山“麻辣烫”这个名字是外地人起的。 这种“麻辣烫”的吃法,后来成为成都的“春串香”一系列口中留香的菜肴。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麻辣烫”到了成都就变成了“串串香”呢?

原来,在当时的成都,“麻辣烫”是一个时髦的新词,专门用来形容火锅。 为了与火锅区别,串串香这个词就诞生了。

扯个不相关的话题,细说一下,“串串香”这个名字是典型的成都话。 成都话中常用重复词和尔音,如“盖盖儿”、“萍萍儿”等。 “串串香”成都话读作“串串二香”。

当时,成都的“串串香”被认为是全国美食。

那时,无论是在繁华的青年路上,还是在崭新的围城路(现在的一环路)上,你都能看到年轻人坐在路边,围着一个小火炉,一个个钓鱼。从锅里出来。 川川。

正宗麻辣烫的做法视频_学正宗麻辣烫_正宗麻辣烫视频教程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串串香摊最多的地方是在商业商场门口。 一开始的主菜是兔肾,一串两角或者三串。 是和干海椒放在盘子里吃的。 很香。 后来串串香菜越来越多,成都各地都可以看到成堆的摊贩摆摊,有的摊贩还卖一些啤酒。 喝一口啤酒,串一串蔬菜,串串就很满足了。

看到这里,一个问题就产生了,为什么紫乐山的“麻辣香锅”和成都的“串串香”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东北,成为著名的东北菜呢?

02 麻辣烫风味变迁史

如果四川人第一次去北方地区,大多数人都会有疑问。

为什么在北方地区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打着“正宗四川麻辣烫”标语的店铺呢? 如果你带着疑惑进去一探究竟,你肯定会更加困惑。 我拿着小盆子在菜架上挑起了自己喜欢的食材,结账后就焦急地等待着我的“麻辣火锅”上桌。 当你看到一大碗乳白色的汤底和一团红油端到你面前时,你一定会惊叹不已。

“这不是成都的冒菜吗!”

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方常见的“麻辣烫”其实可以理解为四川的“百味冒菜”,与乐山的“麻辣烫”、成都的“串串香”出自同一火锅路线。 ,但完全不同。

(图片来自网络)

人类与食物之间的迁徙过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旅程。 不同地域的食物碰撞,总会带来各种融合和排斥。 也许是完全否认,或者也许是进行了改进。

“四川毛菜”到了东北就成了“四川麻辣烫”。 虽然只是改了几个字,但过程却是一个艰辛的调整和本土化让步。

如果追究“四川冒菜”的由来,它的诞生本身也是由于火锅的改进,大致可以理解为火锅的简化版。

四川冒菜原名火锅菜。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火锅菜肴是用小碗煮熟并上桌的。 《毛菜》中的“毛”字,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字。 “冒”字就是上升的意思,比如出汗、抽烟等,“冒菜”中的“冒”是一个动作。 手机上的竹篮里盛着食客选定的菜肴,在火锅里上下煮至熟。 这种事情就和我们平时用筷子夹火锅里的食材的方式类似。 基材中的上下翻转动作非常相似。

四川的冒菜有三种,一种是常见的火锅冒菜,一种是底料用卤水改性的卤水冒菜,还有一种是比较少见的白水冒菜,它是食物煮熟后,将其放入碗中并添加香料调味。

(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串串香的吃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耿直的重庆人就不喜欢这种串着吃再脱下来的麻烦方式。 四川毛菜的可塑性要强很多。 大约两千多年前,四川冒菜的吃法就风靡全国,商店直接开在东北人家门口。

东北人在家吃四川冒菜是什么概念? 东北麻辣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四川冒菜的背后,其实是川菜馆的快速扩张。 当时,四川以外的川菜馆特意选择辛辣、油腻的菜肴作为主菜。 这非常符合当时中国人对于刺激口味的需求。 四川毛菜也如此。

当时,四川冒菜虽然在东北地区做出了很多让步和改进,比如减少了辣味,减弱了汤底的油腻感,但要让东北人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于是东北一些人开始思考改良四川毛菜。

川菜的辣味较重,在普通川菜中还算可以接受。 但在汤多的辣汤中,尤其是蔬菜吸收大量水分的时候,这种味道让很多东北人难以接受。 所以四川麻辣烫首先改进的就是汤底。

当时东北有一道非常流行的菜,叫牛骨汤。 冬天喝牛骨汤,吃骨头脊椎最舒服。

于是经过不断的尝试,结果发现麻辣烫汤的辣味降低了,汤中红油的比例也减少甚至消除了。 我们还尝试过在牛骨汤的底汤中加入冰糖、全脂奶粉等作为调味料。 。 最终呈现在食客面前的东北版“四川麻辣烫”变成了乳白色的汤,咸甜适中,麻辣烫汤底可以喝。

如果要说东北版麻辣烫和四川版麻辣烫有什么共同点,除了辣之外,恐怕就是麻木了。

(图片来自网络)

正宗麻辣烫的做法视频_正宗麻辣烫视频教程_学正宗麻辣烫

四川的“麻”是四川花椒带来的麻味,东北的“麻”是芝麻酱带来的醇香。

如果你仔细观察东北的麻辣烫店,你会发现店里的桌子上一定有三种东西:辣椒油、醋和糖。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芝麻酱呢?

我想东北麻辣烫馆的老板都不敢在桌上放芝麻酱。 爱吃芝麻酱的东北人,一抓到芝麻酱就会不停地加芝麻酱。 他们希望每道菜上的每一条经络都沾满芝麻酱。 芝麻酱之于东北人,就像麻辣之于四川人一样。

白汤底里加两汤匙芝麻酱,味道如何? 东北人一定会喜欢的。 这就是东北麻辣烫的味道。 四川人一听就会嗤之以鼻,这是什么辣菜? 我认为这是迁徙过程中食物变化的有趣方式。

03 麻辣烫为何能在东北立足

四川人喜欢吃串串香、冒菜、波波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价格便宜。

虽然现代火锅最初是船夫从水中取食以满足口腹之欲时诞生的。 但后来,好吃的成都人居然把“吃火锅”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里坝的普通老百姓是不准吃的。

比如,当时成都一家名叫“精城园”的火锅店非常有名。 约三友,点八荤五素。 桌子上放着一个小炭炉。 没有鸭肠学正宗麻辣烫,没有黄油清锅底,有时甚至没有辣椒。 各种素菜盛在精致的小簸箕里,各种精美的荤菜盛在瓷盘上。

一个小院子,一壶酒,一个小炭炉,几个朋友,七八个菜,这就是一顿成都火锅餐。

后来,成都的火锅店越来越盛大。 大厅往往有数百平方米,一张桌子可坐十多人。 一顿便饭,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工资还不到半个月。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简化版廉价版火锅串串香诞生了。 从竹签上的标价就知道这是一道极其亲民的美食。 只需一两块钱就可以满足你的渴望。 如果不够的话,可以请老板来一碗红薯面作为主食。 这也是成都著名美食“火锅面”的由来。

东北版“四川麻辣烫”为何在东北如此受欢迎? 答案都是一样的两个字——便宜。

当四川麻辣烫大举攻克外省的城市和地盘时,正是20世纪90年代末,东北地区迎来了裁员浪潮。 大量失业的东北工人选择了门槛较低的餐饮业作为谋生手段。 大量的东北人也需要一种新颖、价廉的美食,于是麻辣烫隆重登场。

东北版的四川麻辣烫制作起来并不复杂。 只要掌握好汤底,或者直接购买现成的汤底配料包,剩下的熟料只需要积累经验就能制作完美。

麻辣烫极具包容性的特质赋予了它无限的可能性。 里面可以放萝卜、土豆、大白菜,可以放肥牛丸、虾饺,甚至可以煮方便面、饺子。 可以吃白味、红味,午餐晚餐都可以吃,老人小孩也可以吃。 麻辣烫这种适应性强、适合人群广泛的食品,很快成为“大众美食”。

(图片来自网络)

换个角度看,其实这种把各种食材放在一个锅里煮的吃法,和东北炖菜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如果你去过东北,你会惊讶地发现,四川麻辣烫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改良”命运的。 云南的过桥米线、韩国的冷面、东欧的红肠,都“逃脱不了”在东北本土化改良的命运。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是一个食物融合、迁移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带来了食物起源地的文化,也传承了食物接受地的独特文化。 我想这个时候“正宗”这个词已经不重要了。

食物不正宗,还是尝尝比较好。

【东拉十八图043】

[往期精选主题]

美国人都喜欢川菜吗?美国人口中的川菜不是你我认识的川菜。

如果川菜有辣度等级制度

如果川菜是一个公司,那么川菜中的这些关系就很容易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