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 > 常识 > 疾病常识

疾病常识

红热病 辛温辛凉甘寒法、辛芳淡法的运用体会

2024-02-26 16:04:01疾病常识
今天,就让伤寒大家时振声老师从伤寒与温病学说的角度,结合时老自己的临床经验,来谈谈外感病的用药体会吧!外感热病相当于现今的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我认为要结合舌诊,从舌质的变化结合临床症状,把客观体征和患者的主观感觉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病情,更准确地辨证论治。

介绍

中医伤寒温病理论蕴藏着大量独特的治疗经验。 无论是哪一种疾病,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今天就让伤寒大师石振生先生从伤寒温病理论的角度,结合石老本人的临床经验,谈谈他对于外感病的用药经验!

外感发热相当于今天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病。 中医治疗外感温病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中医伤寒温病理论蕴藏着大量独特的治疗经验,需要继承和发现。 今天我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谈谈辛温辛辣病的治疗。 使用凉法、辛凉甘寒法、辛香稀释法的经验。

1.辛温辛凉法的应用

红热病_红热病_红热病

外感热病包括伤寒和中医的热病。 伤寒初期宜用辛温食物缓解伤寒症状,温病宜用辛凉药物缓解症状。 如何根据患者的主观恶寒感觉、发热严重程度、是否口渴等来辨别伤寒? 还是热病?

若恶寒重,发热轻,口不渴,则为伤寒,宜用辛温之物缓解表症; 若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则属热病,辨证未必全面。 。 相信只有将舌诊、舌质变化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将客观体征与患者的主观感受相结合,才能对病情有更全面的掌握,才能更准确的辨证治疗。 临床现象很复杂。 有的患者有明显寒战,盖被子也怕冷,还伴有发热。 如果从患者主观感受辨证,似乎恶寒重,发热轻,但患者舌质红红热病,不宜用辛温药物缓解症状; 如果有的病人恶寒发热,口干能饮水,则应说是寒轻热重。 但如果患者舌质不红,或苔白润,则仍宜用辛温药。 为了缓解表面症状,如果用辛凉之物缓解表面症状,则可能会延长病程。

有些外感感染的患者早期不能区分伤寒和热病。 也可采用辛、温、辛、凉的方剂相结合,如荆防银翘汤,含荆精穗9克,防风9克,紫苏叶9克,银花15克,连翘 9 克。 、淡竹叶9克,陈皮6克,茯苓12克,水煎服。 服用后,你会全身出汗,体温也会下降。 例如,一位小寒大热的患者,但不渴、无汗、舌红,用本方一剂就痊愈了,体温从39.6℃降到了36.4℃。 舌淡润者,仅服一剂本方即可痊愈,体温由39℃降至36℃。 使用此方的要点是无汗,或无汗热,无论感冒是重是轻,无论口渴与否,舌红与否,都适用。非常有效。 本方中荆芥、防风、紫苏叶辛温,银花、连翘、竹叶为辛凉解表药。 又辅以陈皮理气和胃,茯苓轻渗利水,使病人体温下降后立即康复。 可以恢复饮食,防止病人退烧后仍无法恢复食欲。

红热病_红热病_红热病

2、辛、凉、甘寒法的运用

辛凉甘法是由辛凉与甘寒滋阴的药方组成。 一般用于外感热病未愈、阴损的患者。 我喜欢用《伤寒调变》中的银翘汤。 药用银花30克,连翘9克,淡竹叶9克,生甘草3克,麦冬12克,生地黄12克,若咽喉肿痛,加桔梗6克,薄荷6克。 一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未使用抗生素治疗。 患者高烧39.2℃,咽干痛,口干喜饮,舌红苔薄黄。 此方服三剂后,热退,咽痛迅速好转。 在辛凉甘寒法中加入咸寒之品,即为辛凉咸甘法。 可用于气营兼备的外感发热证。 热分辛、凉、清气,咸、寒、甘、寒则固水生火、凉血。 例如“温补”“玉女煎”,去掉牛膝、熟地黄,加“希生地黄方”、“化斑汤”,或在辛、凉、咸、寒的药味中加入苦、寒、清热之品。甘味成分增强清热功效,如“疫疹一德”清瘟败毒饮。

3、新方透光法应用

辛方透光法用于湿热发作、暑湿发作。 湿为阴邪,非温不可除,故用辛温品祛湿,开阳,结合芳香化浊祛湿,再加光透以清热促性。祛湿,可使暑气随湿而去。 常用方剂有三仁汤、二甲积正气散、三甲正气散、杏仁滑石汤、菖蒲愈金汤等。三仁汤是临床常用方剂。 不仅常用于热病红热病,也用于中下焦湿热的杂病。 曾用于治疗急性肝炎、急性胃炎、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等,以及舌苔发黄者。 油腻者有很好的效果。 2、正气散杏仁滑石汤的三种加法,《伤寒论》中分为苦淡法或苦寒法。 四川广藿香、厚朴、广皮、半夏等辛温成分,配以防己、杏仁、黄芩。 ,黄连的苦味,配合滑石、茯苓、薏苡仁、通草等的轻透。因为正气散的第二次、第三次加减含有能化湿的芳香广藿香,而杏仁滑石汤含有芳香郁金香能诱导窍门,故两者均可作为心房透光。 菖蒲愈金汤原载于《中国时令病》,后重印于《伤寒病全书》。 它是我已故的老中医石伊人先生所创。 其临床应用广泛。 广泛用于痰热痹心包者。 影响。 全方以菖蒲、姜黄的辛香开窍,滑石、蔺草的轻透润湿,竹叶的辛凉,栀子、丹皮、连翘、菊花的苦寒来调和。强化清热功效,与玉石结合。 蜀丹的解毒除杂,加强了化痰开窍的功效,故能清热祛痰,醒脑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