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 > 常识 > 疾病常识

疾病常识

电视剧里的生物安全四个级别的实验室标准是什么?

2024-04-08 19:02:50疾病常识
埃博拉病毒病的命名源自于首位发现患者的地名而得,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这个病主要流行于非洲,无明显的季节性,从1976年以来在非洲已经暴发了数次,其实,在中非、东南非的热带雨林及大草原地区流行了几个世纪,只由于经济落后,通信不发达,以前也没引发大规模死亡,才没被大众所熟知。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疫情定性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国还派出了三批医疗专家组,向疫情最严重的三个国家提供援助。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电视剧中提到的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是什么?

根据生物安全级别,根据感染人类的​​概率和危险性,病毒可分为四个级别:

1级:适合使用特性已知的生物因素进行工作,不会对健康人造成疾病,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的伤害最小。 如阿米巴原虫、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2级:适用于对人体和环境有中等危害的生物制剂,如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

3级: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吸入可引起人类严重甚至致命疾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如汉坦病毒、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结核杆菌、狂犬病病毒、SARS病毒、家禽病毒等.流感病毒等;

4级:适用于对人类、动物、植物或者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传播或者传播途径未知,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具有未知传播风险的病原微生物或相关病原体。 及其毒素,例如埃博拉病毒。

其中,一、二级实验室为基础实验室,三级实验室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汉坦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四级实验室为高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由此可见当时埃博拉病毒的危险性和致死性之高。

每种病毒的实验生物安全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

病毒传染病_传染病毒是什么意思_汉坦病毒的主要传染源

埃博拉病毒病以发现第一例患者的地点命名。 它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自然流行病。 该病主要流行于非洲,无明显季节性。 自1976年开始感染,非洲曾多次暴发。 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在中非、东部和南部非洲的热带雨林和大草原上流行。 只是因为经济落后,通讯不发达汉坦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之前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死亡。 为公众所熟知。

其致死率约为50%-90%,是当时人类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 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致死性出血热、高热、全身疼痛和大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和休克。

埃博拉病毒可感染猴子、乳鼠、田鼠和豚鼠,导致动物死亡。 它是一种典型的动物源性病原体。 野生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尤其是蝙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普通人群易感。 动物、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以及人类都可以成为感染源。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 病毒颗粒是多态性和不同长度的细长丝。 它们是不分段的单链负义RNA病毒。

根据埃博拉病毒抗原的不同,以发现地命名,可分为几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埃博拉-苏丹型、埃博拉-塔伊森林型、埃博拉-科特迪瓦型和埃博拉-雷斯顿型,等等。其他基因突变需要被发现。 其中雷斯顿型只能在人类中引起潜伏感染但不致病,但可以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引起疾病​​。 致病性最强的类型是扎伊尔型,这也是导致西非几个国家爆发疫情的病原体。

埃博拉病毒没有很强的抵抗力,在60度的温度下30分钟就会死亡。 在20度左右的室温下能稳定保持其感染性。 对紫外线、脂类溶剂、酚类等敏感。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2-21天,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 初期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不明显症状。 加重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发病5-7天后,可出现出血,表现为吐血、黑便、瘀斑、粘膜出血、静脉穿刺出血等。 患者会经历明显的体重减轻、虚脱和麻木。 常在病后7-16天因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时死亡率可高达90%。 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最终死亡原因通常是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器官衰竭。

传输通道有:

1、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体液均含有病毒,传染性极强。 它们是感染病例的最重要原因,也是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因素;

病毒传染病_传染病毒是什么意思_汉坦病毒的主要传染源

2.注射传播:使用受污染、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也可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

3、气溶胶传播:猕猴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可由气溶胶引起,人们也应引起注意。 吸入感染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可能是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

4.性传播。

由于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对于埃博拉病毒的治疗和预防,疫苗是缓解埃博拉病毒持续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 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伟却带队前往非洲。 并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埃博拉疫苗。 这一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杰出贡献,使得陈薇院士于2020年9月8日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疫苗有两种:

一是抗埃博拉病毒疫苗重组黑猩猩腺病毒血清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针对扎伊尔型和苏丹型的二价疫苗,另一种是只针对扎伊尔型。 单价疫苗,后来被大量生产并广泛使用;

第二个是针对埃博拉病毒的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疫苗。 但距离大规模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搜索信息:

[1] 黄建荣. 黄建荣2016年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看法[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09。

[2] 张鹏,主编. 常见传染病防治[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7。

[3]高高,王洪亮主编。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