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阳”和“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继发感染? 如何判断是否是继发感染?
北京疾控专家表示,“二次感染”是指曾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完全康复后又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专家认为二次阳了几天能转阴,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继发感染的定义不同,但基本条件是确诊后必须有一段时间。 例如,欧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认为,只有当首次感染的病毒被完全清除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发起免疫反应时,才能诊断出真正的继发感染。 英国将二次感染的间隔定义为至少90天,而美国将间隔定义为60-90天以后。 继发感染需要根据症状体征、临床表现、免疫反应、基因测序等指标综合判断。
如何区分“康复”和继发感染?
北京疾控专家表示,“复阳”是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达到出院标准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 “复阳”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二次阳了几天能转阴,基本不具有传染性; 继发感染相当于新感染,是康复后的再次感染。 一般来说,可能会出现临床症状,核酸载量也比较高。 感染力高、传染性强。
二次感染后病情是否会更加严重?
北京疾控专家指出,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反复感染导致重症的报道较少。 反复感染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与病毒感染剂量、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以及个人健康状况有关。 但总体而言,重复感染导致重症的风险较低。
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现“复阳”和“二次感染”?
对于哪些人群“二次感染”的概率较高,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彤给出了相关介绍。
老年人、三岁以下婴幼儿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康复后维持的保护时间较短; 三岁以下婴幼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恢复后获得的保护时间也可能比较短。
患有免疫缺陷的人,例如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保护期限也较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次感染”的风险就更大。
医务人员、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高危岗位人员,与人接触较多,感染风险较高。
尚未发现“恢复”的特殊模式。 它只是检测病毒碎片的一个指标,与物理差异关系不大。
一个人是否有可能受到不同菌株的多重感染?
李彤曾表示,一个人可能因病毒毒株不同而被多次感染。 据国外相关报道,感染两次的人很多,感染三次的人相对较少,感染四五次的则非常罕见。 因为我们每次感染都能获得一定量的抗体保护,再次感染的风险会更小,再次感染后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羊康”后两周内容易感染吗?
网上有说法称,“检测呈阳性后两周左右才能产生抗体,所以这段时间最有可能出现继发感染”。 李同曾回答称,不存在两周内容易被感染的说法。
我们常说的特异性抗体只有两周才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但事实上,病毒进入人体的那一刻,免疫系统就已经开始工作了。 随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会在两到三周内达到峰值,并持续较长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体在这两周内就没有保护作用。 如果此时病毒再次进入体内,可以很快被消灭,但相对来说很难被感染。 一般来说,感染后时间越长,体内抗体水平越低,感染风险越大。
“养康”后多久可以打加强针?
“养康”后多久可以打加强针? 李童曾表示,康复后,一般获得的保护可以持续3到6个月,年轻人可以在6个月后打加强针。 由于老年人的保护力比较短,三个月后就可以注射加强针。
综合:中国新闻网(记者杜岩)、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黄正龙、袁斌)
- 上一篇: 补充自身正气,防止病毒再度侵袭,避免二次感染
- 下一篇: 网传“阳康”以后可以接种加强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