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能做好3件事,就有希望让孩子爱上学习
第一件事:找出原因并做出相应调整
初中是小学向高中的过渡阶段,知识点比小学多很多,难度也更大,再加上很多孩子要参加初中入学考试,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长期郁闷,逐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的孩子因为考试成绩经常排在班里垫底,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孩子不喜欢上学,除了学业、家庭、同学、老师等原因外,还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有的孩子长期受父母思想的影响,不喜欢学习;有的孩子进入初中后,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想上学初中叛逆厌学怎么办,讨厌上学;有的孩子讨厌初中的老师,因为初中的老师不像小学老师那样照顾他们,所以不想上学。
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就好比医生找到病人的症状,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要想改变孩子厌学的现状,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下太猛的药,要慢慢来,避免孩子出现“不适”症状,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件事:培养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好奇心
找到原因,做出相应的调整,就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兴趣是人们开展活动的最大动力之一,孩子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首先家长要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要多陪孩子看书,偶尔和孩子讨论一些读书感想。旅游时,多和孩子聊聊历史、地理、当地文化等。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家长喜欢学习,大多数孩子对知识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其次,家长要尽量设计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人们总是无法抗拒快乐的,会被快乐牵着鼻子走,对快乐“上瘾”,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尤其如此。
第三件事:科学指导增强孩子自信心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科学指导,很多家长对孩子实行“放养”政策,不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状况,不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导致孩子接二连三地遭遇挫折,进而丧失自信心。
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引导孩子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不要下班回家就趴在沙发上玩手机、看视频。家长要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研究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不会再强烈排斥学习,对学习的态度也会逐渐由讨厌变成热爱。
一般来说,初二是孩子厌学的高发期。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初一的知识是小学的延续,内容比较简单,学习压力不大,很多孩子边玩边学,跟小学一样,成绩还不错,对学习还是有些信心的。但到了初二,学习难度加大,老师授课节奏也加快,部分孩子成绩明显下滑,慢慢开始厌学。另一个是初一大部分孩子情绪比较稳定,初二进入“叛逆期”初中叛逆厌学怎么办,情绪变化很大,变得更加没有纪律,更加自负,或者更加自卑。
于是,很多中学在初二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差距现象”,自我意识强、情绪稳定、执行力强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好;自我意识差、学习效率低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差,两极分化明显,“中间生”越来越少。
其实,孩子厌学,多半是自身心理状态和客观学习困难导致的结果。家长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能简单地看这种现象,而应该认真思考,不断调整。家长的努力,未必能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学生,但一定能防止“孩子因厌学而走向极端,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
- 上一篇: 甲型流感第几天最严重和如何预防流感?
- 下一篇: 不要盲目迷信片仔癀有些朋友将片仔癀当成万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