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与黄耀明 漂洋过海来给香港的娱乐盛世添砖加瓦
香港这块小土地,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实现了经济增长,在1980年代和90年代实现了娱乐业的蓬勃发展。 由于其包容性的社会结构,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加入。
甚至还有一群“非我族类”的外国人,远渡重洋,为香港的娱乐繁荣做出贡献。
活跃于TVB和港片的哈国荣,几乎主宰了港英时期的警官和神父沙湛的形象。 他在澳大利亚出生和长大。 因为崇拜香港巨星张国荣,在哥哥去澳大利亚开演唱会时,他通过各种渠道成为了张国荣的专属司机。
他努力练习粤语,只身来到香港,取了中文名字“何国荣”。 当TVB聘请一位“会说粤语的鬼”作为特约艺员时,他就开始了香港影视圈的职业生涯。 近40年的艰苦奋斗。
同样来自澳大利亚的杜克峰是华语电影界首屈一指的摄影大师。 凭借细腻、独特、完美的镜头,他与华语世界几乎所有的一线导演都有过合作。
还有多位来自菲律宾的菲律宾音乐人活跃于香港乐坛。 他们与华语乐坛的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当时,菲律宾音乐家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十里羊场海滩工作,并于20世纪50年代居住在香港。
菲律宾音乐家在上海
菲律宾音乐人的存在,无形中推动了香港唱片业和电影配乐的发展,被一致认可为“宾老音乐一定要高品质”。 代表人物包括敖金宝、吕托尼、博比达、戴乐文等人,横跨2970年代至新世纪的香港乐坛。
香港乐坛的外国人中,除了菲律宾音乐家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人。 这位神秘的访客来得无影无踪。 他不仅扮演了乐坛“马可·波罗”的角色,后来还成为乐坛“失踪者”——意大利音乐家法比奥。
华彪,本名法比奥·卡利(Fabio Carli),擅长编曲、音乐。
追梦人
凤飞飞
红尘
罗大有、陈淑华
东方明珠
罗大友
好像老朋友来了
梅艳芳
这些经典作品的编曲均出自华彪之手。
在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乐坛,华彪通常与音乐工厂的罗大佑、林夕、黄耀明等人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罗大佑,堪称教父背后的影子武士,所以罗大佑说他是他音乐上的洋哥。
![]()
娃娃、华飚、张艾嘉、王菲
Fabio 出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意大利的一个偏远小镇。 年轻时,他组织了一支名为“Cobra”的乐队,并在整个欧洲大陆巡回演出。 他决心要在音乐界扬名立万。 离开乐队后,他开始了环游世界、以世界各地为家的生活。
他的足迹遍布美洲、澳大利亚、日本、台湾、阿拉伯等地区。 1985年,他驻扎香港直至90年代末离开,为香港乐坛注入了他独特的西方魔幻魅力。
离开香港后,他前往纽约,担任摄影师和电影配乐。 最终在病魔的折磨下,他回到意大利林夕与黄耀明,并于2013年因癌症去世,默默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
华彪去世时,已离开香港近20年。 而他的名字早已隐藏在黑胶唱片的后台,很少有人知道。 无独有偶,他去世后不久,这一消息就被意大利文化学者张常晓先生捕捉到。 传回香港和内地后,引起了曾与他并肩工作的罗大佑、林夕、黄耀明等人的反应。
罗大佑悼念华彪的话:
我认为我是Fabio在香港时最亲密的音乐伙伴; 我们都是外地人,花了钱去挑战很多当地人不会做的禁忌。
我们合作的第一首歌叫《》,是他为我编曲的。 混合完成后,大家都很高兴。 我们去了湾仔的一家餐厅吃晚饭。 在他的介绍下,我们点了一瓶1983年的红酒。 他教我如何品尝葡萄酒以及如何用嘴唇和牙齿夹住葡萄酒。 等等,就像我们后来在录音室里仔细研究吉他的左手和弦移调一样。
音乐创作不太注重编曲。 法比奥对《东方之珠》这首歌的编曲在词曲间奏中创造了音乐:首先是缓慢下降的音符开始,然后上升得如此之快,几乎无法追上,但它突然及时停止了几乎停止了歌声。 一个绝妙的主意,让人跟不上节奏。
但这种安排已经成为了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一根无形的杆子悬挂在维多利亚港边,尽管渔夫早已不在了。
法比奥,我在尘世音乐界的兄弟,我们一见面,我们的琴弦就开始共鸣。 有一个词我们不敢用,但它就是,那个词叫:。
很奇怪,我从来不知道他的年龄,我们也从来没有认真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我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几乎和第一次见到他时一模一样。
一个家伙就这样走了过来,说道:“哈喽!” 我们愉快地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有一天,我听说他走了。 我们一起做的第一首歌叫做“”,他的声音在中和声上。
我们还会再见面的,法比奥。
林夕悼念华彪的话
Fabio Carli来香港时,希望停留两三个月,结果却一待就是十一年。
当时我大概没有想到需要给他起一个中文名字才能在香港乐坛遨游。 我记得一开始他以意大利名字出现在唱片中,后来他得到了“ Pio”这个名字。
后来我也加入了大有的音乐工厂。 看来大友问我对这个名字的翻译有没有异议。 也许这是一个灵感,也许这是一个错误。 当时我就觉得华表里的“奥”字有点太神秘了。 我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外国人。 我立刻想到,没有什么比“华比敖”更“华比敖”了。 好的选择。
不仅音义俱在,最重要的是,它很有中国韵味:傲然于花,一模一样的诗词歌赋中出现的意境和名字。
本来,他只是一个来自意大利的访客。 把他的中文名字翻译成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外地人,有什么问题吗? 其实后来和他相处之后,我发现他其实非常中国化,热爱中国文化。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创作的音乐才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 尤其是在他的编曲中,使用了很多中国元素,但如果类似的味道是由中国人创造的话林夕与黄耀明,可能会过于传统,缺乏华表的光芒。
他在香港写的大部分旋律都是我负责填粤语歌词的。 印象最深的是袁凤英演唱的《在情人眼里》,国语版是凤飞飞演唱的《看着你的眼睛》。
听着曲子,我想象着歌词应该是多么的感伤。 我几乎以为这是一位表达东方思想的中国诗人。 而且,这旋律让我在写的时候哭了。 当然,每次写完歌词,我都要花一点力气向他解释歌词的意思,但意思可以解释,但意境有时是无法翻译的。
所以我其实就萌生了教他中文的想法,但最终我只教了他几句广东话脏话。 我真的很对不起他,但听他说带着英国口音的广东话脏话成了我们在录音室里最有趣的回忆之一。 一。

因此,有人说法比奥被选中是偶然的,也是一个想法。 似乎他预感到自己会留在华人社会正在发展的香港精彩的音乐事业中,他们也结下了朝夕相处的缘分。
华表华表,我感觉这是一半香港人,同一个人,是一家人。
华彪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来到香港。 他在香港录制的第一首歌曲是为杜德伟创作的《等待黎明》。 1987年,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杜德伟获得了第十名。 大金歌金曲季奖。
等待黎明(Live)
杜德伟
他为杜德伟创作的其他作品还有《阿尼玛》、《爱一分钟》等,杜德伟被华星唱片誉为男版“林忆莲”。 不过,相比林忆莲都市丽人的爱情定位,他的爱情观并没有显得炸裂,形象也不鲜明,也没有踏入王者阵营。
在此期间,华彪与华星唱片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杜德伟创作音乐。 还为华星歌手吕芳、文佩玲、黎明、梅爱芳等人创作歌曲。 吕芳和文佩玲都是华星通过新秀歌唱比赛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
吕芳是第二届新秀歌唱比赛的冠军,文佩玲是第五届的冠军。 同时获得亚军的是许志安,季军是李明(厉害了)。 梅爱芳是梅艳芳的亲妹妹,女王出道就拿了首个新秀冠军。
此外,华彪的作品还让陈百强、李克勤、成龙、金城武、程中基等人受益匪浅,个个都是货真价实的大咖演员。
梅爱芳同名专辑
1988年,梅爱芳发行了她唯一一张同名录音室专辑。 华彪与林夕合作,几乎包揽了整张专辑的作曲、编曲和作词。 这段愉快的合作经历没多久,两人就陆续被罗大佑招揽。
当时,雄心勃勃的罗大佑来到香港乐坛拓展自己的版图。 他与台湾滚石唱片合作,在香港成立滚石子品牌Music 。 罗大佑、林兮、华彪这三位分别来自台湾、香港和意大利的音乐人组成了音乐工厂的创作阵容。
专辑《皇后大道东》是音乐工厂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张热门专辑。 当年登顶香港三大流行排行榜,创下香港乐坛罕见的“非偶像”歌曲登顶榜首的纪录。 放眼整个华语乐坛,分量也不少。
歌手阵容包括袁凤英、叶德贤、梅艳芳、蒋志光、夏绍盛等人。 作词者除林夕外,还包括潘元良、林振强、李建达。 整张专辑《皇后大道东》,除黄沾的《道》外,全部由罗大佑作曲,他和华彪平分编曲工作。
在音乐制作中,罗大佑一直扮演音乐(音乐总监)的角色,在出创意、大概念上发挥带头作用。 华标负责提供技术和细节。 再加上林夕灵性的歌词,堪称绝配。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詹叔贡献了《倩女幽魂·世道》中的插曲“道”,并重新编曲收录在专辑中。
早年,罗大佑在筹备他开创性的首张专辑《知乎者也》时,资金匮乏。 张艾嘉曾经带着罗大佑去詹叔那里求救。 生性慷慨的黄沾二话不说就拿钱支持罗大佑,两人结下了友谊。 。
后来,黄沾财政紧张,罗大佑的琴厂全力支持他制作一套作品。 詹叔很感动。 这就是当代大师的人情味。
音乐工厂在20世纪90年代横跨整个香港乐坛,并维持了10年的影响力。 虽然时间很短,但发布的作品都是具有丰富历史或前卫实验的令人惊叹的作品,而负责编曲和配乐的华彪无疑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
20世纪90年代末,琴厂倒闭,华彪离开香港前往纽约。 香港乐坛的马可波罗从此脱离华语乐坛,恢复了“国际音乐公民”的身份。
- 上一篇: 黄晓明叶珂晒贺卡上署名与VCR中未露面引猜测
- 下一篇: “黄耀明人山人海”上海演唱会上用过圣诞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