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俞穴的准确位置标准定位及功效!赶紧收藏!
标准定位:丹俞穴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丹枢穴具体位置图
丹枢穴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旁下1.5寸; 《针灸子生经》中说“距脊椎每寸半”。
选穴方法
取穴时,患者通常采取坐位或俯卧位。 丹枢穴位于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距1.5寸(左右两指宽)。
俯卧位,取第10胸椎棘突下距中轴线(督脉)1.5寸的穴位。
穴位解剖
丹俞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后锯肌、骶棘肌。 皮肤由第九、第十、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侧支分布。 下锯肌的第一齿从第十一胸椎棘突向外斜上方延伸肝俞的准确位置图,止于第九肋骨角。 该肌肉由第九至第十二胸神经的后分支支配。
水平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后下锯肌→竖脊肌。
分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侧支; 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分支穿过。
丹枢穴的作用
胆俞穴的意义:胆经的阳热之风,外传于膀胱经。
气血特点:气血的实质是阳热风。
运行规律:外泄之热,沿膀胱经上升,寒液,沿膀胱经下降。
丹俞穴的作用是疏散胆、腑的热气。 胆俞穴具有清胆火、化湿热、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的功能。
主要疾病
丹俞穴主要用于治疗肝、胆、胃、胸胁部疾病:如胸胁疼痛、上腹胀满、食不果腹、吐胆汁、口苦舌干、疮毒等。咽喉、目黄、胃部不适、哽咽、膈肌、黄疸、头痛、震动。 感冒、骨蒸、潮热、心悸失眠、乏力遗精、各型出血等。
现代常用丹俞穴治疗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病、胃炎、食管狭窄、胸膜炎、淋巴结结核、肋间神经痛等。
丹俞穴主要用于治疗黄疸、口苦、呕吐、胁痛、心悸、胸腹胀满、骨蒸潮热以及肝炎、胆囊炎、胃炎、肋间神经痛等。
消化系统疾病:胆囊炎、肝炎、胃炎、溃疡病、呕吐、食道狭窄;
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失眠、癔病;
外科系统疾病:胆石症、胆道蛔虫病、胸膜炎;
其他:高血压等。
穴位配伍
丹俞穴与阳陵泉穴、太冲穴配合治疗胆道疾病。
丹俞穴与阳陵泉穴、太冲穴相配肝俞的准确位置图,可疏肝理气、和胃。 主要用于治疗呕吐、胃炎、胆蛔虫等。
胆俞穴与日月穴相配,是鱼肺穴配伍的方法,具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黄疸、胆囊炎。
丹俞穴与高明穴、三阴交穴合用,具有滋阴、清热、健脾的功效。 主要治疗咽喉肿痛、肺结核、潮热等。
针刺
治疗方法:寒则用艾灸滋补;寒则用艾灸滋补。 如果热了,就用艾灸来缓解。
针灸法
通常,针朝椎体倾斜0.5至0.8英寸插入。
向内斜刺该部位0.5~0.8英寸,引起局部酸胀,针感可波及肋间。 穿刺不要太深,以防气胸。
艾灸法
艾条灸5~7分钟,温灸10~15分钟。
胆枢穴解析
胆囊,胆囊。 宇,输了。 丹暑之名,是指胆囊阳热之风外传至膀胱经。
注:俞穴在胆囊背面。
丹枢是经络穴位的名称(Dǎnshù BL19)。 出版《麦经》。 属足太阳膀胱经。 胆俞穴是胆经的后俞穴。 胆指胆、腑,输指输液。 此穴为胆、腑之气传背之处,故名丹枢。
特异性:胆囊背面的俞穴。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胸满呕吐,吐不出。
《同仁穴针灸图解》:治食不果,目赤黄。
《针灸大成》:治腋肿。
研究进展
胆道疾病:慢性胆囊炎,采用胆术、肝术交替针刺治疗57例,效果良好。 采用胆鼠埋线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病128例,取得良好疗效。 采用丹俞按摩治疗20例,取得一定疗效。
- 上一篇: 刘强东龚小京背景很强大,不是刘强东所能媲美的
- 下一篇: 霍思燕杜江情史家庭背景盘点与黄奕掀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