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 > 常识 >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什么是降血脂最好的药?哪些药可以吃?

2024-04-02 15:02:46生活常识
降血脂药对血清TC与TG都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须与其他类型的降血脂药合用才能奏效。降血脂药是一类新颖的有希望的降血脂药。在人体服用洛伐他汀,并不影响安替匹林()的药代动力学。降血脂药近十多年来,国外对该药的药理、临床降血脂的疗效及安全性,都作了较多的研究,也有临床应用的报道。降血脂药降血脂药降血脂药

降血脂药

这些药物降血脂的共同机制是阻止胆汁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汁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的降解。 此类药物包括树脂、新霉素、谷甾醇和活性炭。 新霉素和谷甾醇由于毒副作用或疗效不理想,实际上已被淘汰。 活性炭近年来已在临床试验中进行尝试,但其确切功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文献报道阴离子碱性树脂在临床应用广泛。 此类树脂在肠道内与胆汁酸不可逆地结合,且此类树脂在肠道内不能被吸收。 其结果是,肠道对胆汁酸的重吸收减少,随粪便从肠道排出的胆汁酸量增加。 因此,促使肝细胞增加胆汁酸的合成。 因为胆固醇是肝细胞合成胆酸的原料,胆汁酸合成增加会增加肝细胞内胆固醇的消耗,减少肝细胞内的胆固醇库存。 通过反馈机制,刺激肝细胞膜加速LDL受体的合成,导致肝细胞膜LDL受体数量增加,活性增强,与血流中更多的LDL结合,带入肝脏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最终降低血液中的LDL; LDL重量的约45%是胆固醇,因此血清LDL-C和TC水平下降。 另外,在从肠道吸收胆固醇的过程中,需要胆酸充当乳化剂。 胆酸被树脂吸附,随粪便从肠道排出,必然影响肠道对胆固醇的消化吸收。 因此,服用树脂后,一般TC可降低10%-20%,LDL-C可降低15%-25%,TG可轻度升高或无明显变化,HDL-C可适度升高。 此类药物适用于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 对任何类型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均无效。 对于血清TC、TG升高的混合性高脂血症,必须与其他类型的降血脂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有效。 主要的胆汁酸整合剂简要描述如下。

(1) 消胆胺 ()

也称为考来烯胺。 该药为苯乙烯型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通常是其氯化物,分子量大于100万,不溶于水。 其化学结构式:

【常用剂量】4-5g/次,1-6次/d,每日总剂量不超过24g。 服药时可以从小剂量开始,1-3个月内达到最大耐受剂量。

考来烯胺的降低TC作用以及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已被大量长期观察所证实。 美国报道了一项多医疗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将年龄35-59岁的II型高脂蛋白血症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给予安慰剂,另一组给予考来烯胺,最大剂量为每人每天20-24g,观察7-10年,平均7.4年。 治疗组TC下降13.4%,LDL-C下降20.3%,分别比安慰剂组低8.5%和12%。

降低血脂

. 6%。 治疗组冠心病死亡率降低了 24%。 此外,考来烯胺还可升高血清HDL-C水平。 考来烯胺的主要缺点是味觉厌恶和便秘。 不良口味可以用调味品来纠正,多吃纤维可以缓解便秘。 此外,考来烯胺还可干扰叶酸、地高辛、华法林、普罗布考()、贝特类()、他汀类()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处于生长期服用考来烯胺的人每天应补充5毫克叶酸。 孕妇和哺乳期的成年人需要更多的补充剂。 服用考来烯胺前1至2小时服用叶酸,服用考来烯胺前1至4小时或服用考来烯胺后4小时服用其他药物。 胃肠功能和肝功能正常的人一般不会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维生素缺乏。 长期服用考来烯胺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D、K和钙。其他罕见

副作用有腹泻、痢疾、剧烈腹痛和肠梗阻。

(2) 卡莱斯蒂波尔()

又名江丹宁。 该药物是阴离子交换树脂。

【常用剂量】10-20g/次,1-2次/d。 功效和副作用与考来烯胺基本相似,但价格较便宜。

(3) 二乙烯酰胺 ()

这是一种具有药理作用的阴离子交换树脂。

【常用剂量】6-12g/d。 该药的降血脂适应症和副作用与考来烯胺相似,但临床应用不如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广泛。

树脂基胆汁酸整合剂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和应用,并已作为降低TC的一线药物。 我国过去使用的消胆胺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昂贵。 另外,用量大,口感差。

降低血脂

也容易引起便秘,因此仅在少数大医院用于个别特殊病例,临床经验较为零散。 近日,国内南京石山头制药厂已能生产考来烯胺他汀类药物有哪些药名,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给164名高脂血症患者每天服用国产考来烯胺16克,94名高脂血症患者每天服用国产考来烯胺16克。 非诺贝特300 mg,进行2个月的对比观察。 结果证实,与治疗前相比,考来烯胺组TC、LDL-C、TG、TC/HDL-C分别下降25.1%、42.2%、4.8%和37.3%。 HDL-C升高17.5%(除TGP>0.05外,其余P<0.01)。在降低TC、LDL-C、TC/HDL-C和升高HDL-C方面,考来烯胺组明显优于

非诺贝特组(均P<0.01)。 治疗过程中,考来烯胺组出现的主要副作用为腹胀(22.5%)和便秘(11.1%),但均能耐受并顺利完成疗程。 近年来,由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比胆汁酸整合剂显示出更强的降TC作用和更少的副作用,因此即使在国外,胆汁酸整合剂也不再作为降低TC的一线药物。

降血脂药

2、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胆汁酸整合剂的降TC作用已被认可,但由于副作用较多,患者很难坚持长期服用。 近年来,虽然胆汁酸整合剂的口味有所改善,也可以克服一些副作用,但它们只能阻止胆汁酸和胆固醇从肠道的吸收,对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没有抑制作用。 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液中的TC主要来自体内合成。 因此,单独使用胆汁酸整合剂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发现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单独使用或与胆汁酸整合剂联合使用对高胆固醇血症有更明显的效果。 HMG—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它是一类新颖且有前途的降血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有哪些药名_他汀类药物的名字_他汀类药物的商品名

(1)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历史和化学结构

胆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实际上早在20多年前就投入临床使用,但后来因副作用而停产。 1976 年,远藤等人。 日本在柑橘青霉( )的提取物中发现了美伐他汀(原名),又称美伐他汀。 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它可以显着降低动物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 TC 水平。 后来因日本有传言可能引起狗小肠形态变化而停止临床应用。 后来在美国从土曲霉的土壤培养基中获得了洛伐他汀(原名),又名洛伐他汀、梅降脂。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日本得到广泛研究

研究表明,它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TC水平。 1987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投入临床使用。 辛伐他汀(原名辛伐他汀),又名塞伐他汀、舒降脂; 普伐他汀(原名CS514),又名普伐他汀、普伐他汀、美百乐镇,分别为美伐他汀。 甲基化和甲基化衍生物。 最近,化学合成了一种氟伐他汀(Bei,原名SRI-62320)和另一种阿托伐他汀(又称SRI-62320)。 可以预见,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将会不断出现。 国内外临床已使用的该类制剂的化学结构如图(33-1)所示。

(2)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降低血脂的机制

血浆脂蛋白中的大部分胆固醇是在体内合成的,而不是从食物中吸收的。 体内胆固醇合成的途径如图33-2所示。 HMG-CoA还原酶将HMG-CoA转化为甲基二戊酸(),这是体内胆固醇合成的早期限速步骤,受体内胆固醇代谢调节。 细胞内储存的胆固醇的排空导致这种酶的活性增加,从而加速体内胆固醇的合成。 当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增加时,这种酶的活性就会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就会减慢。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化学结构中的开放酸部分与HMG-CoA非常相似,对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具有特异性竞争性抑制作用。 理论上,它可以抑制所有甲基二戊酸代谢物——胆固醇、多甘醇和辅酶Q的形成(图33-2)。 研究证实,虽然它可以减少胆固醇的产生,但对整体代谢影响不大。

(3)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

目前仅能看到该类制剂公开发表的药代动力学报告,其中洛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较为详细。 它以非活性内酯的形式服用,在肝脏中迅速转化为该药物的活性α-羟基酸。 其主要活性代谢物除了这种α-羟基酸外,还包括6-羟基衍生物和另外两种未鉴定的代谢物。 洛伐他汀及其代谢物的主要排泄途径是小肠。 无论是由于不吸收还是吸收后重新分泌到胆汁中,均从肠道排出体外。 不到 10% 的洛伐他汀通过尿液排出。 在血浆中,这些产物与蛋白质结合。 洛伐他汀由肝脏排泄到胆汁中。 肝脏的排泄能力部分取决于血浆中药物的浓度。

在动物实验中,单剂量洛伐他汀仅被吸收30%。 当药物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它几乎被完全吸收。 似乎只有不到 5% 的口服剂量进入体循环。 这说明洛伐他汀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在小肠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人体服用洛伐他汀不会影响安替匹林的药代动力学()。 这表明该药物不影响细胞色素 P-450 系统。 此外,它不会改变普萘洛尔、地高辛等其他常用药物的代谢。 然而,最近的临床经验表明,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与环孢素、吉非贝齐或烟酸的组合可能使患者易患肌病,有时甚至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疾病。 目前尚无氟伐他汀单独使用或与烟酸联合使用时发生肌病的报道。

3.烟酸及其衍生物

降血脂药

(1)烟酸(又名)

属于B族维生素。 当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的用量时,可起到显着的调节血脂作用。 烟酸的化学结构为:烟酸很容易从胃肠道吸收,口服后30-60分钟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 它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半衰期约为45分钟。 在肝脏中代谢。 大剂量口服时,主要代谢产物为烟酸()、N-甲基烟酰胺和2-吡啶酮衍生物。 2/3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烟酸调节血脂的主要机制是抑制cAMP的形成,导致甘油三酯酶活性降低,减慢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降低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浓度,并且肝脏中VLDL的合成减少,进一步的IDL和LDL也减少。 此外,烟酸在辅酶A(CoA)的作用下,还能与甘氨酸合成烟酸,从而阻止肝细胞利用CoA合成胆固醇。 烟酸增加血液 HDL-C 水平的机制尚不清楚。 烟酸调节血脂的功效和剂量与服药前的血脂水平有关。 如果血脂水平异常,剂量应较大,效果会更明显。 口服烟酸3-6g/d。 TG在服药后第1-4天开始下降,LDL-C在第5-7天开始下降。 平均降低幅度:TC为10%-15%,LDL-C为15%-20%,TG为20%-80%,HDL-C轻度至中度升高。 经过长期治疗,黄色瘤可见消失。 据坚持每天服用3克烟酸5年以上的人报告,平均TC下降15%,TG下降26%,总死亡率不低于对照组,但可使急性心肌梗塞幸存者的心肌梗塞复发率降低29%。 %。 烟酸可用于治疗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I型高脂蛋白血症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脂血症。

一个严重的副作用是它可以激活消化性溃疡,加重溃疡病。 可使糖耐量降低,从而加重糖尿病。 它还会使血尿酸升高,甚至引起痛风。 偶见肝功能受损,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甚至可见胆汁淤积性黄疸。 出现这些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停药后即可恢复。 烟酸可增强降压药的血管舒张作用,甚至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因此,溃疡病、糖尿病、肝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应慎用本药。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血糖、尿酸。 若出现明显异常,应及时减少剂量或停药。

(2)阿昔莫司()

又称羟甲嗪、乐至平()。 它是一种新型合成烟酸衍生物。 其化学结构:

近十年来,国外对该药的药理作用、临床抗高脂血症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有临床应用的报道。

该药口服后吸收迅速,服后2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为2小时。 阿塞莫司与血浆蛋白结合,几乎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 主要作用于脂肪组织,抑制脂肪组织非酯化脂肪酸的释放,减少TG、VLDL和LDL的产生。 它通过激活脂蛋白脂肪酶加速VLDL的降解,并通过抑制肝脂肪酶增加血浆HDL水平。 因此,其适用范围与烟酸相似。 与烟酸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无初期反应,半衰期较长; ②抗脂肪分解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功效更强,无非酯化脂肪酸反弹现象; ③能显着改善糖耐量,可使空腹血糖降低15%左右,且与口服降糖药不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可用于糖尿病患者; ④不引起尿酸代谢变化,可用于高尿酸血症患者; ⑤ 极少数患者肝转氨酶偏高; ⑥ 只有约6%的患者服药后出现面部潮红、皮肤瘙痒的症状,明显少于服用烟酸的患者。 据国外资料显示,1000多名高脂血症患者服用阿昔莫司2年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有哪些药名,TC下降25%,TG下降50%,HDL-C上升20%。

(3) 烟酸肌醇(te)

它是由1分子肌醇和6分子烟酸组成的酯。 其化学结构:

药物从肠道吸收后在体内缓慢代谢,逐渐水解成烟酸和肌醇,然后发挥药效。 能适度、持久地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脂质代谢,具有溶纤、溶栓、抗凝作用。 其降低血脂的适应症与烟酸相同。

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对烟酸肌醇与安妥明(又名冠心平)的降血脂疗效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对比观察。 结果显示,两者对TC均无显着影响,但能显着降低血清TG水平。 没有发现重大副作用。 由于观察病例数较少,其降血脂作用尚无确切结论。 总之,大多数烟酸衍生物及其缓释剂副作用轻微,但降血脂作用不如烟酸强。

降血脂药

他汀类药物的商品名_他汀类药物有哪些药名_他汀类药物的名字

4.贝茨[)

(1)氯贝丁酯()

又称安妥明、安妥明、冠心平、CPIB、-S。 这是此类药物最早的应用。 其化学结构:该药于196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早年得到广泛应用。 氯贝丁酯口服吸收良好,并在体内迅速水解成活性产物氯芬酸。 服药后1.5-4小时血中CPIB浓度达峰值,约95%与血浆蛋白结合。 口服后,85%的药物经尿排出,其中92%-98%以水溶性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存在。 氯贝丁酯穿过胎盘并在母乳中排泄。

主要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来降低脂肪细胞中的cAMP含量,抑制脂肪组织的水解,降低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的含量,导致肝脏中VLDL的合成和分泌减少。 同时能增强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加速VLDL和TG的分解代谢。 这些最终会降低血液中 VLDL、TG、LDL-C 和 TC 的水平。 此外,它还可以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胆固醇,增加胆固醇从肠道的排泄,降低血液中的TC含量。

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安妥明的广泛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世界卫生组织采用双盲法进行的大规模长期试验结果证实,安妥明不仅能降低TG,还能降低TC,并能显着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但它会显着增加服药人群胆结石的发病率,同时也会显着增加非冠心病,如胆结石、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从而使服药组比对照组的风险更高。 死亡率。 结果,贝特被有效淘汰。

(2) 非诺贝特()

又称理平志()。 非诺贝特于1975年就有临床试验报告,至今已广泛使用。 其化学结构:

药物口服后迅速从胃肠道吸收,在体内的分布符合二室模型。 服药后4-7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a相半衰期为4.9小时,β相半衰期为4.9小时。 是26.6小时。 它被体内的组织和血浆酶迅速分解,形成与蛋白质结合的游离酸,只有 10% 保持不变。 24小时内放电80%。 约90%代谢物随尿排出,少部分随粪便​​排出。

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对非诺贝特(54例)和伊曲司特(52例)的血脂调节作用进行了为期12周的观察。 结果证实,与治疗前相比,服用非诺贝特更有效。 特殊治疗可使血清TC、LDL-C、TG水平和TC/HDL-C比值分别降低20.3%、13.8%、53.1%和28.7%,可使血清HDL-C水平升高27.8%(P<0.01- 0.001)。 非诺贝特和阿霉素均可显着降低血清TC和TG,升高HDL-C水平,但其降TG作用更明显。 从调节血脂的程度来看,非诺贝特大于阿霉素,但无统计学差异。

5. 普罗布卡[]

普罗布考又名普罗布考,其化学结构为:

降血脂药

口服后不到10%的药物被吸收。 如果与食物同服,可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 连续服药3-4个月后,血药浓度逐渐升高,然后趋于稳定。 降血脂作用与血药浓度关系不密切。 本药脂溶性高,可在脂肪组织中蓄积,停药后逐渐从脂肪组织中释放。 效果可持续数周。 停药6个月后,脂肪组织和血液中仍可检测到该药物。 本药主要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 普罗布考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动物和人类的 TC 和 LDL-C,但它也可以降低血清 HDL-C 水平。 对TG没有影响。 其调节血脂的机制尚未阐明。 有人认为该药抑制ApoB的合成,从而减少LDl的产生。 同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促进血液胆固醇进入胆汁并从粪便中排出。 结合这些效应,血液中的 LDL-C 和 TC 水平最终会下降。 并且由于该药可以抑制ApoAI的合成,因此可以降低血液中HDL-C的水平。

药物调节血脂的作用强度因人而异。

服用普罗布考后,血清10L-C水平可见降低,但未发现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服药期间,见患者足跟、腰部黄瘤及皮肤黄瘤消退。 此外,普罗布考是一种强抗氧化剂,有助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6. 泛硫乙胺 ()

泛硫乙胺又名喷替乙胺,其分子结构是CoA的组成部分,其化学结构为

动物实验证实,它能促进血脂的正常代谢,改善脂肪肝和酒精肝损害,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和血小板聚集,防止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 经国内外多年临床应用证实,口服0.2g/次,3次/d,TC下降5.2%~15.2%,TG下降23.6%~31.7%,HDL- C增加10.0%至20.5%。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采用自身对照和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方法,对泛硫乙胺调节血脂的作用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显示,泛硫乙胺降低TC、TG,升高HDL-C的作用与国外文献报道,证实泛硫乙胺能有意义地降低血清TC和TG水平。 尽管其自身控制力表现显着

表明服药后血清HDL-C水平显着升高,但安慰剂也有同样的变化。 因此,泛硫乙胺对HDL-C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降血脂药

7.弹性蛋白酶()

它是一种从胰腺中提取或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易溶性弹性蛋白酶。 它是由24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25,900。 它能阻止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从而降低血清TC水平。 此外,它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脂肪肝作用。 该药主要用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高胆固醇血症。8. Omega-3 脂肪酸

Omega-3 脂肪酸是指最后一个双键距甲基末端 3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主要的 omega•3 脂肪酸是二十碳五烯酸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HnA)。 海鱼油最为丰富,包括海鱼肉中的油,其中含有大量的EPA和DHA。 海洋鱼油调节血脂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它可以抑制肝脏中脂质和脂蛋白的合成,促进粪便中胆固醇的排泄。 此外,它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减少血栓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这可能是通过影响前列腺素代谢并改善血小板和白细胞功能来起作用的。 经常吃鱼的爱斯基摩人和北极居民,冠心病的发病率很低。

9. 其他

其他各种降血脂药物在教科书、各种杂志、电视广告中都可以看到,如燕麦片、杉杉丸、亚油酸、橡胶籽油、蚕蛹油、月见草油、海藻酸二酯等。 钠盐、绞股蓝片等这些降脂药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数据很少,结果不一致且难以重复。 其安全性和实际功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祖国医学的这座伟大宝库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