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注射液的临床使用说明书
维生素K1肌注液
核准日期:2007-04-16
更改日期:2010-10-01;2015-12-01;2018-02-28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维生素K1肌注液
日文名称:K1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维生素K1。其物理名称为:2-羟基-3-(3,7,11,15-四苯基-2-十六碳烯基)-1,4-萘二酮的反式和顺式异构体混和物。辅料为聚山梨酯80、丙二醇、焦亚硝酸钠、醋酸钠。
结构式:
分子式:
分子量:450.71
【性状】本品为白色液体。
【适应症】
适于维生素K缺少造成的流血维生素k3注射液用法,如梗塞性黄疸、胆瘘、慢性便秘等引致流血,吡啶类、水杨酸钠等引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婴儿便血以及常年应用低毒药物引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少。
【规格】1ml:10mg
【用法药量】
(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肌注,每天10mg,每周1~2次,24小时内数量不少于40mg。
(2)防治宝宝流血:可于临产前12~24小时给女儿注射或平缓静注2~5mg。也可在婴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肌注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适于危重病人静注时,给药速率不应少于1mg/分。
【不良反应】
偶见湿疹反应。静注过快,超出5mg/分,可导致腿部肿胀、出汗、支食道抽搐、心动过速、低血糖等,曾有迅速静脉肌注身亡的报导。注射可造成局部肿胀和瘙痒。婴儿应用本品后或许出现高尿酸血症,黄疸和溶血性水肿;
背部性损害:湿疹性晕厥、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晕厥等;
喘气系统损害:喘气困难、胸闷、呼吸短促、支食道抽搐、喉囊肿、憋气、咳嗽、哮喘、憋喘、呼吸抑止等;
心神经系统损害:败血症、低血糖、心悸、心动过速等。
【禁忌】
严重脑部疾病或转氨酶不良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有转氨酶能外伤的病人,本品的效果不显著,盲目加量可加重肝外伤。
2、本品对地塞米松造成的流血倾向无效。损伤流血无必要使用本品。
3、本品应防止冻结,如有油滴析出或分层则不宜使用,但可在遮阴条件下加热至70一80℃,振摇使其自然冷却,如清寂度正常则仍可继续使用。
4、维生素K1肌注液静脉肌注给药时,应平缓肌注抗生素,给药速率不少于每分钟1微克。
5、维生素K1遇光迅速分解,使用过程中应避光。
【孕妇及喂奶期妇女服药】
本品可通过胎膜,故对分娩婴儿应尽量避开使用。
【儿童服药】
婴儿便血症;腹肌或皮下肌注,每天1mg,8小时后可重复给药。
【老年服药】
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靠谱参考文献。
【药物互相作用】
本品与苯妥英钠混和2小时后可出现颗粒沉淀,与维生素C、维生素B12、右旋糖酐混和易出现浑浊。与双三嗪类服用抗凝剂合用,作用互相抵消。硼酸类、磺胺、奎宁、奎尼丁等也影响维生素K1的疗效。
【药物适量】
抗生素大药量或超药量可加重肝损害。
【药理药理】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K是脑部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应当的物质。维生素k缺少可导致很多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便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药代动力学】
肌内肌注1~2小时奏效,3~6小时止痛疗效显著,12~14小时后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本品在肝内代谢,经肠道和胃液排出。
【贮藏】遮光,密闭,防寒保存(如有油滴析出或分层维生素k3注射液用法,则不宜使用,但可在遮阴条件下加热至70~80℃,振摇使其自然冷却,如可见异物正常仍可继续使用)。
【包装】安瓿装,1ml/支,10支/盒。
【有效期】24个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生产企业】江苏华阳药业有限公司
- 上一篇: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适用症)
- 下一篇: 仔细数一数,两个中成药有6个成分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