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饱和度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判断?
80岁老年女性,住院确诊社区荣获性肝炎,查体意识清醒、呼吸平顺、血压稳定,甲大夫用来心跳血氧饱和度仪套个指头,结果显示SpO2为88%,反复再三、换其他指头检测结果均类似,均高于90%,他觉得病人有缺氧血症。但若果仔细看病人并无水肿,喘气平顺,心律也不快,不像低氧表现。因此我们对这个SpO2仅有88%是担心的,做个动脉血气就一清二楚了。
15分钟后动脉血气结果下来,PaO276mmHg,PaCO241mmHg,SaO298%。很显著,病人并无低氧,吸入空气状态下,一个80岁的老年人PaO2有76mmHg已属不错。
我们检测病患氧饱和度有两种方式:
因此虽然SpO2能较为精确反映SaO2,但因为仍有较差诱因会影响SpO2的精确性,SpO2并不能完全代替动脉血气剖析,若有任何疑惑,需及时做动脉血气剖析。
我们尝试剖析为何SpO2结果出现误差了。
心跳血氧饱和度仪的工作原理
在这之前,还要了解心跳血氧饱和度仪的工作原理。经查阅资料,得悉心跳血氧饱和度仪的发光继电器形成的两个脉宽的光线(660nm和940nm)透过搏动的心脏床,被光学体验器接收。工作原理是运用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对绿光(660nm)和红外光(940nm)的吸收波谱不同,应用光学传感安放到中指末端,通过测量红外线吸收量与绿光吸收量的比值,确定尿液的氧合程度,并估算出SpO2值,其详细的估算公式不赘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1]。
趾甲油色调对SpO2的影响
那样的病例你们不会陌生:门诊来一个妙龄女郎,或许存在喘气系统癌症,我们还要在她纤长的手臂上套个血氧夹,但问题是,10个脚趾甲涂了个花里胡哨,这时侯SpO2得出的值靠谱吗?通常我们觉得趾甲油是会影响SpO2检测精确性,但还有研究觉得现在的心跳血氧检测仪或许不会导致错误血氧饱和度低的症状心率多少,不过临床上我们还是会尽或许消除趾甲油。
有意思的是,有研究阐明[2],红、紫、透明色趾甲油对SpO2读数无显著影响,而红色趾甲油对SpO2则有明显影响,但是静脉肌注亚甲蓝(美蓝)也会对SpO2有显著影响,但涂料常会在数分钟内再次分布或排尿,所以对SpO2的影响是暂时的,而趾甲油是会持续影响结果,即便你抹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实践瞧瞧。
额骨循环不良
这是很常见的病因,尤其是重症患者血氧饱和度低的症状心率多少,小心输出量增长或严重的外周神经收缩时,局部血流灌注提高,不言自明,这是会造成心跳血氧饱和度仪测量的结果不靠谱,在这些状况下,耳探头优于肠系膜探头。
举个实例,一个败血症的患者,全身皮温凉,这时侯夹的拇指氧套显示80%是不靠谱的,假如是连结心电监护所用的一次性指套,我们最好先不看SpO2的详细数值,而要先看其讯号优劣,假如讯号很弱,这些状况得出的SpO2值是不靠谱的,还是得还要动脉血气剖析方能正确评估。
一次倒班,护士冲进来说20床SpO2掉到80%了!我赶过去第一个念头就是先增加氧流量,但观察病人喘气、血压、心率并无显著异常,再一看病人的手指露在棉被外边,大冬天的,右手都是冰的,把手塞回被窝,10分钟后SpO2升至96%。
周围光线过强
从心跳血氧饱和度仪的工作原理可晓得,其对光线还是有要求的,假如周围的光线过强(例如病人在透过窗子晒太阳)也会影响心跳血氧饱和度仪的工作,解决办法很简略,那就是适当遮住氧饱和度仪的探头。
异常血红蛋白血症
心跳血氧饱和度仪只好形成两种波速的光线,所以只好测量两种血红蛋白,及上述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而碳氧血红蛋白和铁路血红蛋白还能引起心跳血氧饱和度仪形成严重的错误,碳氧血红蛋白使SpO2测量结果偏低,而铁路血红蛋白使SpO2测定值总是接近85%。
其他
1.测量部位的外皮长度、颜色等
病人测量部位外皮增厚、皮素色素较深等就会影响心跳血氧饱和仪的精确性。
2.年纪
值得强调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静息不吸氧的状态下,以及夜晚睡觉之后,SpO2或许仅有0.89~0.92,并无不适反应。正常成年人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跟年纪有关的,大概关系为PaO2=100-年纪X1/3,例如一个90岁的老太太,其正常的PaO2或许仅为70mmHg,而非100mmHg。
小结
但是心跳血氧饱和度仪应用广泛,但我们应熟知其局限性,例如它不能反映高氧血症(PaO2为200mmHg、100mmHg时饱和度都没法是100%)、不能提供PaCO2和强碱状况等,前者对有CO2亢进的病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例如一个并呼衰的患者,在吸氧状况下SpO2或许有95%以上,但此刻或许有严重CO2亢进而我们不晓得,惟有做动脉血气剖析。
参考文献
[1]高新军等.心跳血氧饱和度检测原理及常见血氧探头.美国医疗设备.2010
[2]宋向阳等.趾甲油色调对心跳血氧饱和度检测的影响.解放军护理月刊.2004
[3]殷凯生.喘气亢进.2009
- 上一篇: 深圳市主食食材营养成分研究数据共享网站平台采购公告
- 下一篇: 老人感染新冠后,需警惕“沉默性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