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任脉督脉 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解读打通任督二脉的争议与影响
张建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文献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5月23日,甘肃省卫生厅官网发布“甘肃省40余名医务人员练功打通任督二脉”的消息,引发一系列争议。
5月25日,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通过其微博账号再次表达对甘肃推广气功的支持,称愿意牺牲自己的政治前途,来换取甘肃中医的发展和患者的福祉。
视频:专家称打通任督二脉是气功的开始
任脉、督脉在人体中分别起什么作用?“打通任脉、督脉”的说法从何而来,对人体健康又会产生哪些影响?昨日,记者采访了我国一位对督脉进行研究长达26年的针灸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张建斌。
现代快报记者 安颖/温鲁君/摄
人体有两条经络吗?
甘肃省卫生厅的新闻稿称:“经过9天的培训,学员们……感受到了真气在任督二脉中运行的过程,感受到了中医的深奥和神奇,证实了经络理论的存在,对中医产生了深刻的信心。”
那么,人体中到底有没有任督二脉呢?张建斌介绍说,任督二脉是古代医家对人体认识的表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最早确立了任督二脉的理论。《黄帝内经》中,就多次提到“任督二脉”。确切地说,原来的督脉是人们对脊柱的认识,而任脉则是女性怀孕后一些生理变化的反映。比如,为什么男人会长胡子,而女人不会?古代医家就是用男女任脉气血的差异来解释这一点的。这个理论所蕴含的事实,与现代临床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使用的语言和术语不同。
可以说古人对任督二脉的认识有着深刻的临床和实践基础,在理论化之后,任督二脉的概念逐渐抽象化,督脉成为人体背部的一条中线,共有29条,而任脉则是人体正面的中线,包括24个穴位。
“任脉”的本义是“怀孕”。
张建斌介绍,从字面意义来看,“督脉”不仅涉及中间,还涉及两侧。如“督岔”一词,也暗含“督脉”之义,即立于中间,望向两侧。古代医家把“督脉”脊柱视为最重要的组织器官,有特定的内涵。
“很久以前,古人知道‘督脉’的时候,并不知道动脉、静脉这些西医名词,只知道‘督脉’的功能。比如督脉中段出现问题,脊柱就会出现疼痛、不灵活;督脉下端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小便、大便异常;督脉上端出现异常,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这些症状都和脊柱及周围的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的功能性或结构性异常有关。”张建斌说。
“任”字本为“任脉”,指女子怀孕后,身体前中线会出现的色素沉淀。不仅在怀孕期间,在月经周期中,身体中线的色素颜色也会发生变化。这种细微的变化,细心观察,在古代临床积累中,逐渐被理论化,构建出“任脉”。
张建斌认为,现代人不能过分批判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对任督二脉的解剖学知识进行了十分详尽的分析,其实这个理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是非常先进的知识和智慧。
如何利用任督二脉治疗疾病
任督二脉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中医师在诊治病人时都会用到。在日常的治病中,张建斌特别注重脊柱的“走向”。在他的诊疗单上,有一张专门的病历“督脉临床应用研究病例分析简表”,每张病历上都印有人体脊柱的正面和侧面图。通过传统的用手摸脊柱的方法,可以发现每个病人脊柱的变化,并可以和现代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验证。
“比如这个38岁的女性患者,患睡眠障碍有六七年了,入睡很好,但醒的很早,经常凌晨两三点就醒了,再也睡不着,还伴有月经提前。我给这个患者检查‘督脉’的时候,发现她很多穴位都有压痛和反应,这种压痛不只是局部疼痛,还会反射到四肢。治疗方法就是在督脉上选取穴位为主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睡眠有所改善,月经周期也逐渐好转。古人的‘任督脉’理论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有着很大的意义,是治疗的有力支撑,尤其是‘督脉’,很有启发性。”
大同的意思是“坐如钟,立如松”
记者了解到,甘肃省卫生厅如今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也是因为“41名学生打通了任督二脉”的说法。张建斌的《中医大辞典》中的“打通”该如何理解?张建斌说,在传统的中医书籍中,并没有“打通任督二脉”这样的说法,只见于金庸小说,只能说是中医理论的文学化处理,这种处理浅显易懂,老百姓都能看懂。
中医所谓的“开”,该怎么解释呢?张建斌的理解是脊柱的“正中”。“坐如钟,立如松”不仅仅是礼仪问题,其实是身体健康的需要。人体前部是软组织,就像房子一样,房子的主梁直了,通道就直了。
张建斌说,临床上很多人的脊椎不够直,特别是现在很多白领,年纪轻轻就有颈椎、腰椎的问题。从中医角度讲,这是“督脉”出了问题。改变姿势,要求自己“坐如钟,立如松”,通俗地说,就是督脉气血通畅,在矫正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感觉,比如局部疼痛、麻木、发热、蚂蚁走动的感觉等。临床用针灸、拔罐、整脊等治疗时,患者也有这样的感觉。
对话
皇帝的宝座是按照任脉和督脉设计的
现代快报:“打通任督二脉”是中医的精髓还是伪科学?
张建斌:这既不是中医,也不能证明是伪科学。只能说,中医里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如果用科普语言来宣传知识,可以,但用科普语言来解释,不是好办法,追求科学数据是错误的。但这种科普语言很难在学术上做出明确的定义。
现代快报:如果“任督二脉”出了问题,您如何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清楚?
张建斌:举个例子,老百姓就明白了。如果一个人腰椎4、5椎间盘突出,是整个脊柱有问题,还是脊柱的某一节段、某个节段有问题?如果只关注腰椎4、5椎间盘,是整个脊柱有问题,还是脊柱的某一节段、某个节段有问题?很多和腰椎4、5椎间盘突出有关的临床症状可能被忽视。比如腰椎间盘突出三四个月后,患者会出现偏头痛,怎么解释?我们会检查发现,“督脉”上行到腰阳关的穴位有问题。因为“督脉”的完整性,会影响脊柱的上下,用传统语言来说,影响督脉上气血的流通。在现代生物学分析中,它是脊柱的生物学功能。脊柱的力学发生变化,影响整个脊柱,导致颈部肌肉产生二次张力,从而导致患者偏头痛。两者都解释了相同的临床现象,使用了不同的语言、术语和方法,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含义。相同的效果。
现代快报:为什么中医、武术、气功中都有“任督二脉”的说法?
张建斌:很多时候,武术、气功练习也会借用中医的语言、术语来解释一些现象。与道教有关的武术,比如太极拳、八卦掌等,都离不开这一理论。就连古代帝王的龙椅、太师椅,其“督脉”的设计,都是符合“督脉”的生理曲度的。可以说,“督脉”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
延长
气功与任督脉
甘肃省卫生厅网站还专门提到了“真气行功”,也就是气功。张建斌告诉记者,中国传统气功训练方法中,还讲究意念,是心理、意识层面,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可以说,中医和气功同源,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气功和中医都是传承下来的,只是传承的人和方法不同。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打通任脉督脉,既要注重身体,又要注重心理。
中医与气功之间有交叉之处,明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即取材于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临床医疗实践,一部分是气功养生锻炼的经验。
气功也借用了传统中医的语言和术语。例如,“任督二脉”在气功练习和传统中医中都有使用。气功也要求人们保持脊柱挺直。
虽然气功中有“任督二脉”的概念,但张建斌认为,中医的“任督二脉”更加具体,两者有明确的分界线。中医诊断疾病时,医生更多以任督二脉作为诊断依据。任督二脉针对每个病人的症状都有针对性。张建斌举了一个例子,说如果任脉上的“中脘”穴位有问题,可以追溯到胃有没有问题。这个非常具体,可以讲出来,病人也听得懂。
气功练习的对象是健康人、亚健康人,这些具体现象很难客观地表达出来,只能说是练习者自己的感受,别人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有时显得太抽象、太概念化,让人难以理解。
经络理论与任督二脉
这几天,不少网友的讨论从“打通任督二脉”问题转移到了中医经络理论,也有网友质疑,人体是由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等构成的,而在迄今为止的解剖学研究中,并没有发现任何可以称为经络的东西。古人画出的经络图,与现代解剖学发现的血管、神经分布并不相符,难道是现在的技术还不够发达,找不到它们?经络真的存在吗?
张建斌对网友的观点作出解释,称经络其实是中医的一种理论,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种概括,经络的具体内涵确实存在,比如“督脉”就包括了脊椎,就是经络的一种表现方式。可以说,经络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是从疾病的表现形式、人体各部位症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很多具体症状中提炼出来的。古代临床医生更注重“经络病证”,指身体不同部位疾病与症状之间的联系与关联性,这也是中医整体观的实践基础。但当代“科学”研究试图找到“经络线”并循其而行打通任脉督脉,估计一万年后,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古人画的经络图,其实只是概念图或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