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夏季养生

中医王繁强:对穴的涵义和治痛对

2024-03-02 20:04:18夏季养生
治痛对穴是指二个穴位相配同时使用,具有较好的治痛作用。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所以本对穴可治疗以热痛为主的头痛,而后颈小肠经为所过之外,对肩胛上、颈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较好。“面口合谷收”,说明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治痛穴对是指同时使用两个穴位,对治疼痛有较好的效果。 但如果单独使用这两个穴位,止痛作用不强,或者没有止痛作用。

临床上常采用两个腧穴组成一对腧穴,并可与其他腧穴灵活配合,针对一类“症状结构”,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还可以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检验“辨证”是否准确。

双腧穴是一种新的腧穴配伍概念。 研究腧穴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腧穴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1. 合谷---太冲

功能:两穴合用,具有镇痛、镇静、解痉、疏肝利胆的功效。

合谷、太冲合称四关穴。 两穴均为元穴。 前者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 五脏有病,取十二根本因。 肝、胆相表里,相辅相成。 太冲疏肝利胆,清肝胆湿热,理气止痛。 合谷调和气血,理气止痛。

2.内关---足三里

功能:两穴合用,可健脾和胃,宽胸理气,泻气止呕,宁心安神。

内关是心包经的运穴,也是该经的络穴。 它是八经脉的交汇点,与阴经脉相通。 主要用于宽胸理气。 足三里为胃经交会穴,可联治脏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胃止痛。

3.梁丘---公孙

功能:两穴合用,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

梁丘是胃经的郄穴。 颔穴是经络之气驻扎较深的地方,止痛作用最强。 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运穴、络穴,为八经交会穴之一。 它通向冲经脉。 其分枝入腹络、肠胃。 因此,此穴位比较适合胃肠道疼痛严重的患者。

4.支沟---阳陵泉

功能:两穴合用,可疏肝理气,祛除肝胆湿热,理腑之气。

支沟是三焦经的转运点,可以疏通三焦之气,调节府气。 阳陵泉是胆经的会穴,也是八经穴位之一。 能疏肝行胆、理少阳、清肝胆湿热,对胆道疾病有特效。

5. 国外通行证---玄忠

功能:两穴相配,可疏通三焦之热,泻肝胆之火,理经经气。

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旁穴,故为八会之一。 它通阳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悬中是足少阳胆经的传穴,故为八会穴之一的髓会穴。 主要清肝胆郁火,调肝胆之气,对胆囊、胆管有其特殊功效。

6.气海---三阴角

功能:两穴相配,具有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固精的作用。

气海是任脉的转运点,是人体元气的聚集处。 此穴可以帮助全身各经脉的沟通。 气所到之处,血液就会流动,所以此穴具有理气活血的功能。 三阴交是足三阴的交会点。 主要调节肝、脾、肾三经的气机运行。 擅长治疗下焦湿热。 还具有健脾、滋肝肾、调冲任的作用。

7. 合谷---内院

功能:两穴相配,具有泻胃火、止呕解滞、理气、止气止痛的作用。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清热、润喉、消炎止痛的功效。 内庭为阳明胃经上的杏穴,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故胃肠二经之热,具有清泻穴位之功效。 例如,对于风火牙痛、口腔粘膜糜烂的患者,选对穴位,配合泻法进行针刺,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8.中湾---足三里

功能:两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等作用。

少商放血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少商放血禁忌症_放血少商

中脘是胃穴,也是腹会八穴之一。 ”华伯仁道:“太仓,又名中湾。 指胃藏水谷的仓库,故为调节中焦的要穴,也是治疗胃病的必用穴。 足三里是胃经的交会穴,“合治腑病”。 是胃病患者远距离沿经选穴之一。

9. 中柱——哭在脚下

功能:两穴合用,可疏肝胆气滞,解郁热少阳。

中柱由手少阳三焦经之气注入,足临气由足少阳胆经之气注入。 若经络一半在外少商放血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半在里,则表现为寒热交替、口苦、胁痛; 脏腑之中有胆,胆与肝相表里。 季肋骨和肋骨是肝脏的分界线,肝静脉贯穿身体两侧,所以此穴治疗对于肝胆疾病引起的胁腹痛效果非常显着。

10、人民中的人民——伟中

功能:两穴合用,可醒脑醒神、宁心安神、刺激经络通络止痛。

任中是督脉的传导穴,位于口鼻之间。 口通地气,鼻通天气,天地相通,窍开脑,督通络。 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结合穴,具有舒经活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擅长治疗腰痛。 由于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经之气自内踝上行至膝、腘肌内侧,再向腘中央弯曲。 两条经脉交汇于委中穴,太阳下行,少阴上行。

11. 潭中---内关

功能:两穴合用,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开胸阳、止心痛。

苏文令兰《密典》称“膑中为大臣使臣之官”,故称“膘中为君王之宫邑”。 心为君主之官,可见这一点与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它是心包穴,故为八交穴之一的气回穴。 它具有很强的理气能力,对一切气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 内关是心包经上的络穴,故为八经交会点之一。 通达阴维经脉,宽胸理气,温心阳气。

12. 大鱼际---

功能:两穴合用,可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疼痛治疗范围: 1.咽喉肿痛。 由于肺阴不足,水液不能,而出现咽喉干痛。 2.咳嗽引起的胸痛。

13. 外国通行证---后溪

功能:两穴合用,可祛风清热,理气止痛,通经络。

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运穴,故为八交穴之一。 通向阳卫通道。 主要用于治疗三焦邪热,祛风解表,调和表里,散寒清热。 督脉是全身之阳。 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传穴。 它也是八交点之一,通向督脉。 因此,这对穴位可治疗以热痛为主的头痛。 颈后的小肠经除此之外,对肩胛上、颈椎部位的疼痛也有较好的效果。

14.印堂---合谷

功能:两穴相配,可调络止痛、祛风清热、通鼻窍。

印堂是经脉之外的奇穴,位于督脉之上。 具有疏通阳气、通络止痛的作用。 “合谷闭面口而丰收”,可见合谷在治疗头面部疾病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两穴相配,疏风清热,相辅相成。

15.返回---三阴角

功能:两穴相配,可调节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尿消炎。

会会穴虽然是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但它又靠近女性的输卵管,所以将两个穴位配对,对于治疗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非常有效。

16. 太溪---太冲

功能:两穴合用,可疏肝降压、补肾泻肝、理气止痛。

太溪和太冲同为主穴,前者属肾经,后者属肝经。 王兵曰:“肾经与冲经并行,随足而行,合而成威,故名太冲。” 适用于任何肾阴不足或肝阳过盛引起的疼痛。 针灸时,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

17. 阳谷---下溪

放血少商_少商放血禁忌症_少商放血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功能:两穴合用,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络。

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火穴,下溪为足少阳肝经上的营水穴。 根据五行理论,“水克火”,所以临床应用这对穴位时,采用补下溪、泄阳谷。

18. 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两穴合用,可健脾胃、行气止痛。

足三里是阳明经的交会穴。 这条经络从头到脚都是下降的,但足三里有一个穴位是边升边降的。 三阴交是脾经的传穴,足三经的交会点。 从足上升到脾,但三阴交一穴先升后降。 阳不降,阴不能升。 阳下降,阴就收;阳衰,阴就收;阳衰,阴就收。 阴升则阳伸。 如此一来,一升一降,维持着升与降的平衡。 升清浊功能可正常。

19. 曲池---上巨虚

功能:两穴合用,可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止泻。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会穴,上方的巨虚是其下方的会穴。 “合治腑病”,所以这对穴位擅长治疗大肠的各种疾病。 针灸可以消炎止痛、清热利湿、改善肠道。 蠕变函数。

20.风池---昆仑

功能:两穴合用,可疏通经络,最好是少阳经、太阳经,祛风祛表,明目益智。

风池为足少阳肝经与手少阳、胆、阳卫、足少阳阳桥三焦经的交会处,故可用于偏头痛。 这也是治疗眼部疾病的一个重点。 对降低眼压有良好的作用。 昆仑治疗头痛,是远方选穴。

21.头部尺寸---列骑

功能:两穴合用,可祛风止痛、祛表祛邪。

头部维度是阳明胃经的俞穴。 一般针灸时,向后刺皮肤1.5英寸。 列气穴是手太阳肺经的旁穴,也是八交穴之一。 它通任脉,所以可以治疗胸腹疼痛,一般向上0.5-1.0寸。

二十二、命门---卫中

功能:两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命门为生命之门,有助于阳固精强。 此穴为全身补穴之一,无泻下作用。 一般采用艾灸的方法。 委中为全身泻穴之一,无补益作用。 这样,补与泻并用,腰痛虚实皆可少商放血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主要方法是刺血。

二十三、中柱---后溪

功能:两穴相配,可舒畅经络,协调气血。

中柱与后溪相结合,对治疗颈椎综合症引起的腰背疼痛、颈椎不灵活有特效。 然而,针灸时必须小心,使针感向上传递到肩部,以获得最佳效果。

二十四、百会---涌泉

功能:两穴相配,可诱发阳气下降,平肝阳。

涌泉是肾经上的井穴,肾水滋养肝木。 若肾阴不足,肝阳亢盛,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烦躁等症状。 用涌泉,就是“病在取内脏之井”。 百会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点。 此穴为补穴,与涌泉泻穴配合使用。

二十五、少商---李队

功能:两穴合用,可清热润喉、消肿止痛。

烧伤一般采用点刺放血的方法。 立兑针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