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 > 饮食 > 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

当代茶圣吴觉农与中茶公司:品牌的传奇历程与小插曲

2024-05-28 15:03:32食疗养生
到底如何识别老“中茶”云南七子饼,真相是什么?

被誉为“当代茶圣”、时任中国茶叶公司经理的吴觉农先生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代茶圣”、中国茶叶公司经理吴觉农先生就提出,中国茶叶要走向世界,必须有自己的品牌。于是云南七子饼茶,中国茶叶公司于1951年3月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商标图样。“中国茶叶”图样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并于同年12月15日取得“中国茶叶”商标的专有权。这个新中国茶叶行业历史最悠久的商标,从此开始了它的传奇历程。

中国茶图标

一个小插曲:据勐海茶厂首任厂长唐庆阳先生说,他曾说:“从范和钧时代起,普洱圆茶的红茶字都是用勐腊最好的茶叶做成的,而普洱圆茶的绿茶字,则用勐海地区产的茶叶做成。”这里,他讲的是红、绿茶字,而不是中茶商标。我国台湾省著名茶叶专家邓世海先生在《普洱茶》初版中,就犯了一个错误,根据上述情况,把红、绿印制作时间往前推到了史料匮乏的抗战时期,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推销商品,伪造销售记录,编造茶叶产品在台湾热销的说法。

中茶品牌商标中绿色的“茶”(八个红色“中”字组成一个圆圈,中间有一个绿色的“茶”),表达了“对自然、健康的向往与追求”;红色的“中”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和“红色中国、精品中国茶”的产品定位与追求,蕴含着中茶公司“根植华夏大地、献身自然、健康”的企业理念。“茶”字笔画平直,“中”字圆润流畅,“茶”在中,“中”在外,寓意“端正、挺拔、流淌”的人文传统;“中”字相互连接成齿轮状,寓意传统茶叶的现代化,寓意“中华茶文化辐射全球、传播八方”。

中茶牌商标是新中国最古老的商标之一,在2000年以前,是普洱茶产品和边茶产品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大家都知道,70年代有7532青饼、7542青饼、7572熟饼、7452熟饼,80年代有香港南天公司生产的8582青饼、8592熟饼。由于这些茶没有生茶日期,也没有标记,有经验的茶客很难区分。因此,世界上出现了一些鉴别公式和术语,如:

大口中/小口中:指棉纸底部“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一行上的“中”字中的“中”。“口”大的叫“大口中”,“口”小的叫“小口中”。

云南七子饼茶_云南茶饼_云南茶饼包装图片

大齐、小齐:指“云南七子饼”棉纸上面的“齐”字,较薄较长的叫“小齐”,较宽较扁的叫“大齐”。

尖外飞/平外飞:指内飞上的“勐海茶厂出品”中的“出”字,如果上面的“山”比下面的“山”小,就叫“尖外飞”,如果宽度一样,就叫“平外飞”。

如何辨别老“中茶”云南七子饼?真相到底是什么?

常金强1977年进入勐海茶厂,是云南普洱茶、法陀茶出口业务的执行者和负责人。

我们看看常金强先生是怎么说的:作为20世纪70、80、90年代云南普洱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负责任地说,这些“黑社会术语”基本是没有根据的。

还原真相:20世纪70年代,作为云南七子饼茶主力生产厂家的勐海茶厂,只生产了四个品种:出口日本的7532、7452,出口香港的7542、7572。云南七子饼茶的包装,是由当时主管云南省茶叶产供销业务的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设计,在昆明“华山印刷厂”印制后运往勐海茶厂。印刷厂使用的印刷设备是老式的“圆盘式”单色印刷机,一次只能印一种颜色,换色时需重新印刷。

云南茶饼包装图片_云南茶饼_云南七子饼茶

1988年下关七彩8663手工棉纸

左:1988年勐海茶厂7542型半手工棉纸,右:1998年勐海茶厂7542型机制棉纸

20世纪70年代,七子饼茶的外包装用纸曾是民间自制的“手工纸”。由于这种纸质地柔软,厚薄不均,纤维分布不规则,透气性好,且不含工业添加剂,是包装茶叶的最佳材料。缺点是生产周期长,印刷成品率不高,损耗大。

8582青饼、8592熟饼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云南普洱茶人工发酵工艺日趋成熟,品质稳定,勐海茶厂在香港南天公司的帮助下,研制出8582青饼和8592熟饼,出口需求量大增,对各种包装的需求也大增。省公司出口用的普洱散茶编织袋、内叶、说明书、包装纸等经常不足,供应不及时,影响生产和出口发货。省公司与勐海茶厂协商后,决定让勐海茶厂找勐海县印刷厂和思茅区(现普洱市)印刷厂,印制能就地生产的七块饼茶的包装。

由于手工纸生产周期较长,茶厂还选用了一批质地较为均匀的半手工纸。印刷厂使用这种纸时,废品率明显降低,印刷质量也相对较好。因此,20世纪80年代,茶叶包装纸出现了“手工纸”和“半手工纸”混杂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云南七饼茶的包装纸全部改为“机制棉纸”。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印刷版全部是手工绘制的。勐海茶厂把七子饼茶的成品包装拿到印刷厂云南七子饼茶,由制版师傅手工绘制。在当时条件较差的县区级印刷厂,如勐海、思茅等,不可能有完整的字体库,实际印刷中,某种字体的一些字号由于使用频繁而损坏,又没有备用的,就找了相近的字体来代替,这就造成了字体的差异。印刷时用到的各种颜色也是手工调色,调色师凭经验和感觉。气候变化、光照强度对调色影响很大。每一批印刷品或多或少都会有差异,因为当时的产品种类不多,大多是供应给相应的。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常的,因为很多茶叶都要在仓库里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供应,在仓库里存放时间长了,就没有人会去注意这些差异了。

常先生回忆说:勐海茶厂包装七宝饼茶时,不管是昆明印制的,还是勐海、思茅印制厂印制的,都是用什么就用什么。包装上的细微差别,与茶叶的品质无关。过去茶厂是按配额生产,卖多少就生产多少,卖多少就生产多少,库存不足就组织生产。同年或同一批茶叶,包装纸、印刷字体、印刷颜色都可能不同。民间传言的所谓“雪印”、“水蓝印”、“大口”、“小口”、“大七”、“小七”、“高脚七”、“尖飞”、“平飞”等说法,其实都是由于当时印刷的差异,不足以作为判断茶叶年份和真伪的依据,非常片面,容易引起误解。

注:常金强:1977年进入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历任仓库管理员、特种茶部副经理、经理、沱茶部经理等职务,是云南普洱茶、小发沱茶出口业务的具体执行人和负责人,负责生产计划、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小发沱茶袋泡产品研发及出口等工作,2015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