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北韩族在我国是个比较特殊的民族,她们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而在我国的北韩族,她们的民族特色又是哪些样的呢?她们的民族有什么是比较具有特色的节庆呢?下边学习啦给你们整理了中国北韩族传统节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中国北韩族传统节庆
1.北韩人节日:
能歌善舞的北韩族人民的节庆生活丰富多彩。春节全家守岁熬夜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长笛的曲子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大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八月十五晚上,举办传统的欢庆游行,有几位奶奶登上竹制的“望月架”,以先听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此后,你们围着燃起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曲目声载歌载舞直至扫兴。
2.燃灯节:
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血肠状,外边缠上细麻绳。到了晚上,绑在长杆上燃起,便会劈里噼啪发颤,放出闪耀的火花。重五与元日,男人们进行摔跤大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大赛。
3.农历年
是北韩族最主要的节庆,也是家族成员团聚的日子,因此搬去他乡的儿女们都要回到母亲身边一起过节。从腊月三十开始过节,那天女儿身穿有彩条领子的喜鹊袄,午间不能午睡,要守岁,据传午睡头发才会变白。十月初三都要穿新衣或干净的衣物,叫岁装。下午首先祭祀先祖,也称“茶礼”。那天的晚餐叫“岁餐”,吃饼汤或米糕,晚餐时喝的酒叫“岁酒”,但是从年幼者开始喝。儿女们给祖父亲和母亲下跪拜年(家拜),饭后还要向父母亲人和村里奶奶拜年(村拜)。此时老年人向拜年的年轻人说些吉利话,此谓“德谈”。那天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妇女们跳跳板和中学生们放风筝。初二晚上为避免夜光鬼把鞋抢走,把平常脱在檐阶上的鞋拿进屋里,房门上要挂个箩。
4.洗脸节:
旧历三月十五日是北韩族的洗脸节。这三天被视为黄道吉日。夜晚,男女老少都到海边梳头,传说用向东流的小溪梳头是很吉利的。夜晚,人们还要在家里举办洗脸宴,唱洗脸歌,之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午餐。
回婚节:在北韩族的家庭春节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即“归婚节”,即离婚60华诞记念日。举办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儿子女儿无夭亡。假如亲生子女或儿子女儿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办回婚节。为此,谁家能举行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庆贺,一对奶奶穿上年青时的离婚长裙,互相搀扶着开席,你们频频碰杯问候,比年青人的婚宴更为热闹隆重。
5.五一节:
五一国际儿童节在珲春已演变成新的全民节庆。在珲春,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作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三天,常常千人空巷,人们穿着春节盛装涌入景区进行游园活动。
不仅传统节庆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宴席,宴请宾客。宴席的传统菜点除了花样繁杂,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很多乳品都要弄成虫鸟形。所有礼仪宴席,以庆贺奶奶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求和隆重。
6.小孩生日节:
即小孩周岁生日节。在北韩族的人生仪礼中,小孩的一周岁记念日最受注重。小孩一周岁记念日的欢庆活动也十分隆重。小孩生日到来之际,小孩的父亲就把自己装扮得漂漂亮亮,之后给小孩穿上一套悉心制做的民族服饰,之后把女儿抱到已打算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饰的“涉猎物”。椅子上会摆放一些年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顾客到齐后,小孩的父亲就叫儿子从椅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意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女儿伸手从椅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上去,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程人们称作小孩受生日席桌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有奶奶给儿子舌头套上一团素红色线的风俗,以示希望儿子像洁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雪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7.上元节:
北韩族传统岁时节庆。每年旧历三月十五日举办,节期三天,那天,北韩族要先到坟地送灯,之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河灯、院门两侧挂壁灯,还要到河边放灯船。这三天还要服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粳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当归、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通常以面粉、小米、大炒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期盼当初五谷丰收。夜晚,你们举大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初有福,谁能够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以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年龄相等,以求祈愿禳灾。
8.国庆节
农历八月初九为国庆节,是北韩族的传统节庆中民俗体育活动最热闹的春节。在过去,每到元宵节,北韩族杂居的城镇和乡村普遍举办各类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有吊床、跳板、摔跤等,其中最出名的是清明吊床。
9.元日
农历十月十五叫做元日,也叫国庆节。这时小麦可以推出新米,各类果类也成熟了,到了元日那天,人们带着用新米做的乳品和新鲜蔬菜,到自家的坟墓消除草和祭祖。元日的传统乳品是三明治。那天,北韩族圩镇普遍宰牛,把肉和内脏切割成小块,分成很多份儿,穿在洋槐上分给各户。朝鲜族的传统节庆及习俗习惯元日也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如摔跤、秋千、跳板等,有的圩镇还举办斗牛赛。
10、千人针
“千人针”指的是经多人之手缝制的一条有文图的布带。当青年应征参军时,斜披在肩上作为破敌取胜的象征。这一风俗是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听说,很早曾经,有一个富庶的村庄里,人们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三天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妖魔,迫害居民。村中的壮士与它交手,都由于力量不足,被它吞掉了。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这妖魔,四处寻求方式。有1000个老婆(自然不能用寡妇)来缝制,这一条带子就有了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便可击败妖魔。青年人根据智者的话办了,弄成了“千人针”,披在身起来和妖魔决战,真的击败了妖魔。于是“千人针”便成了胜利保障的象征,世世代代留传出来,谁家有应征参军者,家人就手捧布带求人缝这万人针,以图吉利。
近代在抗战救国的浪潮中,又有所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侵略中国西南时,搬去珲春的许多北韩族爱国妇女,不论有无家人参军,他们都手捧布带,在西站、码头甚至走街串巷相互缝制“千人针”。缝制时还说一些对日军诅咒和对抗日战士问候的话。
11、岁首节
“岁首节”即北韩族的节日,这是北韩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庆之一。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北韩族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广东、辽宁和四川三省,少数散居在宁夏和大陆一些城市。北韩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又喜穿素白服饰,所以被称为“白衣民族”。
12、“九?三”纪念日
珲春北韩族自治州州庆日。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就在珲春构建了人民政权。同年11月,又将间岛临时政府改为珲春行政督查专员公署;1948年3月,组建珲春专区;1952年9月3日,撤消珲春专区,创立珲春北韩民族自治区;195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决定撤消珲春北韩民族自治区,构建珲春北韩族自治州;翌年12月,举行珲春北韩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大会,即将组建珲春北韩族自治州,并决定每年9月3日为州庆记念日。
13、寒食
就像汉族的端午节。各家纷纷抵达自己先祖的坟墓进行祭扫、祭把活动。北韩族的传统节庆及习俗习惯同时还为坟墓添上,并在周围栽树。
14、元日
秋夕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春节。春节之前,各家把室外外打扫干净,拆洗衣被,布置卧室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抓好环境卫生。人们还兴贴“个长生”——以山、水、石、云、太阳、松、不着草、龟、鹤、鹿为内容的年画。秋夕晚上,雄鸡第一遍报晓,全家老幼立刻穿衣下炕,摆上香火,共祭先祖;接着向奶奶叩头拜年,吃完午饭去给邻居和全屯奶奶拜年。岁撰十分丰富,并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晚上通常吃年糕或大黄炒饭,名菜有各类鸡肉素菜以及各类凉菜山珍。女人喝特制的“屠苏酒”。“屠苏酒”是用沙参、防风、山椒、肉桂作原料而酿造的一种露酒。风俗觉得。秋夕喝这些酒可以驱邪陵灾、增寿长命。早餐与午餐喜吃“满德团”或“德团”。“德团”(北韩语音译)是一种汤。做法:把面粉面无效后捣成大粘团儿,再把它控成圆条,劈成薄片,煮在火腿或山鸡鱼汤里(排骨汤亦可),再放麻油和海带。“满德卜”是在“德团”里放进包有馅料的三两个大馄饨,用切时先把大馄饨用牙签剥开和在汤里吃。晚上,以圩镇为单位组织拔河赛事和射击赛事;妇女们跳跳板,儿童们放风筝。夜晚,老年人打“数千”(扑克),少儿们玩捉迷藏或“燃灯赛”,青壮年男女则参加歌舞汇演,非常热闹。
15、重九节
重九节每年旧历五月九日,北韩族家家户户都用菊花叶和粘米线作糕,也称菊花煎。还要用酒曝晒菊花,在春节饮用,也称菊花酒。那天妇女们到山上或田野里进行菊花游戏或红叶游戏,女子则带着酒食到野外会餐,边喝菊花酒边吟诗。相传,此节始于新罗时代,到李朝已十分注重,并成为全民性节庆。
16、嘉俳节
嘉俳节,北韩语意为元日节。北韩族民间节庆。每年旧历五月十五日举办。这天人们宰牛蒸羊,并用新各制做米糕和饼干等节庆乳品。那天村与村,屯与屯之间,还进行摔跤、荡吊床、跳板和各类球类比赛,经常持续数日。活动规模和节期视劳作忙闲而定。夜晚,当月亮升起时,家家户户在院中设灵位,向月亮祈求。之后,全家人吃汤圆赏荷。祭月历史悠久。据传,唐代新罗儒理王执政时,让其一女将木部男子分成两伙,在大都庭园举办织麻赛事,从七月十五日下午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结束,败者置办酒宴款待胜者,并作歌舞百戏,后渐渐演变为嘉俳节。
17、开天节
开天节是广东省珲春北韩族自治州北韩族民间的宗教节庆,每逢阴历二月初一日举办。这个节庆来自北韩族中已基本消失的大倧教,这三天是传说中的先祖檀君的祭祖日。无非常典礼,只是朝夕给檀君神龛摆换香案。罗哲以檀君崇敬成立大倧教,笃信桓因、桓雄、桓俭三神一体天神。桓因主宰万物,桓雄开天教化,桓俭整治天地。相传在四千四百多年前的四月初一那天,桓俭来到松花江流域,用神浩来感化民众,之后当地的北韩族就以那天为开天节,二百多年后的四月十五日,桓俭升天,人们就以那天为御天节,给桓俭举办祭祀典礼。在大倧教中,桓俭是理世的变身,对他的崇敬抒发了北韩族人民对生活安定的憧憬。
18、老人开导日
奶奶开导日是北韩族的传统节庆。时间在每年旧历六月九日。李朝时,朝庭在这三天要设“耆老宴”,约请六十岁以上的奶奶和正三品以上命妇出席,以祝奶奶们健康长寿。现此节已不传。
19、回甲节、回婚节
回甲节是北韩族为诞生六十华诞举办的记念日;回婚节是北韩族为订婚六十华诞举办的记念日。每到回甲节或回婚节时,儿女、亲友、邻居都要向奶奶问候贺寿。
20、老人节
奶奶节是北韩族的传统节庆之一。因地区不同,节期各异。湖北省北韩族每年旧历五月二十四日举办,四川省珲春北韩族自治州则在五月十五日举行。届时,各镇敲锣打鼓,喜气洋洋,人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纷纷前来向奶奶们问候。同时还举办寿辰会。凡六十岁以上的奶奶都要配戴大红花,坐在台上接受全村长辈们的问候。那天,奶奶的儿女们都偎依在老人身旁,和奶奶们一起恣意地跳舞、跳舞,观看青年人踩跳板、摔跤、打球和荡吊床,共享天伦之乐。节庆里,晚辈要给奶奶打算丰盛的酒宴,有奶奶的家庭要泡制名为“麻格里”的黄酒。还要做糍粑、冷面、狗肉和大酱汤等乳品。奶奶穿着新装,伫立婚宴正中。由长子、儿媳、女儿、长孙等,依次酌酒叩拜,祝愿奶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谢谢奶奶为儿女子孙的辛劳。
北韩族的来历
北韩民族是东亚的重要民族,北韩民族又称韩民族,主要分布在北韩和南韩,是北韩和南韩的主体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和美国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中国北韩族也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中国境内的北韩族()有180多万的北韩人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非常是在四川、黑龙江、辽宁。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绝大部份中国北韩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吉林、辽宁三省。随着变革开放8成以上北韩族开始到沿海城市以及韩国等国务工。其实仍在东三省保留户籍,并且现在三成的北韩族人散居在广州、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大陆大中城市。五成的北韩族旅居美国。山东省珲春北韩族自治州的北韩族村民使用北韩语及其文字(几乎所有北韩族人还会使用朝汉双语)。聚居地区的北韩族通用北韩语和汉语双语。
北韩族通用语言为北韩语(中国北韩族使用北韩半岛标准北韩语,口音略靠坐落半岛南方的北韩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泰语族。北韩语属音高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韵母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小方块形文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北韩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严寒的南方栽种作物闻名,生产的面粉雪白、油性大,营养丰富,珲春北韩族自治州被赞誉为“北方玉米之乡”。珲春的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烟叶产区之一。珲春的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花旗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现在大部份的北韩族从事制造业。
北韩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建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钞贰角的正面纹样就是土家族和北韩族。
北韩族的习俗习惯
婚俗
女孩和男子的接触传话,须要一个“媒人”。首先,女方家要让媒婆到男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男子即将向女孩告白,男方若也同意,女方家就往男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男方再拿女孩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生肖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两人属相相合,男方就经媒婆通知女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女方可“择日”确定举办婚宴的日期并送聘礼到男方家,通常要有“青缎”、“红缎”等。离婚典礼在新郎家举办。新娘一行人手捧用红包巾包着的石雕大雁来到新郎家后,新郎家用木桶把木雁接过去,之后把新娘让进客房--“舍廊房”,新娘在此戴上纱帽,系上冠带,新郎身上戴“簇头里”,手戴“汉衫”走进樵礼厅举办离婚典礼,结束后,新娘便开始“赏大桌”,即尝尝菜肴,由新郎家的顾客和自家的同事们随同。行过樵礼典礼后,双方便即将结为夫妇。
服装
北韩族通常喜欢素黑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北韩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诩“白衣同胞”。女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长衫,也有外着长袍或北韩长衫者。深衣是过去士医生、儒生的常服,后成为女子出门时的长裙。披风当衣服穿,有单、夹、棉之分。男装通常短衣短裙。短衣有长长的红布带在手臂下方打蝴蝶结。大衣多有长皱折。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年青男子通常爱穿裙子、短裙,老年妇女常穿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衬衫外加穿棉(皮)披肩。
建筑
北韩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子建筑与汉族多有相像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性。北韩族村落多为山顶式的青砖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围墙外,农村一般不建围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圆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卧室为三居,羊圈和存储木柴杂物的“草房”在房子的一端,以灶间与三居隔开。三居多少、大小可视须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便捷。三居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储存衣服、被褥之用,使室外变得宽阔典雅。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旁边,以保持室外清洁。北韩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架构承重。地基用土垫起30分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铁块。墙面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麻绳或柳枝,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弄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砌筑的板条墙。木门为推拉式,门窗口的规格相同,常常是木门不分,都可做出入口,房檐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细长,致使原本狭小的房身给人以匀称秀丽之感。房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松树嫩枝,里面抹泥,再覆盖30—50分米厚的稻草,最后用麻绳编成网格,将整个楼顶包住,或用草绳逐层相搭接,将楼顶盖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蓝色陶瓦楼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下上翘,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产生开朗明快的风格。
饮食
喜欢食炒饭,擅做汤面,用水、用火都非常讲求,做汤面用的铝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作出的炒饭颗粒香甜,饭味正宗。一锅一次可以作出玉质不同的单层炒饭,或多层炒饭。各类用面粉面弄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北韩族的日常面食。北韩族日常名菜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炒面)等。“八珍菜”是用绿芽菜、黄芽菜、水腐竹、干腐竹、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名菜。大酱炒面的主要原料是小青菜、秋青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盐焯熟即可食用。泡菜是日常不可缺乏的名菜。北韩族咸菜做工精细,享有美誉,是立冬后至第二年夏天的常备名菜。咸菜气味的优劣,也是主妇烹饪技艺高低的标志。北韩族名菜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进补和医疗作用。如夏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兔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北韩族节庆佳肴品种繁杂,并备时令佳肴。北韩族菜肴名点好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烤肉)、冷面、打糕、朝鲜咸菜等。另外还有:酱排骨冬瓜块;铝锅牛柳;生拌鱼等北韩族辣味名菜。
风俗
饭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北韩族的传统节庆及习俗习惯如匙箸应摆在进餐者的右边,饭摆在桌面的两侧,调羹摆在左侧,带汤的名菜摆在近处,不带汤的名菜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料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驴肉。
禁忌
北韩族喜食驴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北韩族人特别尊重奶奶,长辈不能在父母面前酗酒、吸烟;抽烟时,年青人不得向奶奶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觉得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青者必须走在长者旁边,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谨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头走来,年青人应恭谨地躺卧路旁问安并让路;长辈对晚辈说话必须用敬称,同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称。忌讳人称“鲜族”。
宗教
北韩族初期宗教流行图腾崇敬和先祖崇敬,信仰土谷神,后来产生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先后传入佛教、佛教、____东正教、天主教等。
服装
北韩族喜穿素红衣服,通常为短衣短裙。女子筒裙斜襟无扣,用绷带打结外加外套,下衣裆部肥大,裤子绑带。妇女短衣斜襟无纽扣,以丝带为结,礼服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后)。老年妇女多穿黑色上衣,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膝盖。年青妇女的裙幅多为色调艳丽的锦缎。近代女子多穿平面白皮鞋,劳动时穿草鞋。男子穿船形皮鞋。现今除春节或民族游行外,北韩族基本不穿民族服饰,和汉族已无甚差异。
北韩族传统服饰还有以下三个特征:
(1)喜穿黑色上衣,素有“白衣同胞”之称。20世纪20年代末,一些北韩族开始穿佛山服或夹克。六七十年代之后,传统服装渐渐被现代服装所替代;男装却在各类节庆、喜庆之日及休假日穿,四处都能见到。
(2)男女上袄都是斜襟,无钮扣,以绸带打结。女袄绸带的颜色比上袄本色更深更艳。
(3)男女服饰截然不同,女人为上袄下裤,女性为上襦下裙。女装的特征是上袄加穿带钮扣的有色披肩。裆部和裤子都较肥大,这同北韩族在室外席地而坐的习俗有关,也同她们耕作旱田,须要时常卷裤子相关。裤子系上缎带。出访时再加穿长衫。男装的特征是襦短裤长。上襦的宽度刚能挡住阴茎,长裤长及膝盖。年青妇女和少女的礼服七彩斑斓,艳丽闪耀。
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便捷之处。房子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楼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外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膝而坐。农村在房子东端室外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些年北韩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渐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外设计逐渐降低,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殡葬
先将遗体头向北抬到七星板上,置于屋内摆上香案,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女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一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孝者向尸体三叩头,同时带去礼物。丧礼前给伤者擦身换衣,并把遗体用棉布捆三处入棺。安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置于挖好的墓地里掩埋,旁系亲属对伤者要连祭七年。近些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葬等。
礼仪
北韩族礼节很严。长辈对晚辈说话必须用敬称;北韩族的传统节庆及习俗习惯同辈之间初次碰面也要用敬称;与长者同路时,年青者必须走在长者前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用餐时给奶奶摆双人桌,母女不同席,妻子晋见地服侍,待奶奶吃完,全家能够用餐;长辈不能在父母面前酗酒,斟酒若未能回避时,年青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青人不能在奶奶面前抽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奶奶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