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 > 常识 > 疾病常识

疾病常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地球与地图之地球的形状、大小

2024-07-22 20:03:02疾病常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识记P29图2.6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主要语言的分布(见教材P75图4.13)

七年级地理第一卷知识点梳理:

第1章 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提供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

(1)站在海边,看着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体,送到岸边的船总是先消失,桅杆消失得再厉害。

(2)站得高看远(爬得高,看得远)。

(3)当月偏食发生时,地球挡住了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球表面,就像照镜子看地球一样,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地球球体的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卫星照片

2. 根据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公里;赤道周长:约40,000公里;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

3.用地球仪说出经纬度、经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纬线的特性:

纬度(纬度)。

经度()。

形状

圆圈(两极除外)。

半圆(两条相应的子午线形成一个圆)。

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0,度越大,纬度越短;2.相同纬度的平行线长度相等

长度相等(约20,000公里)。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起跑线

赤道(0°平行)(纬度线圈等于北极和南极)。

本初子午线(0°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的原始格林威治天文台)。

功率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配电定律

北纬 (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度(S):向南越来越大

判断:向北变大的纬度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纬度是南纬S。

东经(E):向东发展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断:向东变大的经度E为E,向西变大的经度为W,向西变大的经度为W

特殊线(点)。

赤道(0°),北回归线(23.5°),北极圈和南极圈(66.5°),30°和60°,两极(90°)。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东经160°,经180°

划定界线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N,赤道以南是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 是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北回归线和极圈是五个波段的分界线

西经20°至东经160°以东为东半球,西经20°至东经160°以西为西半球(西半球大于东经160,东半球小于20,东半球其余为东半球,西半球为西半球)。

图:地理书第6页 图1.6 纬度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如北京:北纬40°,东经116°

注:北极和南极以外的位置描述由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组成,并指示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0°纬度、0°经度和180°经度不需要方向)。

2.用事实来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

方向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北极景观:逆时针;南极洲上空的景色:顺时针方向)。

从西到东(从上方逆时针方向)。

时期

一天(约24小时)。

旋转功能

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轴始终倾斜 66.5°,围绕太阳旋转

原因现象

昼夜交替(24小时循环)。

时差(东早于西)。

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不同;春季:3月、4月、5月;夏季:6月、7月、8月;秋季:9月、10月、11月;冬季:12 月、1 月、2 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形成五个区域(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从北到南,从北到南,它是北部寒区,北温带,热带区,南温带和南部冷区)。

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6月22日左右),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冬至(12月22日左右),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在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3日左右)的那一天,太阳直接照在赤道上。

北半球的季节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季 - 冬季)。

图:地理书第13页 图1.18 地球轨道示意图

2. 已将

地球表面五个区域的划分:北部寒区(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和南部北极带(66.5°S--90°S)。

3、寒区:有极地昼夜现象,常年气候寒冷;热带:全年阳光直射,气候炎热;温带:无阳光直射或昼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图:地理书第14页 图1.14 地球的五条带

3.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规模:

(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为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规模越大。

(2)比较规模大小与范围大小与内容细节的关系

相同尺寸的地图:小比例尺→意味着内容→简单

刻度大小→表示小范围→详细

内容

阅读刻度的提示:记住:1 公里 = 100,000 厘米 = 厘米(1 后跟 5 个零)。

(2)使用地图确定方向

确定方向:(1)一般方法:北上南下,左西右东。

(2)指向标记法:指向标记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释

图例 = 符号注释 = 文本和数字 记住图 1.24 中的一些常用图例

2. 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使用等高线(等高线)表示地球表面起伏的地图;

(1)海拔高度:地面上某一点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一个点高于另一个点的垂直距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马鞍、悬崖等。(等高线凹弯到

高处是山谷,等高线凹弯到低处是山脊,两座山峰之间的下部是马鞍,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峭的悬崖) (等高线在坡度陡峭的地方密集, 在坡度平缓的地方,等高线是稀疏的)。

图:地理书《山体不同部分的等高线地形图》第25页图1.36

(3)五种基本地形特点:

平原:海拔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高,>500米,地面开阔,边缘陡峭;

山脉:海拔高,>500米,起伏的山峰和陡峭的斜坡;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平缓;

盆地:没有一定的海拔标准,四面高,中间低。

3、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找到自己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第二章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利用地图和数据描述世界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描述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征。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份陆地,七份海洋。

分布: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非常不均衡,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P29,图2.6

(1)七大洲:(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南极洲、欧洲、海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印度太大)。

(3)大陆边界:

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和南美: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合称为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从北到南依次是山脉、河流、海洋(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泊), 山海,海峡。】

亚洲和北美:白令海峡

图:《地理书》第33页 图2.6 各大洲的分布 图2.7 亚洲与欧洲和非洲的边界

2.陆地和海洋的变化:

(1)海洋和陆地变化的原因:地壳运动(在喜马拉雅山等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的三叶虫:海陆),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在台湾海峡看到的人类活动痕迹:陆地-海洋),人类活动(荷兰的填海造地: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韦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的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了,分离了七大洲,四大洋:

(2)了解板块构造理论,讲清楚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和板块运动的分布关系。认识 P37 图 2.19

20世纪60年代的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岩石圈由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组成。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的内壳相对稳定;地壳在板块和构造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

(1)世界两大火山和地震带:

a) 东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科迪勒拉(美洲):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板块的交界处。

东地中海将消失:它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的地方

红海将扩大:它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界的地方。

数字

2.23 《地理学》第42页《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和主要山系的分布》

世界上最大的阴_细菌性阴炎上什么药好_阴劲上有红

第3章 天气与气候

1.多变的天气

1.天气和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大气条件,如多云和晴天,风和雨,寒冷和炎热

一个地方多年来的平均天气状况

差异

1 时间短 2.频繁更改

1. 时间长 2.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状态,气候是长期天气的组合

2.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白色代表云雨区。云层的厚度因地区而异。云的颜色越白,云越落后。云层较厚的地方一般多云多雨。

(2) 天气符号图

图:地理书第49页 图3.5 常用天气符号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应说明一天内多云、晴天、风雨、气温、降水的情况。

知道:(1)降水概率表示降水概率。

(2).空气温度是大气中冷热的程度,空气温度的单位一般以°C表示,读作摄氏。

(3).风力和风向的表示。风向是指风吹的方向,风力是指风的大小。

(4).污染指标和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水平高、质量差

2.温度和温度分布

1.温度变化

温度的昼夜变化:白天,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 2 点(下午 2 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将计算昼夜温度范围。昼夜温差:一个地方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之间的差值。)

气温年变化:全年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8月是海洋中最高的,2月是最低的;南半球则相反。(将计算年温差。年气温范围:一个地方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月平均气温的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2.会利用温度数据,绘制温度曲线,并阅读地图,告诉温度的变化规律。

3、空气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分布:

(1)等温线:由同时连接具有相同温度的点形成的线。

(2)世界温度分布:P53图3.17

(1)低纬度高温和高纬度低温(从低纬度到高纬度递减)。

(2)在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温度较高,海洋温度较低;在冬季,陆地温度较低,海洋温度较高。

(3)在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100米,温度下降约0.6°C)。

2、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水平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质量水平

1级

2级

3级

4级

第五级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状况

非常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污染

3.降水量及降水分布

1.降水的形成

(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落下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计。

(4)形成降水必须满足的条件:(暖湿气流向上运动)。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分辨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P56 图 3.21

(1)年降水量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少。

(2)在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海岸降水较多,大陆西海岸降水较少。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陆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4)山区迎风侧降水较多,背风侧降水较少。

(5)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穷的是靠近南回归线的大陆西海岸。

(6)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是印度的(世界“雨量”);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的“干极”)。

3、利用降水数据绘制降水直方图,读出降水变化规律。

四、世界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 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让我们举个例子。

纬度位置的影响——赤道地区一年四季都很热,而南极大陆则被冰雪覆盖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北京气候相对湿润

地形影响 - 台湾岛上台湾山脉东侧的降水量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低,但气候寒冷)。

(2)温度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温度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赤道附近多,两极少,从赤道到两极(仅限于大陆东海岸)越来越少。

位于陆地和海洋上

在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在冬季,陆地温度低,海洋温度高

从沿海到内陆的降水量越来越少(在温带地区最为明显)。

地形

在山区,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0.6 米,温度就会下降约 100°C

山区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3)主要分布在温带欧亚大陆东、内、西三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海岸:亚热带季风和湿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海岸:东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热带气候的主要类型

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北部和南部。全年高温,全年旱季和雨季分明。

c. 热带季风气候:在南亚、印度半岛东南部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全年炎热,一年又可分为旱季和雨季,风向随季节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到海里,雨水很少;在雨季,风从海洋吹到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海岸和北回归线附近的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稀少,常年炎热干燥,地面上有大面积的沙漠。

(2)温带主要气候类型

a.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亚洲东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气温低,降雨少)。它大致以 1 月平均气温的 0°C 等温线为界,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东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海岸30°~40°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季寒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少,夏季集中。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海岸40°~60°的中纬度地区,分布最广于西欧,全年温和多雨,年温降水变化相对较小。

(3)北极气候:分布于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一年四季都很冷。

(4)高原山地气候:分布于高山和高原地区;气候复杂,垂直变化。

气候类型

分配

A.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支那和印度

B. 热带

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赤道两侧

C. 萨凡纳气候

南美洲、非洲两侧的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大陆的西海岸和南回归线的内陆地区

E. 亚热带季风气候

非洲大陆东海岸的中低纬度地区

F. 温带季风气候

欧亚大陆东北部

G. 温带大陆性气候

它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以及亚洲和北美内陆

分布广泛

H. 东地中海气候

东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大致位于大陆西海岸,南北纬30°~40°

一、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海岸,在西欧分布最广

J. 高原山区气候

它主要分布在高原和高山地区

K. 北极(极地)气候

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

B. 热带

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赤道两侧

C. 萨凡纳气候

南美洲、非洲两侧的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大陆的西海岸和南回归线的内陆地区

细菌性阴炎上什么药好_世界上最大的阴_阴劲上有红

E. 亚热带季风气候

非洲大陆东海岸的中低纬度地区

F. 温带季风气候

欧亚大陆东北部

G. 温带大陆性气候

它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以及亚洲和北美内陆

分布广泛

H. 东地中海气候

东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大致位于大陆西海岸,南北纬30°~40°

一、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海岸,在西欧分布最广

J. 高原山区气候

它主要分布在高原和高山地区

K. 北极(极地)气候

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

第4章 居民和住区

1. 人口和种族

1. 利用地图和数据描述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征

(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表明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率逐渐加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达到65亿。(说明人口数据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据。因此,为了明确人口数据的年份,应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总体来看世界上最大的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B.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增长率各不相同,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大陆,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率最慢。)

(3)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公里),即每平方公里平均居住人数。

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东部的中低纬度沿海平原。

(原因:(1)社会经济条件: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人类在这里生活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都是工业发达和发达经济体的地区。(2)自然条件:这4个区域均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相对适宜;同时,它们都在平原地区,因此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b 人口稀少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常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山区的高原地区(寒冷、炎热、高、干燥)。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亚马逊平原、北冰洋沿岸、青藏高原等

(原因:极端干旱;过热和潮湿;常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生产生活。)

2.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1)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交通拥堵、生活条件差、就业困难、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问题。

(2)人口增长持续下降和停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资源不足、国家老年人社会养老金等成本增加。

(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实现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 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

(1)原因:a)农村人口的增长导致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异: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条件均优于农村。

(2)问题

a)一方面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了城市的建设;解决农村人口多、土地少的问题。

b)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城市人口过剩,导致城市物资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保障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在地图上指出了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以及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域。

(1)人间三大种族的特征:按人类体质特征划分。(世界上所有种族都是平等的,没有优越或劣等之分)。

(2)世界三大人类种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东亚和东南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部分地区

黑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大洋洲西北部

(注:三大族群集中分布范围大,零星分布范围小,二是每个种族的混居区。

2. 语言和宗教

(i) 主要语言的分布情况(见教科书P75图4.13)。

1. 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是世界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中文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2.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基督教: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它的信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以及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 – 清真寺;佛教——寺庙、佛塔。)

中国的大多数维吾尔族和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藏族和蒙古人大多信奉喇嘛教(佛教的一个教派)。

3. 结算: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一般来说,首先是农村住区,其次是城市住区。农村定居点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放牧、捕鱼和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住区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目前,在部分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相对发达,聚落分布较为密集。在高山和沙漠地区,定居点很少或根本没有。

1.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区别

住房

道路建设

店里有多少家

多少学校

有多少家医院

有没有农田

没有果园

有没有鱼塘

自然景观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强度

高度

农村

小(稀疏)。

是的

是的

是的

城市

大(密集)。

和更多

和更多

和更多

和更多

没有

没有

没有

伟大

2. 举例说明定居点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1)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征

住宅的建筑特色

因纽特人冰屋

严寒

冰块施工,低矮,无窗世界上最大的阴,门小,墙体厚,隔热性好。

黄土高原上的洞穴

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用厚厚的黄土层,挖洞,冬暖夏凉。

傣族竹楼(高架房)。

潮湿、炎热和多雨

双层,楼上有人居住。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房屋

干燥、多风和多沙

平顶房屋,带屋顶,可烘干庄稼。

西亚的乡村

热、干

墙壁很厚,窗户很小。减少白天太阳热量和热空气的进入。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居地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销毁,将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尚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领土称为“地区”---)。

a) 按面积计算的世界前六名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b) 人口超过1亿的11个国家。其中,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超过10亿。(中国人口最多,印度排名第二)。

c) 横跨两大洲的国家:埃及(亚洲和非洲)、土耳其(亚洲和欧洲)、俄罗斯(亚洲和欧洲)、美国(北美、大洋洲)。

d)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地、领海和领空的总称。

(e) 领土:国家境内的领土、领水和领空。

f)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例如,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2.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1)划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包括亚洲的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部分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2)用数据和实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 (南北差异)。

教科书P89 图5.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Atlas P4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大约占世界人口的 1/5 约占世界人口的 4/5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4,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4

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高,人口高速增长

生产力高度发达,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低下,第一产业为中心

(3)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大洋洲---澳大利亚例外)——“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南方”。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治谈判。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3. 国际合作

联合国: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以“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拥有6个主要机构和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瑞士日内瓦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平、友谊、进步”。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