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筛查是否必要?结果又该如何处理?
「颈动脉造影」是血管科十分常见的初步评估脑供血心脏的检测,这么那样的检测是否必要?结果又该怎么处理?
图.颈动脉超声报告
1
颈动脉肿块筛查是否必要?
2015年美国心神经病报告显示,脑中风是现在我国城乡市民的首位身世,脑中风病人中缺血性中风占80%左右,其中25%~30%的颈动脉窄小与缺血性脑中风有着紧密的关系。而颈动脉窄小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以上。
然而2014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农学分会和《中华健康管农学月刊》共同公布了《健康复查基本项目学者共识》,将颈动脉超声检测作为筛查复查人群心神经病风险的推荐项目。
我国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心神经疾患高危人群初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方法(试行)》中也将颈动脉超声检测作为心神经高危人群筛查项目。
2
颈动脉肿块筛查方式
颈动脉肿块筛查方式包括神经活检、经颅多普勒、磁共振、CTA等,但是神经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但颈动脉超声检测属无创性检测,费用低、敏感度高、便捷、可重复性好,其可作为筛查首选的检测方式。
通过超声可以确诊动脉窄小或闭塞的部位和程度并判定肿块的稳定性。
01.颈动脉窄小超声评价标准
注:PS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率;EDV舒张末期血流速率;/颈内动脉PSV与颈总动脉PSV的比值
02.颈动脉肿块的测量
在颈动脉分叉处近心端1.0~1.5cm处,避免颈动脉肿块,检测胃壁前缘到外膜前缘的平行距离为颈动脉内中膜长度(IMT)。
颈动脉IMT≥1.0mm或分叉处IMT≥1.2mm为内中膜增厚;当IMT局限性≥1.5mm,小于周围正常IMT值起码0.5mm,或小于周围正常IMT值50%以上,且凸向胃壁的局部结构变化,可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肿块产生。
图.颈动脉内中膜长度的检测方式(颈动脉心脏腔胃壁面的前缘到中膜-外膜面的前缘平行距离)
图.肿块的检测方式(图4A为纵切面、图4B为横切面)
03.颈动脉肿块稳定性的测量
通过肿块的型态、内部回声、表面纤维帽完整性等评估肿块是否稳定。以神经壁回声作为参照,瘀斑内组织成份的浓度不同,颈动脉肿块可分为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及混和回声肿块。
强回声肿块因富含大量结节而较稳定,对应「硬肿块」;回声均匀的肿块多为单纯的纤维性肿块;不稳定肿块其内部回声不均匀,见大片无回声或极低回声区时,或许存在炎症、出血、脂质成份大片坏疽等改变,具备断裂倾向,易发生中风和(或)或许快速发展为责任肿瘤,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紧密相关,又称「易损肿块」,对应「软肿块」。
不规则型(纤维帽不完整)、斑块内新生神经产生和疱疹型肿块(纤维帽断裂不完整,产生「火山口征」,黑白血流多普勒显示有血流踏入)也为易损肿块。
易损肿块经积极医治可转变为稳定肿块,反之,稳定性肿块未得到及时医治,也或许转变为易损肿块颈部动脉斑块治疗药物,然而,有效评估肿块的稳定性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
颈动脉肿块定量剖析提高了传统心神经疾患风险诱因评估心神经疾患风险的预测价值。对轻、中度无病症性颈动脉窄小病人,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随访,动态评估肿块进展和中风风险。
图.强回声肿块(箭头所示)
图.低回声肿块(箭头所示)
图.混和回声肿块(箭头所示)
3
颈动脉肿块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大部份初期颈动脉窄小/肿块病患没有临床病症。
01.无病症性颈动脉窄小
既往6个月内无颈动脉窄小引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复发(TIA)、卒中或其他相关血管病症,只有头痛或轻微疼痛的临床表现视为无病症性颈动脉窄小。
02.有病症性颈动脉窄小
既往6个月内有TIA、一过性黑矇、患侧颅底神经造成的轻微或非致残性卒中等临床病症中一项或多项(如思维模糊、体位性耳鸣、双眼瘫痪、共济紊乱、头晕、眩晕等)的颈动脉窄小称为有病症性颈动脉窄小。
03.体格检测
部份颈动脉窄小病人颈动脉搏动减低;在左侧颈三角及胸骨底部,部份病人可闻及神经响声。
通常来说,音高高、时间长的响声提示窄小严重,但轻微窄小和完全闭塞前可因为血流速率变慢而没有响声。所有颈动脉窄小病人都要进行血管系统体格检测。
4
颈动脉肿块的预防
01.健康的生活模式
颈动脉肿块的危险诱因包括高血糖、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所以健康的生活模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身体活动,控制体重,吸烟和限制酗酒等颈部动脉斑块治疗药物,提高高血糖、高脂血症等心神经危险诱因。非空腹血压控制于11.1mmol/L以下,医治其间糖化血红蛋白<7%。
02.抗生素治愈
对无病症性和病因性颈动脉窄小均应进行抗生素治愈,其中抗胆碱酯酶治愈、降压治愈和他汀类抗生素治愈为其三大基石。
1)抗胆碱酯酶医治
针对颈动脉重度及以上窄小病人均推荐行抗胆碱酯酶医治,常用抗生素为茶碱,红霉素不耐受者,可采用氯吡格雷等其他抗生素。
针对肿块很小,没有产生显著窄小(窄小
- 上一篇: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中现行有效标准126项
- 下一篇: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他汀类药物类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