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温越低身体越差吗?不科学的
有人问,温度越低身体越差吗?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恒定的温度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虽然温度发生细小的变化,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1851年,一位名叫卡尔·温德利希(Carl)的法国外科大夫,搜集了25000名患者的背部温度数据,首次确定了人体正常温度为37℃,这些说法仍然延续至今。
然而,近些年来,许多科学家觉得人类温度在不断增长,37℃已经成为历史,并且温度升高并非好事。
温度,男女老幼有差异
人的正常温度为36℃~37℃(乳房)。养身专家提出了更精确的范围:理想温度是36.5℃~36.8℃。温度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晚上2~6时温度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通常不超过1℃。
恒定的温度让我们才能在不同水温的环境下生存,但不同人群的温度略有差别。儿童温度略高,可达36.8℃~37℃;小孩和奶奶的温度较低。
男性的平均温度比女性高约0.3℃,都会随排卵周期而发生变动。正常男性的基础温度以月经日为分界点,呈现前低后高的状态,也就是“双相温度”。月经前,孕激素少,温度通常为36.2℃;受孕后,温度大幅上升,增速可达0.3℃~0.6℃,使基础温度升至36.7℃左右。研究发觉,便秘的女人温度较正常血色素的妇女低0.7℃,产热量少13%。
36℃是健康警戒线
三天中,温度最低的深夜时段,常常也是死亡高峰期,肺炎、失眠、抑郁症病人的早醒体温上不了36度的危害?,也容易发生在这个时段。晚上温度较高,也是身心状况最佳的时侯,以下几种温度与健康尤其密切。
36℃~37℃:免疫力最强
正常的温度意味着基础代谢率正常,血液中饱含新鲜二氧化碳和养分,能提高白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抵抗病毒、细菌的入侵,提高免疫力。有资料显示,温度升高1℃,基础代谢增长12%左右,免疫力会增长30%左右。
高于36℃:身体出现危险讯号
温度高于36℃时,身体都会发抖以形成热能,且伴随黑眼袋体温上不了36度的危害?,鼻子、面色、手掌肿胀,眼睛发青等病症。
现代男性中,因为压力降低、不爱锻练、睡眠饮食不规律等诱因,腰膝症病人增多。温度升高导致血液循环不良,白细胞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增加,肺炎、肺炎、风湿病等病症自然会找上门来。
高于35℃:对奶奶最致命
温度降到35℃时,被称为低温度症,病人自觉潮热盗汗、皮肤湿冷、四肢冰冷、不愿早起、走路困难,老年人和营养不良者最易出现。当老年人的温度高于35℃超过24小时,容易出现脉搏骤停。
温度增加至32℃时,寒战消失并出现昏迷;降至28℃时会出现室颤,最终可致肾脏停搏;降至25℃时,病人呈昏厥,反射消失,眼瞳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微弱;降至20℃时,肾脏将停止跳动。
手测温度最佳处是头部
温度出现变化时,人们习惯用手摸摸鼻子,看自己是不是在感冒,但显然,胸部才是手感测温度最佳的位置。
西医觉得,背部是“五脏脏腑之宫城,阴阳脾胃之发祥”,用手一摸,假如颈部冰冷,就说明脐下的血液循环不太好
- 上一篇: 为什么人类体温很难再回到37度?是好事还是坏事?
- 下一篇: 夏季“除脚气”的小妙招,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