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
“水针”又称“穴位肌注”,是采用中西抗生素注入有关穴道以医治癌症的一种技巧。
水针用品及常用药液
用品:使用杀菌的肌注器和针筒。按照使用抗生素的药量大小及针扎的深度采用不同的肌注器和针筒。常用的肌注器为1ml(适于耳穴和眼区穴道)、2ml、5ml、10ml、20ml;常用针筒为4-6号普通肌注针筒,牙医用5号长针筒,及封闭用长针筒。
常用抗生素:水针的常用抗生素有以下几类:(1)中草药剂型:复方丹参肌注液、丹参、板蓝根、威灵仙、徐长卿、夏天无、肿节风、丁公藤、鱼腥草、银黄肌注液等多种中草药肌注液。(2)维生素剂型:如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K3等。(3)其他常用抗生素:如樱桃糖肌注液、生理碱水、盐酸地塞米松肌注液,肌注用水等。许多供胸肌肌注用的抗生素也可考虑作小药量穴道肌注。
水针穴道选择
(1)通常可依照推拿医治时的处方原则进行辩证选穴。
(2)作为水针的特性,临床上常结合经脉、经穴的触诊法选定阴性反应点进行医治:即用手指或脚趾以均匀的力量在病人体表进行按压、触摸、滑动,以检测其有无肿胀、条索状或病变等阴性反应物,以及脸部的凸起、隆起、色泽的变化等。触诊检测的部位通常是背肩胛的背俞穴维生素k3注射液的副作用,全身部则沿经脉循前路线触摸,尤其是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部位及一些经验穴。有瘀斑等阴性反应者,注入反应点常常疗效较差,反应不显著者,也可取有关俞、募、郄穴进行医治。
(3)软组织挫伤者可选用最显著的胸痛点;较长腹肌的肌腹或韧带挫伤时,可取胸肌的起止点;脊椎间盘突出症,可将药液注入到血管根附近。
(4)耳穴按照耳针疗法中耳穴的探察方式选定有关穴道。
水针操作方式
(1)操作程序:按照所选穴道及用剂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肌注器和针筒。局部脸部常规杀菌后,用无痛迅速进针法将针扎入皮下组织,于是平缓加强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抗生素坠入。
通常病症用中等速率坠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剌激维生素k3注射液的副作用,将药液平缓轻轻坠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剌激,迅速将药液坠入。如需注入较差药液时,可将肌注针由深部逐渐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肌注针更换几个方向肌注药液。
(2)肌注视角与厚薄:按照穴道所在部位与肿瘤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扎视角及肌注的厚薄。同一穴道可从不同的视角刺入。也可按病况还要决定肌注厚薄度,如三叉血管痛于背部有压痛点,可在皮内肌注成一“皮丘”;腰肌拉伤多在深部,肌注时宜适当深刺等。
(3)抗生素药量:足三里肌注的服药药量决定于肌注部位及抗生素的性质和含量。头颈部和耳穴等处用剂量较小,每位穴道一次注入剂量为0.1-0.5ml,全身及腰腹部胸肌优厚处用剂量较大,每位穴道一次注入剂量为2-15ml;剌激性较小的抗生素,如樱桃糖、生理碱水等药量较大,如软组织背痛时,局部肌注猕猴桃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剌激性较大的抗生素(如乙酸)以及特异性抗生素(如氯霉素、抗生素)通常药量较小,即何谓小药量穴道肌注,每天药量多为常规药量的1/10-1/3。草药肌注液的常用量为1-2ml。
(4)疗程:每周或次日肌注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道可左右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愈。
水针适应范围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但凡推拿的适应症大部份都可用本法医治。
(1)运动系统疾患:痹证(白癜风、风湿性滑膜炎)、腰腿痛(腰肌拉伤、骨质结节、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2)血管系统疾患:呕吐、不寐、口眼下垂、痿证、三叉血管痛、坐骨血管痛、肋间血管痛、癫狂痫证等。
(3)消化系统癌症:失眠(胃松弛、溃疡病、胃肠血管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4)喘气系统疾患:头痛(急慢性支食道炎、上喘气道传染)、哮喘、肺痨等。
(5)心神经病:头痛(心动过速)、心痛(肾病、心腹痛)、高血脂等。
(6)眼科、皮肤科病症:痢疾、肠痈、腹痛(疱疹病穿孔、肠梗塞、胆石证、胆道传染)、淋证(尿路囊肿)、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7)脸形科疾患:喉咙发炎、目赤疼痛、中耳炎、鼻炎等。
(8)妇产科、小儿科病症:阴挺(宫颈息肉、催产;小儿湿疹、小儿湿疹等。
(9)适于内科放疗的全麻:足三里肌注实施针麻的在脸形科中用的最多,用穴有体穴、耳穴,服药有生理碱水,维生素肌注液及洋金花等草药剂型。
水针留意事项
医治时规避病人说明医治特性和肌注后的正常反应。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传染,最好每肌注一个穴道换一个针筒。使用前应留意抗生素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并留意检测药液有无沉淀酸败等状况,如已发霉即应停止使用。
2、注意抗生素的功耗、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和湿疹反应。凡能导致湿疹反应的抗生素如青、链霉素,硫酸链霉素等应当先作皮试,皮试阴性者不可应用。副作用较严重的抗生素,不宜选用。剌激作用较强的抗生素,应审慎使用。
3、一般药液不宜注入髌骨腔、脊髓腔和神经内。肌注时如回抽有血,应当避免神经后再肌注。如误入髌骨腔可导致滑膜发炎热痛等反应;如误入脑干腔,会损害脑干,切须留意。
4、在血管干旁注射时,应当避免血管干,或浅刺以不达血管干所在的深度。如血管干较浅,可少于血管干之深度,以避免血管干。如针尖触到血管干,病人有触电感,就须退针,改换视角,避免血管干后再肌注,以免外伤血管,带给不良后果。
5、躯干部穴道肌注不宜过深,避免误伤胰脏。头部脊椎两边穴道针尖可斜向骨盆,防止直刺而导致囊肿。
6、年老体弱者,肌注部位不宜过多,服药药量可酌情降低,以免晕针。怀孕的胸部、腰骶部和督脉、合谷等婴儿禁针穴道,通常不宜作穴道肌注,以免造成死胎。
- 上一篇: 药监局认证网上药店,专家指导维生素C注射液
- 下一篇: 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有哪些?专家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