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关于运动养生健体卦爻
易经的三易学说对养生学的影响
中医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易经》之间更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易经》之易包括了万事万物三个大的原则,分别为“不易”“变易”和“简易”。从这三个原则分析,对当代中医的继承与发扬可以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易经》即《周易》,传说其历经伏羲、文王、孔子之著,成书于先秦的文化轴心时代。《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众经之首。几千年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不易
“不易”并不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说,虽然世间的万事万物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看起来错综复杂,但其变化的根本规律是不变的。这个根本规律,就是万事万物的隐秩序,即《老子》所云:“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我们要继承中医,首先要继承中医的“道”。
中医的“道”,起源于《黄帝内经》,也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恒动观、平衡观。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把“天、地、人”统一起来进行分析认识,是用宏观思辩的模式来进行医疗活动。
整体观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要求人们在观察、认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问题的同时,必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其中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又包括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等内容。我们熟知的司外揣内、以表知里、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等治法都充分体现了整体观的思想。整体观的另一方面是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存在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四时、昼夜、地域环境、社会因素等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有云“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灵枢·师传》有云“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纵欲轻人”,这些描述体现的正是脉象与季节环境、体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运用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理论诊治疾病也是如此。
有人认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整体观,一个是辨证论治,但实际上辨证论治不过是整体观在中医治疗原则上的一种具体体现而已。而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则都是现代理论对中医整体观的诠释。
恒动观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诊治疾病时,不但要注意检视患者目前的病态,还需关注疾病可能动态发展的病势,从而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最终,通过各种治疗手段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维持人体的身体健康,这也就是中医的平衡观。
如何从易经中参透养生之道?
其实给我的感觉是,整部易经讲的都是阴阳的道理,一阴一阳之谓道,都是处在不同环境下的阴阳,六十四卦变化万千,道理无穷。对于身体上的调理,就是要满足自己对阴阳的需要,在不同的坏境下,调整自己阴阳的平衡,使自己适应环境。阴阳是万事万物,所以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的。
关于易经里提到到的养身
震卦春分:与春天一起舒张气息震卦为正东,震包括的三个节气:春分、清明、谷雨。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真正的开始。《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也就是把春季一分成两半,这一天跟秋分时一样,是阴阳之气平稳之时。我们来看震卦,上两爻为阴,下面一爻为阳,这说明此时阳气开始正式入主东宫,掌握大权了。这个时候青草嫩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人们在养生时也要和春天舒张的气息相呼应。需防形懒气血惰,必要健走消积食春分前后虽然天气变暖了,但是气温并不稳定,乍寒乍暖的。老年人一般都有些老毛病,在这个时候体内的宿疾借着温阳之气都要发动出来。此时人容易困顿倦怠,俗话说“春困秋乏”,这个时候老年人更容易腰脚无力,形懒肢乏。《黄帝内经》中说在春季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春分后,天气已经明显转暖,地气也逐渐转阳,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多到外面去走走。肝在体主筋,步行可以把筋活动开,使得脉络得以流通。开始可以少走一些,然后慢慢增加。把筋都舒展开了后,四肢自然就会强健。如果懒得动,筋就会拘挛在一起,日子长了再想伸展开就难了。久坐会伤筋肉也就是这个道理。散散步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刚开始走的时候要“徐徐行一度”,然后逐渐加快。散步时不要心事重重,你一边想着在单位里刚跟谁吵完架,想着谁欠我多少钱,这个起不到养生的作用。“散步”的“散”是什么意思呢?散就是不拘一格,比较随便,得在一种闲暇自如的状态中进行。这样在强身的同时还可以养神。我们常听到“吸取日月之精华”之类的话,不是在太阳月亮下边就会吸取到它们的精华,要有一种状态在那儿,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才能使天、地、人相交通。《南华经》上曾说:“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就是这种无忧无求的散步状态才是最好的,最值得提倡的。散步最忌勉强,这不是几千米的耐力跑,也不是练兵,没有必须达到的强度,适可而止。也可以且行且立,走得累了就停一会儿,跟人聊聊天,听听鸟叫,看看蓝天。有时我们跟几个朋友一同出去,玩得高兴了,不觉疲倦,等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才发现累得不行,这就已经伤到了正气。老年朋友尤其要注意。“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饱食后是需要消化的,如果饭后不动,食物就会停留在胃里,如果缓缓行走,就会调动脾气,脾胃合作也就使食物的腐熟更加容易。古人有个比喻,说脾胃都属土,就好像土地,要想让土地工作就得先耕锄,如果不动,那这块土地就要荒芜了。所以“动”就是耕锄脾胃这块地的锄头,散步故能消食。吃完饭,过半个小时,出去走走,即使年老体弱,不能出门的,也要在家里走几圈,对筋骨,对脾胃都是很有好处的。勤脱勤换护肩背,养肝当食菊花粥春分过后由于天气变暖,大家户外的活动就多了,天气寒热不一,时升时降,人就容易受寒。老年人气虚骨弱,不敌外寒,很怕冷。所以在减衣服时要一件一件来,不光老人,年轻人也是一样。很多十几二十岁的孩子一看到了春天,只要有一天温度高了一点,就马上脱了厚衣换单衣,早上公交车站经常能看到瑟瑟发抖的年轻人,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笑。不是旧社会,却一样不让自己温饱。这时的温差很大,早晚凉,老人又多喜欢早上出去晨练,要多穿一点,等到中午气温高了再脱掉。勤脱勤换,随天加减,最好是预备一件外套,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冷了就穿上,何必冻着呢?当然,像立春时一样,这时毕竟春天了,也不能上身太热,不然也是容易生病的。除了全身的保暖,还有一个部位要特别照顾,就是后背。春夏相交,虚寒时热之气就会伤人,冬月郁结在内的火气催痰上涌,这时老人容易多痰多咳。而背寒伤肺,年龄大的人最要注意。老人都要预备一件坎肩,专门用来护住前胸后背。既然说节气主要是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定制的,那么南方跟北方就会有所不同。偏南地区这个时候气温一般都比较高了,而且阴雨连绵,雨水要比北方多得多,这个时候湿气就很重,穿衣不能太潮,注意干爽。南方人又喜欢喝汤,这时如果喝了太多的汤汤水水,就会聚而为湿,内外夹攻,必会坐下病来。菊花是有名的养肝明目之佳品,还可以解毒疏风。菊花的种类很多,熬粥最好用花头小的,白色最佳,黄色次之。用的时候要去掉花蒂,花要干,最好研成粉。为了增加其滋补的作用,还可以在里面加上两片参片。这种菊花粥也是清淡之品,符合春季木的特性。春燥肝怒阳上亢,忍耐平和是妙方春分时正当木旺,中医讲肝在志为怒,怒会伤肝,同样,肝受伤了也会表现为易怒。怒会使气血上涌。我们常听到很戏剧化的描述,说“气血上涌,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之类的。肝热被伤后严重的确实会引起吐血、呕血的症状,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除了怒,肝病还会表现为抑郁,也就是现在很多人说的“郁闷”。有的人平时特别喜欢叹气,那是因为他肝气不舒引起的。为了把郁结的肝气抒发出来,只能不时叹气。还有一个词叫“伤春”,在春天即将离去的时候,人会有些伤感,尤其那些感性的人,觉得良辰美景短暂,不禁就悲伤了起来。那么容易动怒的人怎样磨炼自己的性格呢?有人觉得这类人不适合玩棋类游戏。围棋象棋虽然也能消遣,但易动火。因为总要分出个胜负,在玩的过程中也总有你悔棋我不让的情况,一言不合,就容易计较起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只要对一件事物专注,都可转移注意力,如果有这种嗜好的人也不妨生气的时候就把棋拿出来下一盘,把火气消磨在游戏里。肝火旺的人更适合养鱼种花,写字听琴。养鱼种花不求什么名种,只是为了愉悦,最好养些不同季节的花草,这样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青叶娇花,每天跟家里人浇水施肥,可说是赏心悦目,陶性移情。也不妨多做些小事,男性在家的时候洗洗碗,扫扫地,一些小事情也能磨炼我们,让火气消磨在这些事情里。春季阳气上升,木又处在生长期,如果蒸腾得太过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状况。所以在心理上,要时时告诫自己忍耐平和。跟人吵了架,生了气后,反省一下自己,下次再要想大吵的时候就换个角度想一下。比如过马路,我们总觉得车不让人,但反过来看,开车的人也想快点过去,也怕一旦让开了,后面的人跟着都上来,自己就寸步难行了。这样将心比心,把自己当成别人,即便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也多少能在心理上找到一些平衡。常常换位思考,不但能解决很多想不通的问题,时间久了,还会发现,这也是个愉悦心情的小游戏。
易经关于运动养生健体卦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周易身体健康的卦、易经关于运动养生健体卦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上一篇: 运动的时候喝什么比较养生
- 下一篇: 运动养生好身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