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静心宁神
中医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中医学的养生防老方法以预防疾病、保健益寿为目的。如起居调摄方面,《内经》强调 “风雨寒暑”等“虚邪贼风”要“避之有时”;饮食卫生方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强调预防食物中毒;孙思邈在其著作中记载了用动物肝脏来预防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和海带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内经》还提倡用针灸来预防疾病、养生益寿。
日常调理,生活有节 讲究生活规律,注意对日常生活如饮食、起居、睡眠、劳动及精神等方面的调养,对延缓衰老有着重要作用。中医学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如精神养生法、睡眠养生法、饮食养生法、起居养生法、四时养生法等。
自我锻炼,持之以恒 中医学自我锻炼的方法,包括气功、导引、按摩等,近代所谓气功,源于古代的导引、吐纳等锻炼方法,关键是调身、调心、调息。它们可使人体排除内外干扰,形神合一地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对整个生命过程实行自身调控,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潜力,祛病防老。
药食兼顾,针灸相配 许多药物和方剂具有“益气轻身”、“延年益寿”等作用,这些都属于药养的范畴。食疗则是中医养生一宝。食物与药物相辅相成,共同起到强身延年之功。此外,还有针刺保健、养生灸、脐疗法、药枕疗法等许多行之有效、简单实用的方法
古人真正的养生术是什么?陈四清说,古人养生是一个系统的方法,而并非现代书上东讲一点西扯一点,毫无体系。归纳起来要做到四点。
1.情志调摄养生法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起居有常养生法
人是自然的组成成分之一,要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必须使自己的生活起居适应天时、地理变化的客观规律而变化,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中医将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谓之生活起居养生法,又称起居调摄法。
3.运动养生法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的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然而,无论哪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4.饮食养生法
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就有食医的记载,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黄帝内经》在饮食治疗和养生方面有明确的治则,《神农本草经》记载有50种左右的药用食物,《伤寒杂病论》中的食疗内容也很丰富,其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食疗处方。
中医认为,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保证生命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汉书·郦食其传》所说:“民以食为天”,就是这个意思。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地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饮食养生法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强身健体,动静结合?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有些人不是以这样就是那样的借口来逃避运动,就是认为自己工作已经很累了,身体需要休息而拒绝运动,这些都是不利于健康的。在成年人中,有60%~80%的人的运动量不足,这也是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症大增的原因之一。而经常性的适度运动,是增进健康和维持健康的简易方法之一。
以静养生
时下,名目繁多的养生方法让人眼花缭乱,吃补品,去养生馆,可总有人埋怨不见成效。静以养身是千年古训,养生贵在养心,养心即需修静,要真正静下来还需要淡泊明志、确立有意义的人生目标。我们的健康追求不仅仅是延年益寿,而要比追求延年益寿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能修炼到商人没有市侩气、读书人没有迂腐气,那么就达到了以心养神,以性率情的修养的至静境界,也就得到了静带来的生命之根本。
“以静养生”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以静养生”认为,保持精神状态的宁静祥和,对于维护身体的健康是第一位的事情,体育运动与滋补品等是第二位的事情。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几乎都是用“以静养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养生实践。几千年来,奉行“以静养生”的中国人,大多数都取得了健康长寿的养生效果。“以静养生”的理论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时代中国的先哲,特别是道家,极为重视“以静养生”,他们对“以静养生”的理论作了较清晰阐述。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黄帝内经》更明确地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我国有“心静自然凉”的说法,这其实说的就是以静养生。人是“动”物,一天到晚几乎一直都在动。在终日操劳之余,非常需要有一段静养的时间,使之动静平衡。
现在有一句名言,叫做“生命在于运动”。这种“以动养生”的说法也被很多人所接受,但是不是就代表《黄帝内经》以及我国历史上众多养生家所主张的“以静养生”的养生学是错误的呢?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动与静如同硬币的两面,不能只讲动不讲静,也不能只讲静不讲动,单独强调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传统的“以静养生”的养生学,虽然将静摆在第一位,但是并不反对动。它只是认为,养生的主要方面应该是心性的修养,通过心性修养,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使自己能够摆脱名利恩怨的羁绊,从而使心境能常处于宁静祥和的状态,第二位则是适当的体育运动及补养。
在很多人眼里,运动就是为了减肥,塑造漂亮的身材,其实不然,运动包括了很多的学问,其实养生就是运动的一个大的学问。运用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
“动则不定”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做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动物学家发现,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岁,一旦被俘获,关进动物园,尽管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得多,却活不到80岁;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养在笼内过着“优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寿命才4~5年;野猪的寿命也比家猪长一倍。那么,为什么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寿命长呢?重要的一条是野生动物为了寻食、自卫、避敌、摆脱恶劣气候的侵害,经常要东奔西跑,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体质变得越来越好,寿命自然比家养动物长了。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寿命就长。这说明一个道理:运动是健康长寿之本。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经常而适度的进行体育锻炼,对机体有如下好处:
1、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
2、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 3、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4、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5、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肝脏养生,动静相宜
众所周知,人体的衰老和病变主要是因为内脏的老化和衰弱引起的。我们的祖先早就认为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性,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吕氏春秋·尽数篇》就有“流水不腐”的哲理名言,强调动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传统意义上的运动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一般强调动静结合,刚柔相济,难度较大,学会许需要一定的时间,现代意义上的运动项目很多,有难有易,如跑步,体操,游泳等。运动健身的器材也很多,如哑铃,拉力器等。
动静结合和肝脏养生有很大的关系,生命在于运动和生命在于静止是存在于养生理论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没有不运动的生命,运动是物质的本来属性,所以生命在于运动的养生观点是有道理的。
但是运动保健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即指运动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我们可以用一些指标来估计运动量,如心率和脉搏就是很好的选择。我们都知道正常人的心率和每分钟的脉搏数是相等的,可以通过数每分钟的脉搏数来确定心率。正常成年人运动量以运动停止后心率不超过140次/分为宜。正常老年人的运动量以不超过120次/分为宜。假若运动后吃得甜,睡的香,情绪稳定轻松,精力充沛,这就是动静结合,运动量适宜的表现。反之,如果运动后不思饮食,头昏头痛,劳累多汗,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大,应该减少,循序渐进。
动静结合和肝脏养生有很大的关系,活动后要休息,休息后要活动,活动和休息都要有规律性,失度包括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积劳成怨”是过多的表现,“懒惰催人老”是活动不及的表现。动和静均要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体力等情况确定动和静,不能超过自己的耐受能力。正确的养生之道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如果长期的坚持这些养生观,对于保持全身脏器,尤其是肝脏的健康非常的重要。肝为风木之脏,喜欢春季,所以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经常和家人或朋友外出游玩,对预防肝病极其有益,春游不但可以娱悦心怀,又可以舒筋活体,使血气流畅,正好与肝气喜舒达相符,达到肝脏保健和养生的目的。
健身有道,因病而异
哮喘:跑步、球类、骑自行车等皆可诱发哮喘,医学上称之为运动性哮喘,而游泳、棒球、滑雪等运动可改善症状,尤其是游泳更为适合,因为游泳不会因气温升高而使呼吸道水分减少。同时,游泳时的水平运动又减轻了呼吸道的负担,所以有利于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高血压:适于做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这些项目均为动态的等张性运动,可通过全身肌肉的反复收缩,引起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促使血压下降。
心脏病:健康人要提高心脏功能,宜采用较大的运动量,运动时脉搏至少达到135次/分以上并持续15分钟才有效。如果已患心脏病则应谨慎,应根据心功受损程度来选择运动形式及运动量。一般说来,一二级心功能不全的轻症心脏病人可从事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医疗体操等运动,运动时脉搏限定在104—120次/分左右;三四级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不宜采用体育活动,以休息为主,也可适当做一些气功等保护性轻微活动,原则是以不增加心跳次数为度。
糖尿病:临床医生报告,不少轻型糖尿病人只需坚持体育锻炼并注意饮食控制即能康复。运动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提高运动强度,如散步、划船、跑步皆可。但注射胰岛素后以及饭前或患有心绞痛时不要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或加重并发症。
肥胖:散步、做健美操、游泳、骑自行车等温和锻炼方式有助于减肥。以散步为例,饭后45分钟开始,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持续20分钟,即可收效,饭后2—3小时再追加一次(20分钟左右)效果会更好。
尿失禁:约10%的女性患有此种难言之症,合理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康复。可选择强化骨盆肌肉的方法,施行的步骤是:先做骨盆收缩动作10秒钟,放松10秒钟,再做收缩运动10秒钟……如此循环交替,每天持续做90—160次。
性功能低下:无论男女均可通过运动增进性欲,更易达到性高潮,从而获得性满足。一般每周3次,每次45分钟的运动即能达此目的,过量运动反可使性欲减退。
在保健养身的理论中,传统的健身术养身都有哪些道理?
你好!
你所提出的传统健身术养生大致包括: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经以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等。这些运动的作用在于炼形、炼意、炼气,使人的身体“形与神倶”。
什么是养生?适当的运动是最好的养生吗?
所谓养生话题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怎么说,始终围绕着这五个方面展开:规律的作息,良好的休息,适度的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均衡的营养膳食。运动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可以改变体型,原来的你可能有很多脂肪在身上,但是通过一直的运动,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体线条,这也是运动根本的作用之一。健身人体的肌肉、骨骼、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其实最重要的是规律。我们的人体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但是,他需要时间来调节。所以,我们最好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即使需要调节,也循序渐进,给予充分的调节时间。这样,我们就会达到养生的目的。这是我个人亲身的感受,所以我劝大家一定要多运动,但是不要运动过量,不要损坏身体。前段时间因为我跑步过量了,导致脚部的韧带拉伤,休息了好几个月才恢复。
比如术后以及大病初愈的人,应该是首选静养,加强营养,多休息,待体质慢慢恢复,才能逐步的开始运动,从最小运动量开始,随体质的提供而提高运动强度。运动养生就是通过运动方式锻炼身体,以此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运动养生是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
路程远,比赛途中,有些运动员,由于身体消耗过大,严重透支,出现热射病,肌肉扭伤拉伤,身体严重脱水,心肺功能失常导致的昏迷不醒,休克甚至死亡的事件在历届马拉松赛事中均有报道。能大汗淋漓的感觉例如,可以平时快走或慢跑,每周再打两次羽毛球,每次一个小时左右。总之,实际的运动方式,可以根据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体质不同,状态不同,适当调整调整。
从中医角度来看,运动养生有哪些好处?
有氧运动有哪些好处?有氧运动的好处有很多,坚持有氧代谢运动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许多人都知道有氧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但却不清楚有氧运动的好处具体有哪些?
1.使你的血液变得很“富有”,可增加血液中红血球、白血球和血红蛋白,使身体的营养水平、代谢能力得到提高。
2.使你的血管富有韧性,并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网增多,使肌肉变得丰满而结实。
3.增加肺活量,对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影响。它提高呼吸深度,增加每次呼吸的气体交换量,从而保证在激烈运动时,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实践发现,增加肺部的生命力可以长寿。
4.使心肌强壮,心腔容量增大,血管弹性增强,进而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血管舒张力,使心搏有力,每一次的心脏跳动收进更多血液以增加心脏输送给全身的血液量。
5.有效地改善心率。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健身操锻炼,可使心率适度降低,这样心脏就会得到更多的休息。由于心脏的工作能力和储备能力提高,人就能承受更大的负担。
多做运动对于人体的心脏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长时间坚持运动能够保持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因此能够大大提升氧量像身体各器官输送的速度。还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冠状动脉有足够的血液供给心肌。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心脏病的产生,注意运动养生,可谓是好处多多。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心不清净,思虑妄生。心神安宁,病从何生。闭目养神,静心益智。 谁能解释,要详解
运动能够强健身体而心静是指思维就是脑神经。多运动不要整天胡思乱想,开心快乐的生活就不会生病了
运动养生静心宁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运动可以静心宁神、运动养生静心宁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上一篇: 床上可以做的养生运动
- 下一篇: 很抱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