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香艾灸养生运动
春季怎样艾灸养生健身
太冲穴
中医认为,春季所对应的内脏为肝,自然界在春天呈现出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人体内气血的变化也遵循着这种规律,经过秋冬的收藏,阳气在春天开始生发,所以春季养生要以养肝为主,艾灸也要按照这一规律来进行。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就是在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春季坚持对太冲穴进行艾灸,可以激发肝经的原气,促进肝经气血的运行,起到很强的补肝作用。艾灸时可以采取温灸的方法,使用艾条或者灸盒在穴位处进行艾灸,每天一次,每次15至20分钟,由于肝主筋,很多朋友在春天出现四肢无力的现象,就是肝经气血不足的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艾灸会有较大改善。
在对太冲穴进行艾灸的同时,为避免肝气太盛造成的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等现象,需要同时对三阴交进行艾灸,可较好的引火下行,同时,春季阳气外散于体表,内脏气血不足,会引起脾胃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时要对足三里进行艾灸,可以调节脾胃。
《黄帝内经》把春、夏、秋、冬对应生、长、收、藏。
肝经要每天艾灸2到3个穴位从上到下,时间每个穴位15分钟,起初可10分钟左右,贵在坚,肝主血脉 主筋,长期坚持养血脉,补肝血!女人主肝,对女人来说肝是主要的哦! 肝经十四个穴位里,有几个非常神奇有效,介绍如下: 行间穴——第一、二脚趾缝纹端。该穴属火,“主身热”是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疼、面热鼻血、心里烦热、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对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对痛风的脚踝肿疼也很有奏效。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每天二次强烈刺激,向下按压。 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的凹陷中。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总之它算肝经上的命门了,所以每天常常揉它二分钟,只有大好,没有不是,坚持数月必见奇效!
期门穴——位置源自肝脏附近,长期每天坚持刺激,对急慢性肝病会有很大的改善。
大敦穴——针对气郁不舒的妇科症,闭经、疼经、崩漏、更年期。男科的阳痿、尿频失禁,疝气等。(就是经常多揉、多刺激自己的大拇脚指头,用爱艾灸熏也很好)
中封穴——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
曲泉穴——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处。它为护膝要穴,还可平压,并适用各种肝虚之症。多揉多收益。
1、春季养生美容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借春季的天时重点调养肝的阴阳。 合谷是人体保健的要穴,俗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可以称作是人体的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可以很好地提高卫阳的功能。冬天和深秋以及夏秋之交的时候适宜艾灸合谷,春季和夏季的时候适合按揉。按揉时应该朝着小指方向按,有酸胀的感觉为度,艾灸时应该拿着艾条在距离穴位约两指的地方进行灸。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认为,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将体内部的邪气驱逐于三里以外,民间谚称:“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此穴可养胃、补肾、补肺,要配合合谷使用。
鱼际,是手太阳肺经的穴位,每天坚持掐揉双手的穴位,可保肺的平安无恙。一定要配合合谷、足三里使用。每天早饭前和晚饭前按揉双侧合谷穴各3分钟,然后再按揉或艾灸双侧鱼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际和足三里穴各3分钟。同时,还可服用玉屏风散或者防风通圣散,或者泡点黄芪当茶喝,就可以大大增强卫气的护卫防御功能。为加强卫气的防御作用,可以适当吃点辛辣之品。辛味宣散,能将卫气驱赶到皮肤表面的腠理之中,做到五步一哨,十步一岗,身体的守卫自然固若金汤。补肾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另外,肾属水,水最怕土,所以吃多了甜的东西会伤肾,因为甜味与土相对。有肾病的人切记不要吃油炸煎烤的东西,因为太燥,耗伤水分,加重肾虚。
神阕、气海、关元灸部位:神阕穴在腹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方法:每次一支,对准穴位点燃,灸完为止。每日一次。
作用: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老年人常阳气不足,真气虚惫,此法可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现代研究证实,此组穴位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后天强壮保健要穴。
春季艾灸除湿效果最佳
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的作用,对春季除湿邪更是有他法所无法替代的良效。 胃脾除湿: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如果体内湿气很重,肠胃不适,可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2—3周。养生保健可每周1—2次。
头晕头痛、精神不振: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由他人将清艾条点燃,对准足底涌泉穴施行温和灸,双足每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补肾固元:用艾条灸关元穴5—10分钟,或用艾罐灸30—40分钟。长期施灸有理气和血、补肾固元之功效,能治疗湿热滞下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及妇科疾病。治疗疾病隔日1次,连续施灸1个月。
饮食调养。立春阳气初发,要做到合理调摄饮食,注意饮食保健。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则可延年益寿。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可食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蜂蜜、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阴虚内热者可吃些鸭肉、海带、绿豆、甘蔗汁、荸荠、百合等以养阴清热。
小贴士: 艾灸要找准穴位,疏泄肝气,首先应选取阴包,太冲; 而健补脾胃,一般会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位 。艾灸对疏肝健脾有非常显著的
果效,不仅增强体质,对女性还有轻身美容的功效。爱美的女性不妨在春天试一试哦
《黄帝内经》 提出: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 (到庭院中散步) ,以使志生 (使志气生发) 。 吃:多甘少酸养脾胃
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所以,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蜂蜜是春天最理想的养生饮品。在春天,如果可以每天吃1-2汤匙,对身体会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其次,可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由于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所以还要补脾。药补不如食补,补脾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等。此外,梨、藕、荠菜、百合这些东西食性偏凉,有清热消炎作用,都是春天适合吃的。
穿:早春时节宜“春捂”
古语“春捂秋冻”是有道理的。春天气温忽高忽低,如果骤然减衣,最容易受寒生病。上海前阵子,气温在3天之内骤降20度,每当这种时候,总是医院里病人最多的时候。春天,尤其是早春时节,一定不能穿得太少,当然,春捂也有讲究,就是不要捂得太厚太紧。出门最好额外带一件衣服,感到冷的时候穿上,热的时候脱下。一些爱美的女士一到春天就迫不及待穿上裙装。其实,气温还低的春天就穿裙装,容易导致寒邪从下身进入,导致腰膝关节受损,甚至导致宫寒经痛,不孕不育。 睡:睡个午觉防春困
春天暖洋洋的天气,常使人感觉懒洋洋,即使晚上又充足的睡眠,白天仍会昏昏欲睡,这就是所谓的“春困”。春困并非病态,原因是经过漫漫寒冬,人体消耗了不少阳气,初春时节,阳气升发不足,所以就觉得困乏。对付春困,必要的话,可以睡个午觉。
食疗方面,可以用茯苓煮粥或用莲蓉龙眼红枣煮粥,以补脾气不足,多食肉,枸杞、乌鸡等补肾气不足,这些饮食疗法都可缓解春困现象。 行:开春运动宜出外
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一种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运动地点选择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越练越精神。所以春季运动首先要在室外。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选择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运动,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另外,春季锻炼不宜出汗过多。 灸:疏泄肝气健脾胃
由于春天人体容易肝气过旺,所以灸疗的原则是疏泄肝气,以免过旺之肝横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调的症状。疏肝尚须与补脾并重,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不佳,就相当于电池无法充进电去,只出不进,终非长久之计。 疏泄肝气,首取阴包,太冲;
健补脾胃,一般会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艾灸疏肝健脾有非常显著的功效,不仅增强体质,对女性还有轻身美容的功效。
艾灸养生
炙疗不但可以防病保健,还可以养生美容。通过中医正确的辨证、诊断,辨明疾病的性质、病因、病机,并在相应所属经路腧穴上,采取正确的补或者泻法,使用的正确灸疗方法,就能达到祛除疾病的效果,从而产生中医学里面的形神之美。
艾灸穴位
养生灸按需取穴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取穴】:关元、气海、其他穴按需要选择
【功效】:艾灸关元穴,可以状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延年益寿;艾灸气海穴,可以生发阳气、回阳益阴、抗衰防疾。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
强身健体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够达到和气血、通经络、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又称为保健灸。
灸疗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取穴】:气海、关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肾俞穴、三阴交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每周2次,连续灸1-3个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防办公室综合征
【取穴】: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涌泉
【功效】:针对缺少运动人群,起保健养生作用,帮助调理五脏六腑,预防市内空调受寒引起的颈椎病、以驱寒补阳之功效。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壮,半小时左右。
美容先养肺
艾灸对整个身体的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全身美容比较好的穴位主要位于:肺俞和肾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脏的湿热水气外输到膀胱经。中医讲“肺主毛皮”,说明肺和皮肤、毛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据,气血的滋养不够,皮毛也要随之受到影响,所以美容首选养肺。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取穴】:肺俞、肾俞
【功效】:排肾和肺的水湿,滋养毛发,有助于调节体形。
【灸法】:温和灸,每次15分钟左右,长期坚持。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灸器点上火后不可悬空过久,以免接触皮肤时温度过高,以致烫伤,如悬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将灸器之温度搓低后再继续使用,每隔一段时间,应将灸器敲除支。
3、每使用灸条二至三条后,在灸器控制口会产生温灸油垢,应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条之通畅。
4、熄火时,只要将上端弹簧部分按下同时倒置灸器使灸条滑入管内,停留10秒钟即熄灭。
5、温灸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①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1]
②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④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⑤施灸时,对颜面五官、心区、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掌握灸疗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过,亦可引起灸伤。
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涂以龙胆紫药水,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对于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均应忌酒、鱼腥及刺激性食物,,严防感染。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此外,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灸治时,更应注意。
⑦施术的诊室,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养生方法
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现举例配方如下: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
大椎、身柱、 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
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⑨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
1.悬灸
是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圆柱艾条施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出现红晕为度。操作时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温灸器,根据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为温灸盒、温灸筒、温灸杯等。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温和。
3.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盐,药等,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因为间隔的物品不同,治疗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病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直接灸分为两类,灸后不留瘢痕的称为无瘢痕灸;灸后皮肤出现化脓甚至结痂的,称为“瘢痕灸”。
灸法禁忌
1.禁忌:部位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疗,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亦禁灸。[2]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3.其他禁忌: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艾灸可以养生吗?
艾灸可以养生吗?
完全可以,不过得 坚持,方法也得正确。
通过中医正确的辨证、诊断,辨明疾病的性质、病因、病机,并在相应所属经路腧穴上,采取正确的补或者泻法,使用的正确灸疗方法,就能达到祛除疾病的效果,从而产生中医学里面的形神之美。
按需取穴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取穴】:关元、气海、其他穴按需要选择
【功效】:艾灸关元穴,可以状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延年益寿;艾灸气海穴,可以生发阳气、回阳益阴、抗衰防疾。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
中医艾灸养生强身健体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够达到和气血、通经络、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又称为保健灸。
灸疗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取穴】:气海、关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肾俞穴、三阴交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每周2次,连续灸1-3个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中医艾灸养生防职业病
【取穴】: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涌泉
【功效】:针对缺少运动人群,起保健养生作用,帮助调理五脏六腑,预防室内空调受寒引起的颈椎病、以驱寒补阳之功效。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壮,半小时左右。
中医艾灸养生美容养肺
艾灸对整个身体的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全身美容比较好的穴位主要位于:肺俞和肾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脏的湿热水气外输到膀胱经。中医讲“肺主毛皮”,说明肺和皮肤、毛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据,气血的滋养不够,皮毛也要随之受到影响,所以美容首选养肺。
【取穴】:肺俞、肾俞
【功效】:排肾和肺的水湿,滋养毛发,有助于调节体形。
【灸法】:温和灸,每次15分钟左右,长期坚持。
艾灸养生都能达到什么效果?
了解过艾灸的朋友,对艾灸的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但艾灸是在家中进行好,还是应该到专业的养生馆呢?在家艾灸,首先需要掌握些中医经络知识的,艾灸取穴很有学问,穴位错了会适得其反。家庭艾灸主要是用来保健。灸一些保健穴位是很好的,比如关元,足三里,中脘,这些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还有就是选用合适的艾灸产品。首先说艾的选择,最好选用3年陈艾,火力平稳,烟小,药效好。艾条悬灸效果不错,但是需要手法的技巧,长时间举着比较累,需要经常刮灰,而且稍一疏忽容易烫伤。老百姓艾灸,建议选择温灸器,温灸器有木的,竹的,铜的不同种类。铜制的最好,保温性和导热性能最佳,使用时间长。范氏艾灸罐(火龙罐)是经过多名专家精心研制而成的,铜壁的厚度,导热性,保温性都得到严格的测试,配合艾粒使用,还节省用料。火龙罐的好处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比较温和,循序渐进的为人体补充阳气。更节省体力,您把火龙罐固定在身体上,就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做艾灸了。另外,家庭艾灸通风是一个问题,房间要做好通风又要注意保暖,因为艾烟虽然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在有限的空间里烟太多了不排出去,还是有点呛的。尤其是冬天开窗会很冷,又要排风,又要注意保暖,要掌握好尺度。艾烟除非全家人都很喜欢闻,否则别人就会有意见了。还要注意防火,用过的艾条或艾粒要及时熄灭,妥善保存。一不留神烧了被子,引起火灾可就麻烦了啊。现代人的很多亚健康问题都是综合性的,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尽相同。家庭艾灸用来日常养生保健可以,如果要想达到治疗和调理的目的,建议大家还是到专业的养生馆。因为艾灸毕竟是一种中医疗法,是需要专业手法和知识的。国艾堂养生馆是国内最早的专业艾灸养生馆,目前在北京有2家直营店,是您艾灸养生的理想去所。养生馆的好处是:1.环境好,在幽雅的环境中,听着古琴古乐,身心都是一种放松。2.专业艾灸老师会根据您的身体情况,判断体质,制定个性化养生方案,效果显著。3.专业技师手法娴熟,配穴准确。全套养生服务,配合温足、刮痧、拔罐、推拿等辅助手法更有效改善身体状态。4.省时省心,工作繁忙的你可能没时间自己艾灸,准备和收拾工作就占据了很多时间。在养生馆你只需躺在床上享受舒适的服务,养生馆的排风保暖设施都很好,一切不用费心。5.艾灸需要按疗程坚持调理才会见到效果,养生馆的技师会监督提醒您按时来做,如果在家自己做肯定是会偷懒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是不行的。艾灸爱好者们,通过分析,大家了解在家艾灸和养生馆的区别了吧,具体的性价比就请大家自己衡量吧。
翠香艾灸养生运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艾灸保健养生、翠香艾灸养生运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上一篇: 18种运动养生方法
- 下一篇: 传统保健运动养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