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运动养生气功保健篇
养生气功练什么好 气功养生的机理
1. 培补元气,扶正法邪在气功学理论中,贯穿着以气为本的论点,在方法锻炼上,也强调培补元气以固本的指导观点。那么,气功是通过何种机理而实现培补元气这一作用的呢?《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气功培补元气机理的精辟阐述与概括。祖国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体的内因,它概括地反映了人体的机能状态,气功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动静结合的自我锻炼养生法。精包括先天肾精和后天水谷之精两部分,二者通过肺心脾诸脏,敷布周身,以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活动的实现。气功对精有着明显的影响和作用,只要练功得法,并持之以恒,对先天精与后天精都有加强充实作用。男性患者的遗精、早泄、精冷、精稀及女性患者的带下、崩漏、经少、病理性闭经等现象,都属于精的病理范围,这些病理现象,通过练功都可得到程度不同的效果,此即是气功对阴精发挥作用的佐证。消化功能紊乱、营养障碍的患者,通过气功心肾相交之法,肾阳因秘,脾阳得肾而健运,胃阴也得肾水上济而滋润,从而,胃腑和降善于纳腐,脾运有度、精微充脉,临床表现为食欲大振、食量增加。消化腺分泌旺盛、合成代谢加强、营养状态得到改善等等,这都是气功对水谷之精发挥作用的佐证。以上是气功对后天精的作用表现。气功对先天之精也同样具有充益作用。先天之精藏于肾,气功意守丹田命门之法,就是充实精水之术。先天精依赖于后天精的索养,通过吸抵撮闭锻炼,兼备寡欲持满陶冶,则阴精自然充实而固涩,肾中之精得阴精濡养,则愈加壮益,元精益固、元气自充,这就是练精化气的必然趋势。显然,气功益精固水的作用,就是气功培补元气 的机转。练功元气充益后,即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这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又能进一步发挥练气化神的作用。神,包括了先天之神和后天识神两种。元神生化于先天之元气,识神生化于后天之精气。元神、识神都来源于物质,又皆反作用于物质。《素问·移精变气论》谈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出了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是气功培补元气的又一重要意义。2. 调节阴阳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也证实气功对阴阳平衡的调节性影响是广泛存在的。祖国医学认为,形、精可以转为功能,此乃阳源于阴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当机体功能亢进时,则可使形、精耗伤。气功锻炼入静后,则交感神经兴奋强度减弱,气体代谢降低,高反应状态得以纠正,亢强的功能得以调整,这些都是气功抑阳扶阴作用的具体表现。气功的补阳作用也是极其广泛的根据肾虚的理论分型,观察到肾阳虚者,练功后出现的四肢由厥冷变暖,尿酮类固醇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三磷酸腺苷。环腺苷酸含量增加,以及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等变化,都是气功补阳作用的体现。气功调整阴阳动态平衡的作用,是通过抑亢扶弱的双调制效应而实现的,此作用并在不同层次水平上表现出来,这就是气功治病、保健的机转所在。3. 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气功治病、保健的作用,是通过通经活络来实现,临床上观察到,经络不通、气血不调的患者,其肢体两侧经络测定值不等或差数悬殊;练功后,凡气血弱者,通过练功,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练功过程中,还观察到经络传感明显和内气循环任、督和其他络脉运行等现象,这都是气功通经活络作用的具体表现。
气功养生十二法 气功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你所问的应该是导引养生十二法吧。
练功口诀: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
从口诀可以知道,练功的时间跟练功的环境,还有人的思绪呼吸身体都描述出来,达到口诀的要求,练这导引养生十二法是最佳的情况。
好处就是修心养性,气功的最大一个特点是调节身心的平衡,功法都大同小异而又殊途同归。
中医养生有哪些方法?
“少房事多运动重食疗选环境”这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法。孙思邈长期居住民间研究医学,为人疗疾,采种中药,著书立说,被人们尊称为“药王”。同时,孙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养生学家,他提倡养生、食治和怡老,内容丰富,涉及到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老年医学诸方面。由于他身体力行,活到了101岁,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能将养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寿老人。具体地说:他的养生理论归纳有如下四点。
1.提倡抑情节欲
孙思邈认为情欲过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并强调性医学保健的重要性,认为房事太过,不仅可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优生优育、波及下一代的身心发育。为此,他引用彭祖的观点:“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以说明节制房事的重要性。
2.主张“常欲小劳”
孙思邈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他认为运动比营养、休息更为重要,从而把按摩、摇动肢节等全身运动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
3.强调食养重视药饵孙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可见其对食养与药饵的重视。在饮食调养方面,他主张饮食清淡,少吃荤、腥,忌吃生、杂。他还力倡“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认为少食多餐有益身心健康。同时,他把服食具有滋补和防治老年病功效的中药作为养生的措施之一。
4.环境居处很重要
在住地方面,孙思邈强调要“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及“山林深处,固是佳境”。现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把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处作为疗养胜地,可见药王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在住室方面他又指出:“但令雅素洁净,无风雨暑湿地为佳。”
总之,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和方法是非常丰富的,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名副其实。
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气功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解释一下气功的气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气体、气泡,人体主要输送是靠血管,心脏气压是主要动力,但是这可不是气泡,如果输液时不小心输入气体,心脏会发生气疝而导致停跳,严重可导致死亡。气功是伴随中医的历史出现的,而气功的‘气’在中医中则定义为人体五脏的生机。它是一种养生的手段,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达到拉筋拔骨、按摩内府、强身健体的效果。像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长寿功这一类的。
气功的原理,有很大一部分现代医学还无法解释,大多数修炼气功的人都有过奇妙的体验。气功分为命功和性功两个方面,命功是强身健体的功法,一般气功修炼都是先通过命功修炼强健身体。“气功”的种类也有很多,可分为主动气功与被动气功。如果按照练功形态来划分,则有调意功、调什功、调新功等区别。从形体动静来看,则可以分为动功和静功两大类。
不管是具身认知,还是用进废退,这里面都涉及到一些资源这些资源就是气,就是我们人体当中的自愈力,就是一些营养物质,激素,特殊细胞等等。当细胞感受到压力时则停止生长,此时大脑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刺激血液流向四肢做出对外界的防御反应,这就是硬气功的原理。
一般人修练的气功,多以静功为主。那些修炼硬气功的,也都要修练静功,固本培元,然后才能因势利导,发挥出异常的功能来。练气的本质是通过饮食,活动,存想,静默和意念调动有意识的积累这种能量,从而使生命复归于我们初生时候全身身心无损的状态,甚至是出生以前的状态。
中医保健与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保健与养生方法从大的范围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即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以及心理养生
饮食养生方面: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运动养生方面: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
心理养生方面:心理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具体可以可参考文献:
中医运动养生气功保健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健身气功与中医养生、中医运动养生气功保健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