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运动养生
寒露养生_寒露吃什么?
寒露吃什么?
寒露的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寒露吃什么?当然是最应季的食物。
1、花生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花生是寒露前后的时令食物。因花生有滋阴润肺,抵抗肠道病毒等保健作用,而秋季保健的工作重点就是养阴防燥,所以大家可多食花生。
中医认为,花生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可补脾益气、润肺化痰,滑肠催乳。而营养学认为,花生有“长生果”、“植物肉”、“素中之荤”之称,多吃花生可补蛋白。花生仁含丰富的脂肪油,油中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又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卵磷脂、嘌呤、胆碱、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泛酸、钙、磷、铁、甾醇、部分鞣质等。
花生的吃法有很多,可生食、磨成粉冲服,还可炒熟或煮熟吃。因为炒花生特别香,花生米成了一道受欢迎的开胃菜,但炒花生时,温度骤然升高至120℃以上,既清除了花生中的“自由水”,又破坏了“结合水”中的氢键,使原本味甘性平的花生变成了性燥热的炒花生。吃多了炒花生,容易上火,因此需要滋阴润肺的朋友要少食或不食炒花生。最好选择清炖、熬煮等方式。
2、鱼
“寒露鱼欢欣,抓住别放松。”寒露吃鱼有好处。秋冬季节应注意补阳抗寒、增强活力,不过进补也应适度,大家可适量吃鱼,因为鱼肉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益。秋天适合吃以下五种鱼。
常吃带鱼有养肝补血、润肤养发的功效。带鱼适宜久病体虚、气短乏力、皮肤干燥的人食用,而皮肤病、哮喘病患者则不宜食用。带鱼宜煎着吃,出锅前喷些料酒,味道更好。青鱼富含硒、碘、锌元素以及核酸,有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适宜水肿、肝炎、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患者食用,不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和患有瘙痒性皮肤病的人食用。青鱼油脂较多,适合烤着吃,保证肉的鲜嫩度。
鲤鱼富含高质量蛋白质,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鲤鱼适宜肾炎水肿、黄疸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人食用。鲤鱼是发物,不适宜恶性肿瘤、皮肤病患者食用。鲤鱼宜红烧,烹饪时要把肠子去掉,否则破坏味道。泥鳅有药用价值,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的功效。泥鳅富含亚精胺和核苷,能增加皮肤弹性和湿润度,并提高身体的抗病毒能力。泥鳅可能带有寄生虫,所以不能生吃,宜炖着吃。
鲫鱼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食疗作用。产后的妇女炖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感冒并伴有发热的患者应忌食鲫鱼。鲫鱼适于做汤,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寒露如何养生?
民间俗语称“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就是提醒人们需要及时增加衣物,避免寒气入侵,不要着凉。
秋季气候干燥,肺、呼吸道比较容易受到伤害,在饮食方面也需要有相应调整。有资料显示,寒露时节可以适当食用粳米、糯米等食物,同时有选择地吃一些牛肉、猪肝、山药等。
“寒露饮食养生应建立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多食滋润的食品,比如吃梨、蜂蜜来滋阴润肺。”民俗专家高巍解释道,百合、芝麻等食物也会在此时食用,但不是很普遍。
此外,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说法。寒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叫做“正秋茶”。寒露茶具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很受欢迎。
寒露今至,记得添衣御寒多喝水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气象专家提醒说,寒露节气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气温的变化特别明显,温度下降8摄氏度、10摄氏度都比较常见。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进入寒露后,公众应根据天气及时添衣御寒,尤其是足部保暖。此时秋燥也重,要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可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多吃些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可生津止渴、润肺清心、利肠解毒。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精力充沛。
以上内容参考 中新网-寒露时节如何养生? 吃梨、蜂蜜滋阴润肺
寒露怎么养生,寒露的养生方法,寒露养生保
贯众健康指导建议:过了寒露应起居调整。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而“一场秋雨一场凉”,提醒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饮食调养。“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精神调养。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寒露养生的注意事项
寒露时节的饮食应注意荤素搭配。寒露过后,适当进食一些高蛋白食物补充能量。寒露之后,天气干燥,很容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现象,因此,还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多喝白开水、绿豆汤、牛奶等;水果以应季水果为主,橘子、梨、葡萄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年老体弱之人,可对症选择相应的西洋参、枸杞等适时进补。
寒露时节应及时添加衣物。要知道,寒露过后,早晚温差较大,空气干燥,这往往会使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因此,对于喜欢外出锻炼的人来说,最好避免太早或太晚出门;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添衣,加强锻炼。这个时节,哮喘病会越来越重,有痔疮的人也可能病情加重,此类患者应格外当心。
那么,为什么“寒露不露脚”呢?
“寒露不露脚”的含义
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老人、小孩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最重要的是注意脚部的保暖,以防“寒从足生”。“寒露不露脚”,正是这个道理。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因此,寒露过后足部保暖是重中之重,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热水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同时还能提高抵抗力。
寒露节气最适合做什么运动
晨跑、暮跑、散步、打拳等运动若在冷处进行,也是一种耐寒锻炼,还可结合空气浴做深呼吸运动。寒冷使血管收缩,运动发热又使其舒张,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并延年益寿。
运动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此时不要脱衣摘帽,以免在寒风中感冒。可在运动前穿着略薄一些,这样可避免运动时大量出汗而导致着凉。
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更有利于在寒露时节养生,多运动、多锻炼是寒露养生最好的方法。
寒露节气养生常识有哪些?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的有哪些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一:委中观想功
1、适应病症:
腿脚抽筋,关节炎,防治下肢瘫痪。
2、具体方法: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两腿后面胴窝处的委中穴,久练此功可促进下肢的气血循环。每次练功要在20分钟以上,每天早晚各练1次。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二、脚肆葆春功
1、适应病症:
治阳痿,性功能衰退。
2、具体方法:
①、平坐在椅子或沙发上,用温水洗脚后,搓左右脚心各108次。掠大腿内侧,由膝盖内侧开始向上一直掠到腹股沟,左右各掠108次,每晚睡觉前做一次。
②、双腿并拢站立,双臂自然垂下,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却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身体直立,头向后仰,自然呼吸24次,两小臂交叉,左手扶按右肩井,右手扶按左肩井,两手扶按左肩井,两手不动,两肘高抬过肩,姿势摆好后,两肘同时向下再向上摆动,一上一下为一次,适应病症:头痛、颈强、鼻酸、咽喉肿痛,中风不语,癫狂等症。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尖紧贴风风巿空,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枕后止中人发际一寸处,风府穴,每次练功时间要在20分钟以上,每日早晚各练功1次。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三、寒露九月节坐功:
1、出处: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阳明五气。时本足太阳膀胱寒水。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冲动,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巅痛,头两边痛,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虐乱,诸痛。”
2、原理:
时至寒露,天气更凉,阴气渐长,万物趋向收藏。本法以“寒露”命名,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寒露时开始,练至霜降为止。寒露时节人体疾病多表现在足太阳膀胱神经的病变。足太阳膀胱起于目内眦,经额上行,交会于头顶部。其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内,络于脑,复出于外,分别下项,下行会于大椎,再分左右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其头部支脉从头顶部分出,向两侧下行至耳上角。其腰部支脉从腰分出,挟脊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部下行至胭窝中,另有支脉从后项分出,下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背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胭窝中,下至腓肠肌中,向外下至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至小趾端,主要病症即原文中所述的头项强痛,碍,疟,狂癫,目黄,腰脊痛等,采用本功法锻炼,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具体方法:
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正坐,双臂高举、耸身向上,左右各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冲动、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巅痛、头两边痛、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虐乱、诸痛、双睛外努、头颈拔痛、腰部骨折、痔疮、疟疾、癫狂、偏头痛、头顶痛、眼珠发黄、迎风流泪,鼻出血等杂症。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四:太极拳
太极拳其动作轻松柔和、圆活自然,连贯协调,配合呼吸、运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具有健身和医疗的双重价值,是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疗法之一。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云:“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因而秋季练习太极拳,能达到“秋养收气”、“秋养阴”、“养肺气”等养生目的,也是秋季常见病防治、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练习太极拳要求呼吸细、匀、长缓的腹式呼吸,通过肺、肾的协同作用,能增强或改善肺功能补肾益元气,进而使气血周流全身,营养脏腑、组织、皮毛、肌肉。练习太极拳还要求神意内守,以静御动,形神兼备,气沉丹田,内外合一,阴阳相贯。
寒露节气运动养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寒露节气饮食保健要点、寒露节气运动养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上一篇: 养生多久一次出汗运动
- 下一篇: 健健养生运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