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药要怎么选才有效?感冒并发症应及时用药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吃感冒药?
通常,我们将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前者是咽喉以上的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喉部的感染。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冷”。 这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具有自限性。 一般来说,只要多休息,注意护理,通过身体的免疫力就可以康复。
☛ 感冒药不是特效药
我们平时所说的“小儿感冒药”往往是指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非处方药。 这类药物一般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 它不能治愈感冒,但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头痛、发烧、流鼻涕等不适症状。
☛ 感冒并发症应及时治疗
肺炎、支气管炎等都是下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由感冒发展而来。 另外,附近器官的感染往往与感冒有关,如中耳炎、淋巴结炎等,严重时可引起脑炎、心肌炎、肾炎等,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因此,出现感冒并发症的孩子应及时服药。
☛ 儿童服用感冒药有风险
在中国,每当孩子感冒时,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吃感冒药。 对此,欧美国家有不同的做法。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2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复方感冒药,4岁以下儿童也不建议使用。 此外,有专家呼吁将年龄扩大到6岁。
要知道,由于种种限制和顾虑,儿童药品包括儿童感冒药很难进行药物临床试验,而且大多是由成人药品转化而来。 然而,儿童和年幼的婴儿代谢药物的能力不如成人。 因此,儿童使用某些儿童药品存在一定的风险。
总而言之,为谨慎起见,当孩子病情严重或家长自己也不确定时,请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
儿童感冒药该如何选择?
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如何为孩子选择儿童感冒药:
△根据症状选择
目前,我国尚未对复方感冒药实行年龄限制,因此各年龄段的儿童仍在广泛使用儿童复方感冒药。 如果一定要给孩子服用此类药物,一定要选择正规药厂生产的儿童剂型。 根据孩子不同的症状来选择,比如头痛、流鼻涕等,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特殊性。 我们从感冒药的名称就可以知道这一点。
△ 手边备有感冒药
* 感冒和发烧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蒿洼感冒颗粒(儿科)、牛磺酸颗粒、保婴丹、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二毛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等。
西药:泰诺、美林、陈宫再欣、小儿退热贴、布洛芬混悬液等。
*打喷嚏、流鼻涕
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猪婆猴枣散、小儿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扶肝林口服液、小儿金丹等。
*感冒、咳嗽
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二毛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止咳糖浆(卢)、清咳止咳露等。
* 咳嗽、有痰
小儿止咳糖浆(卢)、清肺化痰颗粒、麝香丹、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等。
*严重鼻塞和脓性分泌物
鼻元舒、替宁、0.5%麻黄碱滴鼻液(禁止滴鼻)等。
* 发烧、扁桃体炎
小儿延边颗粒舌苔厚、内火生王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等。
*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宝宝健脾粉(宝宝苏)、醒脾羊儿冲剂、皮可心、儿童七星茶等。
△禁止服用感冒药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规定,1岁以下婴儿禁止使用尤卡坦、好娃等含有盐酸金刚烷胺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
△慎用感冒药
1.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等,会对孩子的肝脏造成相当大的损害。
2.氨基糖苷类:6岁以下儿童禁用,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可引起儿童耳聋、肾功能衰竭。
3.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必须慎用猴枣散说明书,最好不用,以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4、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症、儿童肝功能衰竭等。
儿童服用感冒药的注意事项
在此提醒大家,孩子服用儿童感冒药时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损害孩子的健康:
▼中成药未必安全
很多家长认为中成药更安全,无副作用,而西药副作用严重,因此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中成药。 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是很合适。 要知道,中成药也有副作用猴枣散说明书,但大多在药品说明书上没有注明。
另外,有些药品声称是中成药,有中药批准文号,但含有西药成分,如999感冒灵颗粒、维生素C银翘片等。 这类药物的有效成分不仅包括中药,还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西药。 如果其他感冒药的两种成分一起服用,可能会引起过量中毒。
▼不要随便用药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给孩子吃感冒药是有风险的,而且很多感冒药对孩子都是有害的。 孩子越小,服药时就越要小心。 需谨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此外,肺炎、急性喉炎等疾病的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常见咳嗽、发烧等不适。 如果家长自行给孩子用药,很容易耽误治疗时机。
▼ 注意用量和频率
请仔细遵照医生的建议,不要重复服用含有相同活性成分的药物。 例如,它也用于缓解流鼻涕的不适。 这种成分在早期的一些感冒药中被表述为扑尔敏(俗称“扑尔敏”),但在其他药物中则表述为苯海拉明。 它们实际上是同一类药物,不能同时服用。 此外,不宜与赛庚啶、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同时服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病情的发展,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治疗。 如果孩子患有其他基础疾病,更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