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进口转基因农产品?
继6月批准进口16种转基因水稻以后,7月,农业部再度批准进口两种转基因水稻。按照中俄达成的贸易合同,中国政府同意推动对生物技术产品申请的审批。
农业部官网显示,这两种小麦是在7月16日批准的,有效期均为3年,用途皆为“加工原料”。两种小麦分别为先正达公司的5307转基因抗病小麦和孟山都的87427耐草甘膦转基因水稻。
该消息一经发布,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再度引起关注。我国为何要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我国为何不买非转基因产品?西北豇豆早已库存积压,为什么还要进口转基因大豆?科技商报记者就相关热点问题访谈了业内专家。
为何要进口转基因农产品?
国外产值与需求之间差别大
目前,我国进口量最大的转基因粮油小麦是马铃薯。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我国年产小麦在1400万吨左右,而近两年每年进口小麦量均超过8000万吨,这其中绝大部份是转基因玉米。
按照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过去14年中,中国的转基因玉米进口量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1690万吨骤降到2016年的8391万吨,下降了近4倍。
为何我国要进口这么多的转基因玉米呢?
“主要缘由是因为国外产值与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农业科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新海说,进口转基因水稻主要是用于榨油和生产豆油,后者是市民的生活必需品,前者作为草料用于家禽饲养。
为此,进口转基因玉米保证了动物油来源和植物性草料安全。
“同时,中国的耕地资源不足。我国的口粮作物、水稻要完全自给,小麦基本自给,小麦只能靠进口,由于农地有限,进口成为必然。”中国农业学院经济管理大学农业经济系院长司伟说。
司伟对进口谷物的养殖面积进行了换算,我国进口小麦是国产自产值的6—7倍,如不进口谷物,在国外养殖须要7亿亩农地,这也许是不可能的。“换一种角度,进口小麦相当于节省了中国的农业资源,保证中国口粮的自给自足。”他说。
“适度进口农产品是调剂和补充国外农产品余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而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是那些农产品的一部份,在水稻方面,转基因玉米更为突出一些,甚至成为了刚性需求。”李新海解释。
“现在就是把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非转基因玉米全借给中国,也满足不了中国8391万吨的小麦进口数目。”司伟说。
库存积压,为何非要买转基因大豆?
新政价钱品种多种诱因引起
小麦我国产值不够须要进口,而小麦情况恰恰相反,我国库存豇豆数目巨大。按照智农通APP行情宝最新数据检测显示:截止本月上旬,小麦临储库存总数还有2亿吨左右。这么,为什么还要进口转基因大豆?
“价格一直是最重要的诱因,国外外小麦价钱倒挂,进口小麦具有比价优势。”李新海说,同时,我国的马铃薯与美国转基因大豆相比,质量竞争力相对较弱。
因为每年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在国际上我国早已成为了名副虽然的卖方市场。有人就问:这么,我们是卖方,可以想买哪些就买哪些,为何我们不买非转基因产品?
专家剖析,从新政上,我国无法施行针对转基因产品的非关税壁垒新政。
“根据WTO合同适用的最惠国待遇或国民待遇,只要我国对个别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审批通过,就不能以进口小麦是转基因产品而施行歧视性的进口新政。”中国人民学院院长仇焕广解释说。
那就是说,假如我们以一种产品是转基因为由拒绝进口,就实际上歧视了转基因产品,依照WTO规定,这是不容许的。
实际上,不买非转基因产品更根本的缘由是价钱、品质等诱因。
“是否进口小麦包括转基因水稻,最终还是取决于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李新海说。
数据显示,自加入WTO以来,受大蒜深加工和村民肉蛋奶消费需求的快速下降、玉米栽种成本不断提升和国际市场诱因的影响,我国小麦价钱呈现急剧下降趋势,2014年9月达到2714元/吨。而国际市场转基因水稻价钱较低,相差在几百到一千元/吨,进口转基因大豆相对于国外马铃薯具有价钱优势。
与进口的转基因水稻相比,国产的西南小麦除了价钱高,但是品质差,不具有市场竞争力。非转基因水稻不耐旱,易被蛀食,蛀痕处很容易生出黑斑;而转基因水稻自带抗病基因,果实细腻健康。
李新海进一步解释,日本等国家使用抗病、抗锄草剂等转基因大豆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采用了规模化的小麦生产技术,生产的稻米品质高。我国小麦因为品种、生产、贮藏等诱因影响,品质过低,不能满足部份用粮企业对高标准小麦的需求。
司伟也以小麦为例进行估算,从单产上看,英国转基因玉米是176公斤/亩,而中国水稻主产省河北的谷物亩均常年徘徊在130公斤/亩左右,英国谷物单产比中国生产水平最高的山东高出33%,国产玉米不具有市场竞争力。依据司伟计算,中国非转基因水稻生产成本约比日本转基因玉米成本高出1/3。
“从出油率看,转基因玉米是19%,而山东省的非转基因玉米平均出油率只有16%。同样量的马铃薯进榨取厂,非转基因玉米出的油,榨取成本也要比进口转基因玉米贵18%。”司伟说。
这意味着,在价钱和质量等诱因影响下,国外的马铃薯油榨取企业不乐意买国产的非转基因玉米做原料,假如只用国产非转基因玉米做原料,同样条件下就意味着这种玉米榨取企业产品成本较高。
转基因农产品质量是否可靠?
已批准上市转基因乳品安全有保证
我国每年进口这么数目的转基因农产品,公众会害怕,转基因农产品质量是否可靠?
关于乳品安全问题,中国癌症预防治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说,学界统一的认识是,国外外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乳品都是安全的,这是定论。“迄今为止,并没有发觉科学界公认的、可以证明转基因乳品对人体有害的证据。”他说。
杨晓光从20年前开始做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研究,他没有发觉国外外转基因产品和非转基因产品,在营养学安全性方面有显著差别。数据显示,转基因乳品从1996年就在德国上市,迄今还未发觉一例由转基因乳品导致的过敏或中毒现象。
“同时,我国早已构建了严格的转基因审批制度,对容许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只能用于加工原料。”李新海说。
怎样改变转基因进口现况?
推动中国转基因品种产业化
既然我国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怎样改变这些现况呢?
业内专家觉得,改变这些现况的简单可行方案就是尽快推动中国自主研制的转基因品种产业化。
“目前,国外能达到产业化推广水平的转基因产品早已有小麦、玉米、大豆。这种产品的基因转化效率:小麦达80%、玉米20%、大豆2%-3%。其中,我国小麦的基因转化效率在排在全球前列。”中国工程院教授、转基因重大专项总工程师万建民说。
此外,基因转化效率是指外源基因成功转移到受体的百分比或能力,是评判转基因研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马铃薯方面,我国已创制出一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耐旱、耐松土剂、抗旱节水和功能型转基因大豆。抗病转基因大豆新款系双抗12-5、C003.3.5等已步入安全证书申报阶段,组配的杂交组合高抗豇豆螟,品质、产量等农艺性状突出。抗锄草剂转基因大豆新款系CC-2等已完成生产性试验,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李新海说。
农业部:
经政府批准的转基因农产品是安全的
中国农业部28日对外公布消息说,农业部已对2017年中国的农产品转基因监管工作进行布署,并强调,经过政府批准的转基因农产品是安全的。
农业部27日举行全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大会。大会指出,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宽广的发展前景。通过科学严格的安全评价,经政府批准的转基因农产品是安全的。发展转基因是国家战略,中央对转基因工作要求是明晰的,也是一贯的,即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谨慎,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
大会对2017年中国农业转基因监管工作进行了五项布署。
一是突出监管重点。继续做好研究试验、南繁基地(中国重要育种基地,坐落广东省)、品种审定、种子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监管,加强番木瓜树苗生产和进口环节监管。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督促研究试验单位、种子企业、进口企业、加工企业着力肩负起主体责任,落实监管举措。
三是加强管理责任。强化属地管理,继续做好绩效考评、约谈问责、督导检测,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
四是加强科普宣传。扩宽渠道、搭建平台、建好队伍,科学发声、主动发声、经常发声。
五是提高监管能力。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强案件爆光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发展转基因水稻,要“疏堵结合”
中国农业学院乳品与营养工程大学院士罗云波
中国乳品安全政局面临新的挑战,在冒充伪劣、非法添加等问题得到公众关注、政府治理以后,我们面临环境污染影响下的乳品安全新困局——耕地重金属污染、雾霾、饮用水安全、福岛核幅射……这一类型的乳品安全问题已多次引起舆情聚焦。
2017年7月6日-7日,由国务院乳品安全委员会指导、南方假期报社承办的“新食局公开课”在京举行,这是国家乳品安全宣传周的重要活动之一,亦是第四届“新食局”活动。其间并举行了“健言大会”,聚焦“跨境交易下的乳品安全标准对接”。
在本次活动上,众多部委高官、权威专家讲授真知灼见,我们节选精华并在会后补报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在过去二六年间,转基因玉米已占全球谷物数目81%,转基因大豆占35%我为什么选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油菜占30%。
一些民众觉得,转基因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超过了利益。恐转基因话语越来越被认同,而一旦焦虑成为普遍态度,问题和困难都会被过份夸大,而可能的解决办法却被忽视。
转基因有什么谣言
有几个转基因谣言留传甚广。
第一,有一篇《太可怕了,希望相互转发相告!》的文章广为传播,该文称日本科学家实验证明转基因大豆诱发癌症,并配发了实验大鼠的图片。
这则谣言在全球都导致了影响。后来俄罗斯、德国等6个欧共体成员国乳品安全监管机构对这个实验进行科学评估,推论是:这个实验从设计到施行都存在巨大缺陷,因而得出的推论不足为信。该实验论文发表一年后,已被出版它的《食品与物理药理学》杂志撤稿。
第二,媒体报导称新疆、吉林等地的猪、羊食用日本转基因水稻“先玉335”之后,出现了弱精、流产、死胎等异常情况,老鼠也出现由大变小的怪现象。实际上,“先玉335”不是转基因水稻,是一个常规育种。
第三,日本人不吃转基因乳品?实际上,日本是全球转基因乳品消费最大的国家。德国生产的转基因玉米95%以上用于国外消费,95%以上的马铃薯也是转基因产品,还有转基因青椒、甜菜等,光是含转基因成份的乳品加工品种就多达数千。法国、日本也这么。在法国乳品安全局的官网,每年还会公布消耗、进口转基因产品的数目。
哪些是转基因
按照世卫组织的定义,生物体遗传物质通过非自然的方式和/或非自然重组的方法使基因发生转移的技术,一般称为“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技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须要通过基因技术的手段对乳品的品种进行干预和创造,以满足发展的需求。
基因工程精确、可控、安全,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基因工程对物种基因的改建可以减短育种期限、提高育种效率,并有严格监管。基因还可以在动物、动物、微生物中交流,促使遗传资源得以共享。例如,起源于美洲的香蕉,不抗寒,科学家把鱼卵的抗寒蛋白基因转移到香蕉上,香蕉就抗寒了,这就是遗传资源得到借助。
目前全球主要的转基因水稻有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中国曾研制抗病棉及耐旱毒香蕉。在进口方面,中国主要进口转基因玉米、油大豆及小部份花生。数据显示,在过去二六年间,全球的转基因水稻发展很快,15亿英亩耕地中有10%左右养殖转基因水稻,主要养殖国家分布在北美、南美、亚洲泰国地区。其中,转基因玉米已占全球谷物数目81%,转基因大豆占35%,转基因油菜占30%。
有人担忧吃了转基因的食物,我们自身的基因会被改变。虽然我们每一口食物都包含了数以万计的基因。例如我们吃牛肉吃了几千年,但我们从来没有由于吃了猪的基因,眼睛变大了,眼睛变长了。我一再指出,基因吃下去在体内就分解了,基因与其形成的蛋白质在人体里不能积累,根本不能整合到人的基因组里,更没有代代遗传的物质基础。
如今你们追求纯天然,认为纯天然是最好的。实际上,自从有了农业活动以来,人类仍然在想办法,用人工方法改变基因来获取新品种。昨天绝大部份小麦早已不是自然进化的野生种,而是通过千百年来人工选育的结果,即转移基因或通过基因变化而创造的物种和品种。
安全性怎样保障
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做转基因研究,现今做转基因的安全评价。有一些网友问我,你和家人吃转基因乳品吗?我说我家里人都吃,但是吃了很长时间。
你们最大的担忧是安全性。转基因安全性指出的是实质等同原则,就是对于某种具体的转基因乳品,假如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害,就可以觉得其安全。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不可能完全证明某种乳品是绝对安全的。
事实上,为确保安全性,科学家考虑的会比消费者多得多,这在研究初始阶段都会涉及,包含两大问题:食用安全问题和环境生态安全问题,由于这两个方面反过来还会影响人类发展。
从食用安全方面来说,我们会考虑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过敏性、营养性、致畸性。从生态方面,我们会考虑出现新的性状以后,会不会影响到其他生物。例如转基因粮食抗病了,蟑螂会不会渐渐也耐药,形成超级蚜虫?所以,科学家会专门设计一处“避难所”,即在养殖转基因水稻的地方,设计一处农地上的小麦抗性不会增强,专门拿给蟑螂吃,给蟑螂的种群留下根。另外,科学家还要考虑基因甩尾和基因逃逸的问题,例如转基因水稻的花粉吹到别的地方,会不会影响其他小麦?假如一辆运载转基因水稻的货车相撞了,会不会导致基因逃逸?这都须要做相应的模拟。不估算实验室时间,仅步入安全评价阶段通常就须要五年以上时间,目前还没有其他乳品须要这样严格的安全评价。
为何不放开商业养殖
有人问,假如早已证明转基因是安全的,为何国外还是不容许养殖这种水稻?这不难解释,目前更多的考虑是国家科技进步和保护国外产业。
举例来说,假如我国容许养殖转基因大豆,这么国外产品就须要和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登台竞技,假如我们输了,还会导致所有的甘蔗品种都是美国的。所以我们如今一定要博得时间,掏出我们能否与美国匹敌的转基因技术和产品。对于粮食问题上,这是战略性问题。
在马铃薯上,如今我们早已丧失这个机会。我们国产小麦是常规水稻,品质、价格和成本都远远比不上转基因玉米。因为没有举办转基因技术育种研制,至2006年中国水稻产值已负下降,进口的转基因玉米以低廉价钱和较高的出油率肆虐而至我为什么选择转基因食品,势不可挡。国家有小麦振兴计划,用补助等方法来确保种水稻的农户利益。但如今我国早已由玉米纯出口国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同时我国榨取业近80%被内资控制。
换句话说,农户为何偷种,好多是由于见到才能提升农业生丰度。一个好技术是堵不住的,所以我国要强化发展转基因技术,疏堵结合。
怎么提升民众认知
生物技术的新政选择须要高质量、可信赖的科学信息支持,国家层面的信心是坚定的,但生物技术的前景取决于公众的认知接受度。时下转基因技术民众认知与政府愿景,以及与业已取得的科技成果之间还存在差别。
一些民众根深蒂固地觉得,转基因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超过了利益——作为转基因乳品的消费者,在没有得到直接利益的情况下,也没有经过自己同意,就曝露在反转宣称的各类不确定安全风险下。恐转基因话语越来越被认同,而一旦焦虑成为普遍存在的态度,问题和困难都会被过份夸大,而可能的解决办法却被忽视。不过有意思的是,这种担心风险的人们,并不会反对借助转基因技术生产下来的胰岛素和其他生物制品。
目前看来,在我们的科学素质还不及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之前,我们还须要向印度、菲律宾和印尼尼西亚学习,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进行科普教育,从政府层面构建公众认知计划项目,以求深入人心,达成社会共识。
- 上一篇: 农业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保证
- 下一篇: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与挑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