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送你降压四锦囊受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专家送你降糖四锦囊
受不良生活形式、饮食习惯、压力等多种诱因的影响,临床上出现越来越多年青的高血糖患儿。专家提醒,步入40岁之后,哪怕没有病症,也要关注血糖问题。假如夜尿增多,也有可能是血糖问题哦!
同时糖尿病高血压食疗法,现代人讲求养身药膳,觉得合理健康饮食对治病大有益处。若果是高血糖,也能靠吃控制好血糖吗?专家的意见是:“药不能停!”血压的管理不能只靠饮食,想要控制好血糖,健康的生活形式和科学用药、严密监控血糖缺一不可。日常管理血糖有什么诀窍?不妨收好南医医院心血管外科周滔校长医师开出的降糖四个锦囊。
锦囊一:
降糖抗生素+健康生活
周滔介绍说,健康的生活形式是医治高血糖的基础,应常年坚持。而健康的生活形式包括合理饮食、戒烟戒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是的,合理饮食很重要,重点是限制谷氨酸钠摄取、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这可能也算是“食疗”,但却不能只靠它。健康的生活形式还包括控制体重,防范超重,已超重的肥胖者则要科学减重。
但单纯健康生活,是远远不足以控制血糖的。在此基础上,还需坚持血糖检测及合理使用抗生素诊治。血糖控制疗效不理想,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抗生素医治恰恰能明显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临床数据显示,坚持服食降糖药的病人,脑中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长了50%;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增长了15%~30%。
其实,高血糖医治中,合理服药是血糖达标的关键,健康生活形式则是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同时执行能够有效控制高血脂。
锦囊二:
平稳降糖,拒绝“过山车”
降糖太快太猛可能“出大事”!周滔说,降糖太猛,身体不能适应,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血流平缓,导致脑中风、心腹痛或肾功能亢进。长年高血糖的奶奶,假如降得太快极易发生中风,导致严重后果。
持续、平稳降糖才是正确的降糖法门。通常的高血糖病人,血糖达标要用4~12周才是安全的,老年、冠脉或右侧颈动脉严重窄小及耐受性差的病人,血糖达标时间还应适当延长。
同时,眼压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由于血糖过高会造成脑供血不足,降低脑缺血的风险。健康成年人的正常眼压范围是:收缩压90~,舒张压60~,高血糖病人的降糖目标值还得因人而异。普通高血糖病人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最高数值(140/)为降脂目标;若高血糖合并糖尿病、肾病、冠心病,则建议控制在130/;60岁以上的高血糖病人,控制到150/就可以了。
锦囊三:
勿必监控夜晚血糖
周滔提醒,人体的血糖存在昼夜节律,夜晚是三天中血糖最高的时段。好多高血糖病人夜晚血糖不达标,有诊所的心外科急诊曾调查过2000余名高血糖病人,下午7:00~10:00间检测血糖,夜晚血糖不达标率高达54.6%,相当于10位高血糖病人中就有5位病人夜晚血糖不达标。
实际上,管理好早上血糖,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控制了全天24小时血糖。而夜晚血糖不控制的话,心脑血管疾患最易在这个时段“偷袭”。早晨时段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也比其他时段降低70%。
怎样管好早上血糖呢?首先,要积极检测夜晚血糖。建议在睡醒后半小时到1小时公测量,最好一般在晚上6:00~10:00之间、服药前、早饭前检测。
居家自测血糖要记住“三要点”:
1.安静放松:取坐位,脚放平,眼压计、上臂、心脏保持三点一线;
2.位置规范:袖带的下缘在肘窝的上方2.5cm处;
3.读数精准:视线与血糖计刻度保持统一水平线,记录数值精确到个位数。
锦囊四:
常年坚持服食长效降糖药
高血糖病人须要常年甚至终生服食降糖药医治,坚持用药可提升高血糖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周滔说,用药建议选长效降糖药,其特征是半衰期多在24小时及以上,每晚只需吃1次,降糖效果能覆盖24小时;因为其作用持久、平稳,可有效控制全天24小时血糖和夜晚血糖,可降低用药次数、提高医治依从性,更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患。
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私自停药或减量,以免引起血糖波动。血糖忽高忽低,最易发生脑中风、心梗等急性心脑血管风波。
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药停药?
在保持健康生活形式、长期用药的情况下,每晚坚持自测、记录血糖,假如血糖保持稳定超过3个月,可到心血管外科急诊咨询本科大夫,在大夫的指导下减药乃至停药。
确切自测记录血糖如此做:临床上八成人的血糖高峰是在夜晚,早晨3:00~5:00到达另外一个峰值。确切检测、记录血糖的方式糖尿病高血压食疗法,可以每日在两个高峰期和另一时段一共检测三次,除去一次差别最大的数值,取另外两次的平均值记录出来。
周滔介绍,受不良生活形式、饮食习惯、压力等多种诱因的影响,临床上已有越来越多年青的高血糖病人,例如年仅十几岁的肥胖病人就伴有高血糖问题,40岁左右开始出现血糖问题早已十分多见。
早期开始出现血糖不稳的情况,可能并没有太过显著的头痛心悸等相关病症。普通人群要注意定期复检,一旦发觉血糖过高,需立即就诊咨询大夫。假如发觉夜起上公厕次数增多,也要提防高血糖问题。
- 上一篇: 《我不是药神》:印度神油“非亲生”
- 下一篇: 糖尿病之发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