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隐匿的杀手,你了解多少?
有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器官
它被称为胰腺。
胰腺虽小,但功能却很多
一旦生病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您对胰腺了解多少?
胃的后面是胰腺,一个不起眼的器官。它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有两大功能:
一是分泌胰液,帮助消化脂肪和蛋白质。
二是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
这两个特点也导致胰腺癌有两种类型,其中90%是胰腺导管癌(PDAC),10%是与乔布斯同类型的癌症,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
胰腺癌十分凶险,被称为癌症之王。虽然我国每年确诊胰腺癌的人数只有12.5万人,但却位居我国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五年生存率仅有10%,确诊基本上就是“死刑判决”。
之所以如此凶险,除了早期难以发现且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消化道疾病外,治疗方法也极其有限,目前只有手术、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副作用较大,且手术是腹部外科中最难的手术,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基本无效,而每次注射收费120万元的CAR-T疗法更是完全没用。
该手术需切除胰头、十二指肠、胆囊、胆总管及部分胃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腹部外科最复杂、难度最大、挑战性最高的手术,对医院和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胰腺癌高风险人群
1.年龄4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疼痛、不适,并伴有腰痛(排除胃、胆道疾病),伴有短时间内体重下降;
2、长期吸烟、酗酒或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人;
3. 复发性慢性胰腺炎患者;
4. 患2型糖尿病10年以上,或新发糖尿病,但无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症,且很快出现胰岛素抵抗的老年患者;
5.有胰腺癌、遗传性胰腺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Peutz综合征、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如乳腺癌、卵巢癌等)家族史者。
对于上述胰腺癌高危人群,应改变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适当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适当运动。
此外,还要特别留意身体的异常变化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胰腺癌患者能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尽早发现胰腺癌?
在尚未完全了解致病原因之前,上述“预防”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目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但正如前文所说,胰腺癌早期并无特异性表现,且由于位于腹膜后方较深部位,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十分困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什么都不做,听天由命。只要我们重视它,我们仍然可以尽最大努力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方面,高危人群应主动接受筛查。
对于胰腺癌高风险人群,尤其是有家族病史、已有胰腺病变者,建议每年抽血一次,检查CA199、CA125、CEA等肿瘤标志物,结合腹部CT或MRI检查,有时也可考虑超声检查,若发现异常,需定期复查或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高危人群是指:年龄大于40岁(特别是大于50岁)者、有胰腺癌家族史或已证实携带胰腺癌易感基因者、无家族病史但近期发病的糖尿病者、长期吸烟、饮酒者、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者、复发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特别是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主胰管黏液乳头状瘤、黏液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等,血清CA199升高者。
另一方面,不要错过任何“线索”,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有没有什么征兆表明我们可能患有胰腺癌?如前所述,胰腺癌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且不具特异性。最初的症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例如,早期胰头癌可能会出现阻塞性黄疸的征兆,而早期胰体尾肿瘤通常不会出现黄疸的征兆。
胰腺癌的一些早期症状往往容易与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混淆,需要我们提高警惕,提高识别能力。可能的临床表现包括:
上腹部不适或钝痛是常见的首发症状;
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腹泻尤其是脂肪泻等);
黄疸,可能伴有皮肤瘙痒、尿液呈深褐色以及粪便呈粘土状;
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消瘦、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血糖异常。
- 上一篇: 胃痛胃胀别大意,了解胃的作用与日常保护方法
- 下一篇: 很抱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