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营养生化检测内容
根据检测密度不同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有哪些
根据检测密度不同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有如下:
一是通过教练员观察或运动员自身的主观评价;其二是通过运动负荷实验,根据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评价机能状态;其三是运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原理:
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液中氨的浓度保持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中由于肌细胞内能量快速消耗使ATP脱去末端两个磷酸基团变为AMP,AMP迅速堆积并通过脱氨反应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和氨,由于氨离子非常小,极性强,能很快穿过细胞膜和血管璧进入血液。
生化全套都有哪些项目?
1、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2、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3、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4、肾功能(肌酐、尿素氮)。
肾功能(renal function)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
5、尿酸。
正常人体尿液中产物主要为尿素,含少量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6、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心、骨骼肌和肾脏最丰富,其次为肝、脾、胰腺、脑、肺脏等。
7、肌酸肌酶等。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肌酸激酶以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含量为多,其次是脑组织,胃肠道、肺和肾内含量较少。
扩展资料: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缓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溶血性黄疸 急性黄疸性肝炎 新生儿黄疸 慢性活动期肝炎 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 胆石症 阻塞性黄疸胰头癌 肝硬化 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 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5.1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3.1mmol/L或2.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1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性高HDL血症、胰岛素、雌激素、运动、饮酒等。
降低: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脑梗塞、冠状动脉硬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等。
1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高脂蛋白血症。
血清载脂蛋白AI测定的临床意义:载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它是反应HDL水平的最好指标。
降低: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13、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的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蛋白,主要代表LDL的水平,病理状态下APOB的变化往往比LDL明显。
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
降低:常见于肝实质性病变。
14、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15、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约为心肌总CK的14%,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的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小时消失。
16、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与LDH大致相同,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到2倍左右。
17、血清葡萄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18、血清尿素(URE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浓度在8.2-17.9mmol/L时,常见于UREA产生过剩(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等),或UREA排泻障碍(如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乏尿等)。
浓度在17.9-35.7mmol/L时,常见于尿毒症前期、肝硬化、膀胱肿瘤等。浓度在35.7mmol/L以上,常见于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19、血清肌酐(CRE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20、血清尿酸(U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肝病、铅及氯仿中毒等。
降低: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21、血氨测定临床意义:
升高:重症肝损害,117.8umol/L则发生肝昏迷。肝昏迷前期、性活动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常升高、肝昏迷时最高。
下降:长期低蛋白饮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生化全套检查
运动营养学知识点
营养: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营养素: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
营养学: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身体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技能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科学
血糖指数:指与参照食物摄入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程度相比,含糖食物使血糖水平升高的相对能力。 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自身合成或不足必须由体外的食物蛋白质直接供给。
必需脂肪酸:通常把维持人体生长所需而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呼吸商:食物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与同时消耗氧的体积之比。事物的卡值: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能值。基础代谢: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热能。
蛋白质的互补:几种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时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改善了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例从而使混合蛋白质的生物价提高。 膳食纤维:食物中所含的人体消化酶不能消化,不为机体吸收的多糖类成分的总称。 膳食平衡: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膳食中所攻击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膳食调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膳食摄入量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人群膳食摄入状况以及人们的膳食结构。运动饮料:营养素的组成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体育运动者的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的饮料。饮食紊乱:指运动员的进食行为受到外界因素的控制,而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和情绪恶化的情况。食物的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运动性脱水:是人们由于运动引起的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过多的现象。
成人所需氨基酸是八种儿童九种。人体必需营养素大致分六类: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矿物质 维生素 水 有人将膳食纤维列为第七大类营养素。三大营养素的平衡比例:糖60—70 脂肪20—25 蛋白质10—15.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C)和脂溶性(ADEK)
钙磷适宜比例一比二促进成人吸收二比一促进儿童吸收。铁摄入不足引起:贫血 免疫力下降 反甲 铁的吸收部位:胃 小肠。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可以转化但不能代替。酸性食物:肉蛋谷类,碱性食物:蔬菜水果海带。
盐6g 油脂25g建议每天50g粗粮 酒精不超过25g
治疗糖尿病的三驾马车:饮食控制 药物 运动疗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人体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 运动和日常活动的产热效应 食物的产热效应 机体生长发育
体育运动中的违禁药品:刺激剂 麻醉止痛剂 蛋白同化制剂 利尿剂 肽类激素 模拟物及类似物。 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 :称重法 记账法 回顾询问法 食物化学分析法
营养调查内容:膳食调查 营养状况 体格检查 生化检验。
根据血糖指数将食物分为高GI适度GI 低GI 。第一信使 激素 第二信使 钙
生化全套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1、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2、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3、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4、肾功能(肌酐、尿素氮)。
肾功能(renal function)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
5、尿酸。
正常人体尿液中产物主要为尿素,含少量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6、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心、骨骼肌和肾脏最丰富,其次为肝、脾、胰腺、脑、肺脏等。
7、肌酸肌酶等。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肌酸激酶以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含量为多,其次是脑组织,胃肠道、肺和肾内含量较少。
扩展资料:
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缓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溶血性黄疸 急性黄疸性肝炎 新生儿黄疸 慢性活动期肝炎 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 胆石症 阻塞性黄疸胰头癌 肝硬化 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 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5.1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3.1mmol/L或2.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1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性高HDL血症、胰岛素、雌激素、运动、饮酒等。
降低: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脑梗塞、冠状动脉硬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等。
1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高脂蛋白血症。
血清载脂蛋白AI测定的临床意义:载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它是反应HDL水平的最好指标。
降低: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13、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的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蛋白,主要代表LDL的水平,病理状态下APOB的变化往往比LDL明显。
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
降低:常见于肝实质性病变。
14、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15、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约为心肌总CK的14%,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的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小时消失。
16、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与LDH大致相同,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到2倍左右。
17、血清葡萄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18、血清尿素(URE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浓度在8.2-17.9mmol/L时,常见于UREA产生过剩(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等),或UREA排泻障碍(如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乏尿等)。
浓度在17.9-35.7mmol/L时,常见于尿毒症前期、肝硬化、膀胱肿瘤等。浓度在35.7mmol/L以上,常见于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19、血清肌酐(CRE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20、血清尿酸(U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肝病、铅及氯仿中毒等。
降低: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21、血氨测定临床意义:
升高:重症肝损害,117.8umol/L则发生肝昏迷。肝昏迷前期、性活动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常升高、肝昏迷时最高。
下降:长期低蛋白饮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生化全套检查
生化主要检查什么啊!
常规的血液生化检测包括的检测项目很多,大致可分为:全项肾功能检查、全项肝功能检查、全套脂类检查、钙、磷、尿酸、酸性磷酸酶、心肌酶谱及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蛋白电泳、乳酸测定、血氨测定等。
生化检查是指以生化手段定性、定量地分析酶、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是临床上诊断单基因病的首选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检查酶的缺陷。
因为基因控制着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着机体的一系列代谢反应,所以基因突变所致的单基因病必然导致酶、蛋白质异常,其参与的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底物、终产物也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故通过这些物质的检测可以反映某种基因是否受损从而作出疾病的诊断。如苯丙酮尿症病人,可根据其血清中的苯丙氨酸浓度增高,尿液中含有苯丙酮酸作出诊断。白化病患者可根据毛囊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作出诊断。
目前已有200种左右的蛋白质和酶活性异常可以通过电泳、层析、免疫、氨基酸顺序分析等技术进行检测。用于检测的材料主要为血清、活体组织(肝、肾、皮肤、甲状腺、肠粘膜等)以及培养的成纤维细胞。
关于运动员营养生化检测内容和运动员比赛期间的营养要求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上一篇: 程凯养生说运动治疗抑郁症
- 下一篇: 运动养生讲究什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