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拳演变的养生运动
岳氏意拳五行精义
上编 意拳总论
意拳者,拳之内家者也。用合天地,化生万物之形;体本五行,循环生克之意。盖天地之初,混混沌沌,茫然大气。既无归宿之可指,复无界限之可言。逮岁月嬗递,略就范围渐成一气继则轻清上浮,重浊下降,阴阳剖判。阴阳再合,遂成三体。于是五行循环化生万物。此天地进化之大概也。夫人身配天而生者也,其于养生之术,运动之道,须准天地进化之自然。而潜心顺修,复按五行生克之意而动静不乖,尤复旁参万物之变,而交推互证,庶几揽阴阳,夺造化,生生不息,幻变无穷,此意拳之妙用,抑亦养生不可须臾离者也。若形意之拳净原浑虚,动充四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敛而不局,放而不肆,约而不迫,张而不疏,神恬而不涉于寂,体静而不沉于枯,还精于周身,清神以积中,祛欲启蔽,长年益寿,神完而气定捍,邪侵而避物机,是超艺而进于道者也。至应变无方,接物无形,不虚不妄,不馁不葸,鬰勃如风云,声呼如雷霆,出入如鬼电,重如山隤,轻如风扫,攻坚杀敌,毫不经意者,尤其末焉者耳。
第一章:不动姿势
凡事有动必有静。动者静之效,静者动之储也。舍动言静,其失也枯。离静言动,其失也枵。然静为动之源,而运动者,尤必先致力于静。如是则气内充,而力外裕矣。意拳者以气行而不动姿势,实为入门初步,建本清源之道,学者应三致意焉。
第一节:无极势
两足跟并齐,两足见分度约九十,两臂切身下垂,此时当无思无欲、无形无像、无物无我,一气浑沦,无所向意,顺天地之自然,茫若扁舟泛巨海,静若木鸡植中庭,是之谓无极。
第二节:虚无含一势
由无极势半面向左,左足在前,靠右足胫骨,两足尖分约四十五度,两臂紧垂,腕曲掌摺,舌顶上腭,肛门上提,将浑沦之气略加收聚,是谓虚无含一气,亦即吾人先天真一之气,而为形意拳之内劲。
第三节:太极势
由前势左足跟靠右足胫骨,足尖分四十五度,两足跟向外扭劲,足尖抓地,两腿徐直下湾,约百二十度,两胯平均扣劲,腰挺直,两肩扣垂,两肘紧抱两肋,两手抱心,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食指前伸平直,右手中指亦前伸平直,两指叠合,静颈直竖,头上顶,身不可前俯后仰,不可左右歪斜,眼突舌卷气降,心中平定,不可努气,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心意诚于中,而肢体劲于外,一气流行,是谓太极。
第四节:两仪势
由太极势左足前进二尺许,足尖直前,右足不动,足尖向右约三十度,左足踵直,右足胫骨成大人字形,同时左手前伸,右手退后,左手伸至极端,高与口齐,右手虎口内向,与脐接,而小指外翻,腕曲掌搨,手足齐落,左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微向上内湾,由腕至肘水平,右臂弯曲如新月,肘意内抱,手指均须离开,稍圆曲,如爪如钩切忌局弯著力,左手大指横平,食指前伸,余指及腕掌如右手,两目注视虎口玦形,两肩两胯皆均力垂扣,两肘力垂,两膝挺扣,两足跟力向外扭,是谓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此时上身正直不可俯仰,心气平静不可助长,身则看阳而有阴,看阴而有阳,气则呼出为阳吸入为阴,清气上升为阳,浊气下降为阴,诚于内者为阴,形于外者为阳,呼吸上下内外三者,以象阴阳,故谓之两仪。
第五节:三体势
由两仪呼吸相应,上下相贯,内外如一,谓之阴阳相合,阴阳相合,而三体生焉,三体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在人卫头手足,头以象天,手以象人,足以象地,取其聪明睿智,才力气魄广大精奇,足以相配也,夫天地间形形色色,大哲学家未能盖知,事事物物,大博物家未能悉辨,然以归纳法括之,均不外天地之化生,人工之制造也。换言之,意拳之精微奥妙,大拳师未必尽其能,生克变化,大方家未能尽其用。然以归纳法括之,均不外头手足之伸缩运动也。故欲知天地间之物,尽意拳之妙,先致力于三体,庶几得其要矣,三体为意拳之基础,如操练之立正,凡百运动皆基于此,故分条祥论于后。
第一条:三节
全身分为三节,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股为下节。各节复分三节,以头言之,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以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股言之,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肱言之,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稍节,掌为中节,掌根为根节。三节即明,而内劲发动之脉络,即可知矣,盖指之力源于掌,掌之力源于掌根,故掌根摧掌,掌摧指,而劲乃出。手之力源于肘,肘之力源于肩,故肩摧肘,肘摧手,而劲乃行。足之力源于膝,膝之力源于胯,故胯摧膝,膝摧足,而劲乃通。然肩胯之劲源于身,身之劲源于丹田,为内劲之总源也。
第二条:四稍
血肉筋骨之末端曰稍,发为血稍,舌为肉稍,指为筋稍,牙为骨稍,四稍用力,则常态猝变,令人生畏,
一、血稍: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毛发虽微,摧敌何难。
二、肉稍: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坚比铁,心神勇敢,一舌之威,落魄丧胆。
三、筋稍:虎威鹰猛,以指为锋,手攫足踏,气力兼雄,指之所到,皆可奏功。
四、骨稍: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眦裂目突,惟牙之功,令人恍惚。
第三条:八字诀
四稍之外又有八字,三体一站,八字具备,皆所以蓄力养气,使敌我者失所措也,八字之名称,一曰顶,二曰扣,三曰圆,四曰毒,五曰抱,六曰垂,七曰曲,八曰挺。而八字又各有三事,共二十四事也,分述于后。
一、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是谓三顶。
二、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掌扣,则气力到手,手足指扣,则周力厚,是谓三扣。
三、三圆:脊背圆,则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是谓三圆。
四、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视兔之饥鹰,手毒,如捕羊之饿虎,是谓三毒。
五、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敌不变,两肘抱肋,出入不乱,是谓三抱。
六、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摧肘前,肘垂,则两碗撑圆,是谓三垂。
七、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厚,是谓三曲。
八、三挺:挺颈,则精气贯顶,挺腰,则力达全身,挺膝,则腿坚马稳,是谓三挺。
第四条:九歌
九歌者,乃三体之九事,分条研究,以资熟练也,其九事即身、肩、肱、手、指、股、足、舌、肛门是也。分列于后。
一、身:前俯后仰,其势不劲,左侧右倚,皆身之病,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二、肩:头欲上顶,肩须下垂,左肩成拗,右肩自随,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三、肱:左肱前伸,右肱在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则不远,直则少力。
四、手:右手在脐,左手齐心,后者劲塌,前者力伸,两手皆覆,用力宜均。
五、指:五指各分,其形似钩,虎口圆开,似刚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六、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虽有支绌,每见鸡形。
七、足:左足直出,倚侧皆病,右足势斜,前踵对胫,二尺距离,足指扣定。
八、舌:舌为肉稍,卷则气降,目张发竖,丹田愈壮,肌肉如铁,内竖脏腑。
九、肛:提起肛门,气贯四梢,两腿缭绕,臀部肉交,低则势散,故宜稍高。
此一节自三体势至此,为意拳之格式,格式者入门一定之规也,无论五行、十二形皆以此为主。
第二章:意拳养气学
气者,勇之实也,养气即所以养勇,黝舍之流,不肤挠,不目逃,视不胜优胜,刺王侯若刺褐夫,视三军如无物,盖习养有素,气充乎四体,而溢乎其外,见乎其勇,而不自知也,然此特气之粗者,抑犹有其精者存焉,至大至刚,配义道而无馁,塞天地,溢四海,故孟轲养之以成贤,文天祥守之以遂忠,盖磅礴凛冽,是气常存,足以助精魄,强神明,不随生死而变灭,此所谓大勇者,宁可与黝舍同论哉,夫粗者魄气也,精者魂气也,魄气生于体,魂气生于天,魂气清明而富于仁,魄气强横而偏于贪,神人不以体魄用事,故养魂而弃魄,愚夫只知有身,故养魄而去魂,圣贤重魂轻魄,故以魂制魄,勇士重魄轻魂,故以魄制魂,此养气之大别也。形意之养魂气乎,魄气乎,抑魂制魄,或魄制魂乎,曰:此皆非形意养气之道也,形意以身体为运动,故不能舍魄以养魂,然其养生之术,须准天地进化之序,生克变化之方,必按五行循环之意,化生万物之形,苟舍魂以养魄,复不能尽形意之能事也,然则何为而后可,曰:魂气灵明,形意之生克变化,赖以神其用者也,魄气浑厚,形意之实内充外,赖以壮其动者也,轻魂则变化不灵,轻魄则实力不厚,必魂魄并重,乃尽形意养气之要功也。
第一节:意拳养气之必要
或曰身体之伸缩也,四肢之变化也,端赖乎筋肉骨血,而五脏之主动于内者,似与气无涉,曰是不然,人得五脏以成形,复由五脏而生气,五脏之于人,犹轮船之气房火车之锅炉,运动变化,固赖乎此,然无蒸汽以促动之,则机关虽灵,终无以善其用,气之于人犹是也,故五脏之动,赖乎气,气之强弱虚实,可使人壮老勇怯,况形意为内家运动之一,而变化灵捷,实力充厚,非魂魄并养,不为功使,非培而裕之,扩而充之,又何足供吾人无量之用哉。
第二节:意拳养气之功用
气始生于一,终分为二,即魂魄也,阴阳也,魂气属阳,灵明轻清,可虚实刚柔,循环变化。神乎神乎,至于无形,微乎微乎,至于无声。阳气之妙用也。魄气属阴,浑厚重浊,可坚强猛烈,不挠不逃,雄魄毅兮可摧壁,气刚大之而拔山,此阴气之妙用也,武术专家,技臻绝顶者,其攻人也,无迹可寻,虽稠人广象,千目共睹,莫能见其手之所至,足之所履,身之所止,谓为玄无,乃魂气充有以致之也。其被攻也,手触其身,如金城,足冲其股,如铁柱,当之者,颓狼狈却退,乃魄气厚有以成之也。昔武穆用兵,先谋后动。其动也,灵妙变化,飘忽猛烈,莫可推测。其静也,严整庄重,如山岳坚实,莫可撼移,兵家谓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非魂魄二气修养有素,何克臻此,故武术之精者,必精于气,精于气者,必精于兵,养气之道,何可忽乎哉。
第三节:意拳养气之法则
形意之讲养气者多矣,或胸中努力,或腹内运气,是皆不明本根,而特齐其末,如告予之不动心者,虽直接而易为,终无补于实际。夫根本者,何也?曰:循理集义,明三节,讲四稍,练八字,熟九歌,是也。盖气分魂魄(阴阳),魂气生于天,根于义理,魄气生于五脏,根于四事,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清源而水流,培本而木茂,自然之理也,若夫孟※穿窬,童子不支,夏育为盗,懦夫不抗,是乃背理丧义,魂气全失,而猛怯资殊也,江湖无赖,弄姿摆势,然每被击于粗汉,世俗拳师,旋舞跳跃,然每被扑于伧父,倘四事修明,魄气坚实,何至于此,故形意之善养气者,非理无动,非义无往,自反而合理,虽万人无惴,自反而非义,虽褐夫亦惧,动必以理,趋必以义,而魂魄自盛矣,举措动静,必合四事,三节不合弗措也,四稍不明弗措也,八字九歌未熟练弗措也,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如是而谓魄气不强者,未之有也,然必有事焉,勿助勿忘,过用心则助,助则暴而气乱矣。不用心则忘,忘则荡而气散矣,米明此义,则内家要术毕尽乎斯,又岂独形意哉。
中编:意拳原理
拳以意名者,以意为诸拳之母,凡百运动,皆渊源与此也,夫心者人之宰也,耳目口鼻四肢皆听其指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而五行循环,生克变化出焉,天地进化,以五行为始,以化生万物为终,而人之运动,亦以意为始,以形为终,故意拳不明,而形拳亦无由而成,意拳包五行连环二部,学者须三致意焉。(形拳即十二形法另编第二册)
第一章:五行拳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于外者,五行有相生之道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见于洪范,而汉儒借之以解经,后人每讥其于义无取,而生克之理,究不为不当也,拳之以是取名,用以坚实其内,整饬其外,取相生之道,以为平时之习练,取相克之义,以为对手之破解云耳,非必沾沾于古说也,夫拳以五行名者,以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礮拳之形似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鑚拳之形似电性属水,故也,由相生之说论之,故横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鑚拳,鑚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礮拳,礮拳能生横拳也。万物生于土,故横拳能生各拳,由相克之说论之,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鑚拳,鑚拳能克礮拳,礮拳能克劈拳也。
第一节:劈拳
劈拳属金,其形似斧,有劈物之意,五行之中,以土为主,盖土生万物,内包四德,准其循环之理,而土生金,此劈拳所以为五拳之首也,然金于五脏相肺,拳之顺逆,肺气之通塞,与有关焉,
一、 路线
形意与诸拳不同者,前脚先进,后脚必紧随也,拳之用也,宜速进前脚,则便捷灵敏,必能取胜券之进也,宜猛跟后脚,则气摧身往,必不可当,劈拳之路线,每三步为一组,前脚进为一,后脚进为二,既进之脚复进为三,
二、 开势:
开势即三体势,其要领同第一编,第五节
三、 起势
两拳紧握后收,而复前伸,收时变阳,两肘抱肋,两拳间隔少许,前伸时,拳从口出,小指上翻,垂肘垂肩,同时前足顺进,后拳随出,紧贴前肘,两眼须注视前拳。
四、 落势:
后拳由肘前出,同时后足前进一大步,足手齐落,足落地如踏毒蛇,不肯稍纵,五指抓地,足心腾起,后足斜跟踏地时,力同,两手前推后挽,力务均,前手高齐心,后手在脐,而鼻手脚三者成一线。后肘紧靠肋部,如是则团结力大,屹如山岳矣,习练时,起落务要一气贯足,若波浪然,一波甫平,一波又起,然身体不可忽高忽低,否则气浮而力散矣。
五、回身势
右手在前则左传身,左手在前则右转身,转时以两足根为轴,足尖微离地,两拳仰抱在脐转要急起急落,仍前足进为一,后足进为二,既进之脚复进为三,
注意:劈拳由起而落,由落而起,为一圜形,此圜之周围,用力宜均,使处处皆到,不可有一毫之疏懈,手足齐落,肩胯相随,肘膝相合,是为至要。
第二节:崩拳
崩拳属木,其形似箭,有射物之意,木于五脏相肝,攻必拳顺则肝气舒,谬则肝气鬰,学者倘于此而加以精研,最足以助精魄,强筋骨,且简捷而应用,前夫恒以专此一拳而名家也。
一、 路线:
崩拳极简单,无起落势,而回身较他拳为繁,故以出势回身分段论之,其练法左腿永远在前,右腿跟进,故亦名左腿崩拳,
二、 开势(即三体势):
由开势两掌变拳,前者顺而后者阳,先进左足,右足随进,同时右拳伸出,左拳抽回,至两拳相交,右拳变顺,左拳变阳,故出拳如错,打敌而且破敌,此形意拳之妙诀也,收拳与出拳平均用力,出入必由洞口,紧贴两肋,如撕物然,两手互易,步法不可紊乱。
三、回身势
左足右横,同时将拳收回,从右向后转,右足横提,右拳鑚出,脚手齐落,成剪子股形,(亦名狸猫倒上树)两拳变掌,由阳而阴,后掌在肋,前掌齐心。
五、 收势:
他拳径收,惟崩拳则于二次回身后打出,则右手在前,右腿后退一步,足横落,左腿复退一步,足顺落,腿退时两手保持原势,至左足落时,右手猛撤,左手猛出,名曰退步崩拳,
第三节:鑚拳
鑚拳属水,其形似电,有曲曲流行之意,水于五脏相肾,拳顺则肾气足,否则肾气虚,倘于此研究有得,足使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化拙为巧,变滞为灵,而直劲出矣。
一、 路线:
亦以三步为一组,与劈拳同。
二、 起势及落势:
由开势左掌翻阳,右掌握拳为阴,左腿前进,同时右拳仰抱胸前,眼注左手,速接落势,右腿进一大步,脚落拳鑚,左掌覆拳,左脚斜跟,右脚仍顺,前拳齐鼻,后拳置脐,脚尖拳鼻成一直线,鑚出之拳时向里裹,小指上翻,不可牵动身体,以致歪斜力散,继续前进,其法同前。
三、 回身势:
右手在前,则左传身,左手在前,则右转身,后手自肋边反钻,以扣敌腕,急起急落,步法与劈拳同.
第四节、礮拳
礮拳属火,其形似礮,水平威力甚大,有加农之性焉,火在五脏而相心,故拳顺则心中灵明,拳乖则心中朦昧,甚矣此拳之不可忽也。
一、路线
劈鑚以三步为一组,崩拳以一步为一组,礮拳则以四步为一组,势皆斜出,
二、 起势:
左脚先进,右脚随之,右落左提,眼观一隅,掌变阳拳,右胁左脐,有如丁字,莫元莫卑,两肘夹肋,舌卷气垂。
三、 落势:
右拳顺出,如石之投,左拳裹翻,置之眉头,足提者进,与右拳侔,左右互换,无用他求,试详路线,如龙如蚪。
四、 回身势:
左手出,则左传身,右手出,则右转身,转时后脚为轴,前脚回至后脚处落地,而后脚提起,仍进步斜行,如路线南北在转身前打东南者,转身后打东北,四隅皆依此类推。
第五节:横拳
横拳属土,其形似弹,土在五脏相脾,其拳顺则脾胃和,拳乖则脾胃弱,而五脏亦必失和矣,盖土为五行之本,脾为五脏之本,根本不固,技叶必枯,自然之理也,故横拳者,五行拳之主也,学者宜注意焉。
一、 路线
横拳亦用斜势,其步数类劈鑚,而非直线,其湾曲似礮拳,而步数减。
二、 起势及落势
前脚提,后脚孤立,两掌变拳,前阳后阴,阳者如鑚拳,裹肘垂肩,高于眉齐,阴者隐匿前肘之下,目须平视,此起势也。前脚猛进,后脚随跟,进步之际,前拳入后拳出,入者变阴,出者变阳,出者拳鑚而肘横,横者所以制敌,鑚者所以攻敌,此落势也,
图:
三、 回身势
右手出,则右转身,左手出,则左传身,转时以后脚为轴,前脚随身,从右(左)向后转,脚落地时,即成起势,急作落势,手法与落势同。
第二章:五行生克
五行生克者,而人相对之拳也,其相生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是生生不已,变化无穷。即劈拳变鑚拳,鑚拳变崩拳,崩拳变炮拳,炮拳变横拳,横拳又变劈拳,临机应变,一在乎学者之熟练,与自己之运用耳。其相克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即劈拳破崩拳,崩拳破横拳,横拳破鑚拳,鑚拳破炮拳,炮拳破劈拳,若两人对练时,甲生之,乙克之,乙生之,甲克之,循环不息,所以应用也。兹述其动作如后。
第一节:开势(即三体势)
设甲乙二人,取适当之距离,均用三体势站稳。
第二节:动作
1、 甲以进步崩拳,一面压迫乙之左臂,一面攻击乙之腹部,乙即以左手托甲之右肘,同时左足随左手而起,复随右手而落,以崩拳还击之
2、 甲复按乙之动作还之以崩拳,而乙则以左肘裹甲之左臂,急进右足,用右掌劈甲之左胸,(此金克木也)
3、 甲急退左足,同时利用乙之推力,以左臂架起乙之右掌,且以右拳攻击乙之腹部。(此火克金也)
4、 乙以右手压迫甲之右拳,同时进左足,鑚出左拳,直击甲颏部(此水克火也)。
5、 甲以左拳横出,右足退一大步,左足随之,稍向后移。(此土克水也)
6、 乙复用进步崩拳,甲稍退以左掌压之,乙复用崩拳,而甲压乙之臂,动以劈拳破之,以下成循环式,学者玩索而自得之,后不复赘
第三章:进退连环拳
连环拳者,五行合一之势也,分演之为五行,合演之为连环,以其势皆循环连贯,故以连环名之,然此拳以五行为母,五拳未习熟,不必学连环也,且既熟五拳,亦非习连环无以明变化之妙,而收应用之功,至其分合,总不外起钻落翻,阴阳动静,习者深心揣摩,自能领悟矣。
第一节:路线
第二节:开势
连环拳之开势,仍用三体势其要领同第一编第一章第五节。
第三节:进步崩拳
由三体势,两手变拳,进左腿,右拳阳出,顺落齐心,左拳顺回,阳拳齐脐,同时右腿随进,胫对左踵,提肛,挺腰,垂肩,两腿稍绌(其要领与本编第一章第二节同)
第四节:退步崩拳
右腿斜退一步,脚横落,左腿大退一步,脚直落,后脚尖直前脚外胫骨,右腿退时,两臂静保原势,至左脚落时,右臂抱肋,猛撤齐脐,左臂力出齐心,两腿成剪形,故又名剪子步(其要领与崩拳收势同)
第五节:顺步崩拳
右腿进绌,右拳阳出,顺落齐心,左拳顺回,阳落齐脐,左脚稍跟。
第六节:白鹤亮翅
右拳阳收齐脐,与左拳交叉,用力向下鑚至裆,成十字,即以原势上起至额,同时左腿斜退,两拳又各绕半圈,绕时两肘向里包裹,其力不散,至裆左掌右拳力打,同时右腿撤,与左腿并拢,腿皆稍绌。
第七节:进步炮拳
右腿进绌,左拳出齐心,同时右拳翻上至额,(其要领与炮拳同)
第八节:退步鑚拳
右掌横拦,左拳退至左胁,右腿大退,右掌下落,左拳由胸部鑚出,左腿退与右脚并提,此四动,必须手脚相合,动作同时,两腿稍绌,两拳阳置脐部,左横右顶,如后图。
第九节:进步拨掌
左腿进,左掌外拨,右掌随左掌起落,但仍在脐部,其精神与劈拳同,右腿随进,两腿仍如前势,两眼视左掌。
第十节:进步鑚拳
左腿稍进,仍绌左掌变拳,右拳鑚出齐眉,小指上翻,左拳回撤,阳置胁,右腿稍跟,亦有如横拳作法者,然无论鑚横,务以包裹严密为要,故又名包裹势.
第十一节:拗步劈拳
由前势垫步稍进复以右脚前进,而横落,同时左掌用力劈出,右掌覆挽,左腿稍跟,眼视前掌,俗称狸猫上树。
第十二节:进步崩拳
两掌变拳,右脚顺进,左腿大进,右拳阳出,顺落齐心,左掌顺回阳置脐,右腿随进,胫对左踵,提肛,挺腰,垂腹,两腿稍绌。
第十三节:回身势
回身与本编第一章,第二节,崩拳回身势同一要领
意拳是怎么回事啊?
意拳,又名大成拳,中国拳术的一种,源于心意拳。包括:站桩、试力、走步、发力、推手、单操手、实战散手等。是清末民初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主要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争力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争力、灵活、协调等,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站桩,要求从精神上松紧到肢体上松紧,达到松紧协调,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处不弹簧"。试力是将站桩中所获得的浑元力充分调动起来,发力是拳术的有效打击力量动力,意拳发力,就是浑元力的发动,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很小的动作,爆炸的速度,打出很整的力量,以便完成有效的打击。站桩、试力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以便在不同情况下随机随势发力。摩擦步是结合试力的步法,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利随时发力。推手和散手,是意拳强对抗性的技击。推手也叫双人试力,在双方有肢体接触时,能够牵制对方并施以有效打击。散手,是徒手搏斗。意拳的器械有半把杆、双把刀等。
张氏意拳真的厉害吗?
张氏意拳真的厉害。总体说,传统武术都很厉害的。下面做详细介绍:
张氏意拳功法特点
张氏意拳是一门兼具养生健身、实战搏击的中华内功。整个功法体系分为:浑圆桩功、技击桩功、桩法运用、试力、找力、发力、蛇缠手、断手、散手以及武术器械的运用等。
张氏意拳功法的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定、活、变。
“定”的阶段能练出浑身“整劲”,气通三层易经洗髓,培养浑圆内力,以站桩的“七妙”法门为练内功的基本功;
“活”的阶段训练能逐步去掉桩功动功中各种杂质和毛糙不实用的东西,突出明、暗、化的整劲,全身内外皆动,身体具有高度的协调性、灵活性、闪电般的速度以及极强的爆发力;
“变”的阶段分“初、中、高”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进行无人当有人的假借攻防爆发力训练;中级阶段进行意识、本能、矛盾、思维灵敏训练,在与一人、多人(无论高矮胖瘦)进行上下左右、远近距离、左闪右避、前进后退以及多方位攻防实战训练、断手训练、击打浑圆球训练;高级阶段通过科学的神、意、气、力、法等一系列的艰苦训练,在险象环生的自由搏击中随心所欲,以精神笼罩控制对方,运用超级力量打击对方、击败对方,施展游龙绝技功夫与多人搏斗如入无人之境。
张氏意拳道法自然,符合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习练者可从中获取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实现自身的不断突破和超越。
张氏意拳的养生健身功效
张氏意拳具有良好的健身养生功效,安徽弟子小卞身患乙肝、胰腺炎、肠胃病、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在张广玉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通过2-3年的内外皆通的功法训练,身体恢复了健康,而且武功出众,多次击败国内搏击好手。河南弟子小倪早年练功出偏,后拜在张广玉老师门下后,不仅纠正了气功出偏的状况,尽管身体虽然不足百斤,但小倪已练出超强的抗打能力和灵活多变的身手。近年来,先后入门拜师的湖北弟子明然、山东弟子小唐、山西弟子乐乐、江苏师大弟子小林、湖南弟子小明以及国内其他省份的弟子在张广玉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指导下,身体、武功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在张氏意拳门下,通过张氏意拳修炼治好疾病的例子不胜枚举。
张氏意拳的实战功效
张广玉先生在国内多次与搏击好手交流并轻取对手;弟子们多次在国内外自由搏击擂台上取得优异成绩。
1996年江苏南京五台山武术散打擂台赛,弟子徐益群一举击败蝉联过75公斤级冠军的大勇,夺得冠军。
1999年武当国际武术节,弟子王辉与意大利国内空手道冠军迈克?哈默对抗,击断对手左小臂。
弟子魏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形意拳擂台赛获第2名;弟子孙绪祥、马奎、卞俊富、时翔、倪德林、王强、魏建军等在国内搏击场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战绩。
徒孙董亮跟从张广玉先生习武三年,代表上海某武警部队参加全国武警搏击擂台赛,获80公斤级第一名;2012年4月,参加中泰俄美四国对抗赛,第二回合KO实力雄厚的泰拳王阿森,夺得中国勇士金腰带。
2012年7月,张广玉先生带领弟子李开银、时翔、张传忠、阚斌参加澳门首届世界武术节,演练了张氏意拳,获得大赛唯一金奖。弟子阚斌在会场表演了抗击打,现场接受了陈式太极拳弟子的重拳、重腿击打,展现了张氏意拳门下弟子超强的抗击打能力。中央四套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港、澳、台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张广玉老师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意拳的发展传承
大成拳(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11月24日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为求强身健体,学习各种武术。
芗斋先生对拳学并不着眼于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更无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中国传统拳术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
1907年前后,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离师出游。1913年,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次长齐振林在北平设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芗斋先生受聘主持教务工作,得与刘文华(刘奇兰先生之子)、尚云祥、孙禄堂等拳术名家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技艺日臻精深。
1918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拳学的真谛,芗斋先生离家出游,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寺中方丈心意拳传人恒林大和尚切磋数月;后经湖北、湖南至福建,得识南少林寺心意名家方恰庄先生,经方先生介绍,与鹤拳名家金绍峰先生相识,互换心得。之后王芗斋先生重返湖南,在衡阳与心意拳巨匠谢铁夫先生相遇,较技败北,得谢老先生倾囊相授。
1925年,芗斋先生北返途中,在安徽淮南巧遇黄慕樵先生,得其健舞要义,后创游龙、惊蛇、鹤戏、挥浪等健舞。
20年代中期,芗斋先生对多年出游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总结和研究,针对当时武术界崇尚花拳绣腿的时弊和执着于一招一式的片面倾向,为道破是非,阐明真义,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摒弃沿袭几百年的套路与固定招式招法,参以学理,证以体认,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意拳无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拳的创立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命,曾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震动。 最早的意拳弟子为齐执度叔侄三人。此后不久,芗斋先生前往天津拜访师兄张占魁(兆东),并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有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松、苗春雨、张宗慧、裘稚和、赵逢尧、赵佐尧、张恩桐等从学意拳。此时的意拳已初步形成了无套路和固定招法的新颖拳术,包括有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训练内容,已不同于传统的形意拳。
1928年,应张之江、李景林二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携受业义子赵道新伴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参加旧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任大会裁判,并在大会表演了意拳的试力(含试声)。会后,应师兄钱砚堂之请赴上海传授意拳,在牛庄路成立了“意拳社”。当时有名家高振东、朱国禄、朱国祯、张长仪、张长信、尤澎熙、韩星桥、韩星垣、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宁大椿等拜学意拳。
1929年,芗斋先生写出《意拳正轨》一书。在沪期间,还曾与心意六合拳名家吴翼晖先生交流技艺,还击败了匈牙利籍世界轻量级职业拳击冠军英格,英格后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文。
1935年,芗斋先生携弟子卜恩富、韩星桥、张长信、张恩桐等北上经天津回深县,进一步研究意拳。
1937年,应北平名宿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赴北平定居。同年秋,北平名拳师洪连顺造访芗斋先生,三试三败,遂率徒众拜学芗斋先生,洪先生得意门徒姚宗勋后最得芗斋先生赞许。芗斋先生在四存学会体育班教授意拳,分技击班和养生班。技击班设在西城跨车胡同14号姚宗勋先生的私人寓所,先后吸收杨德茂、李永琮、窦世明、窦世诚、敖硕朋、敖硕鸿、张中、张孚、王斌魁、杨绍庚、李文涛、李见宇、王十川、佟国藻、焦金刚等学生;养生班几经易地,后设在北平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先后有学生秦重三、陈海亭、于永年、步玉琨、秘静克、孙闻青及芗斋先生次女王玉芳,张玉衡、齐振林也参加学习。
1940年初,芗斋先生在北平《实报》公开发表声明:欢迎武术界人士亲临赐教,以武会友,共同研讨武术发展,借以倡导意拳并阐明拳学真义。随后中外来访者不断,其中包括代表日本参加第11届奥运会摔跤比赛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和当时是日本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芗斋先生技服来者。泽井遂从学意拳,后回日本创“太气拳”。
1940年夏,张壁(字玉衡)、齐振林二人赞许意拳,赠意拳名“大成拳”,因不合芗斋先生本意,当时曾有意辞谢,但又不便推却,况且张老先生已于1940年4月2日在《实报》上发表了《大成拳的命名》一文,大成拳名遂由此传开。后虽恢复意拳一名,但因大成拳已人称多年,广为流传,至今意拳、大成拳二名同存,实乃历史之产物。
到1941年,芗斋先生先生对在技击上有成就的6位不同时期的弟子赐名:赵恩庆赐名道新、韩星桥赐名道宽、卜恩富赐名道魁、张恩桐赐名道德、赵逢尧赐名道宏,姚宗勋赐名继芗。
1944年,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的基础上,写出了代表作《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北平解放后,芗斋先生到北京中山公园传授以站桩为主的健身养生功法,不再传授技击。
1950年,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之聘,芗斋先生出任武术组副组长一职,后因外出去职。
1958年,应北京中医研究院的邀请,在广安门医院以站桩主治各种慢性疾病,开辟我国独特的站桩疗法。
1961年,又应邀前往保定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教授站桩功。
1963年,芗斋先生在天津去世。
芗斋先生门人甚多,而在技击上出类拔萃者,尤以王选杰、赵道新、尤澎熙、韩星桥、卜恩富、张恩桐、赵逢尧、姚宗勋、王斌魁等为著。
经常站浑圆桩,有什么养生效果?
经常站浑圆桩,对养生有一定的效果的。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阴阳和调则百病不生,阴盛阳衰则机体失调,阴沉阳亢则脾气暴燥。因此,养生长寿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平秘阴阳,调和心态,这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浑圆功夫的内修内养原则是超越自我,超长寿的生存。其具体的内修法也就是进行生理上阴阳平衡的修炼,即从“独立守神、抱圆守一”的浑圆养生桩修炼开始。浑圆养生桩是浑圆功夫中的基本养生手段,也是积蓄高能量,调整心态阴阳平衡的唯一方法。其以五内环境的内炼为主,把浑圆功夫特有的“麻热胀”意识作为体内感应的诱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使身心发生全面的变化,达到身心的高度自然净化、平衡肌体身心状态,从而起到养生治病、强身健体,超长寿生存的目的。
从意拳演变的养生运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意拳训练的基本内容及训练体系的价值、从意拳演变的养生运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上一篇: 晚上运动可以养生吗
- 下一篇: 很抱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