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常规之一的血常规,类型鉴别和疗效监测上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为“三大常规”之一的验血,在各级诊所都有举办的检验项目,在对发炎和感染的确诊,类型鉴定和效果检测上都起到了挺好的指导作用。验血检测结果看上去很冗长,主要是三大项: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
一、炎症类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白细胞计数(WBC):一定容积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非均质性混和细胞的总称,根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
白细胞生理智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别,如耳朵血比中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白细胞病理智增高多见于:急性发炎性感染,癌症,癌症,组织损伤,急性流血等。
白细胞总量:婴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儿童(5.0~12.0)×10^9/L。
2、中性粒细胞计数(NE):指一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目;
中性粒细胞比率:出生时60-70%,4-6天50%,到4-6岁前30-50%,小于6岁50-70%。
增多:见于急性和发炎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脑瘤、急性大流血、急性溶血等。
降低: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放疗、放疗。个别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胃炎、粒细胞缺少症、白细胞降低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减退、自身免疫性疾患等。
3、淋巴细胞计数(LY):指一升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
淋巴细胞比率:出生时30-40%,4-6天50%,到4-6岁前40-60%,小于6岁30-40%
增多:见于个别传染病(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结膜炎、病毒性脑炎、淋巴细胞性癌症和淋巴瘤等)。
降低: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指一升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嗜酸性细胞比率:0.5%~5.0%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患、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摘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
降低: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A):指一升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1%
增多: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败血症、嗜碱粒细胞肺癌、霍奇金病、脾摘除术后等。
6、单核细胞计数(MO):指一升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数目;
单核细胞比率:3%~8%
增多: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肺癌、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二岁以内的儿童可以稍高。
降低通常无临床意义。
二、检查结果的剖析
1、正常参考区间
验血检测的结果正常与否一般是以各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最小值到最大值)描述,测量结果高于最小值或低于最大值都是不正常,通常都在检验结果中反应下来。目前大多数指标都是用95%的可信区间描述。
2、正常与不正常的推论是相对的
所谓正常或则不正常的推论都具有机率性质的判定,假如用95%的可信区间判定,本次测量结果正常,说明这一次测量结果正常的机率是95%,因为各类其它难以预测的缘由有可能造成测量结果不正常,但其机率高于5%,属于小几率风波可以觉得不发生;假如本次测量结果不正常,说明这一次的测量结果正常的机率大于5%,属于小几率风波。医学上几乎所有的检测结果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正常或则不正常,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在医患诉讼中极其重要。
3、检测结果与癌症
验血检测最常见的临床基本检测和健康检测项目,它是好多癌症确诊的必要根据,但不能作为癌症的诊断根据。疾患的诊断往往须要病症学确诊、解剖学确诊、病理学确诊、流行病学确诊和影像学检测等方式能够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胸片检测结果为癌症的诊断提供了方向。不能认为某项检查指标不正常就是某种肝病。
三、采血时的注意事项
1、血液采集前,应防止慢跑,开车,爬走道等剧烈的运动单核细胞综合症,要求病人休息15min后进行采血,夏季保持血液循环通畅,放疗病人要求在放疗前采集标本,以保证测量结果确切,采血不能与静脉打针同侧臂,以免引起结果不确切。
2、服用个别抗生素可能显著干扰实验。采血时应寻问是否服食过干扰抗生素(如白细胞计数严禁服食的抗生素有解热止痛药和抗感染药等;红细胞计数严禁服食的抗生素有甲氨蝶呤,苯妥英钠等;嗜酸细胞计数严禁服食的抗生素有肾上腺甾体,ACTH;地塞米松对血小板集聚有抑制作用)并尽可能在防止干扰诱因的条件下进行,以易于比较和动态剖析。
3、患者个别生理诱因,如抽烟,吞咽单核细胞综合症,运动和情绪波动等,均可影响血液成份。甚至三天之内,WBC,EO,LY等参数均有一定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