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耕文明,立秋到了家家户要早稻收割,移栽晚稻
今天已经是立秋了,但秋老虎依然大显威势。 炎热的天气仍在炙烤着大地。 我想出去晒太阳,吸收维生素D,呆久了,要么中暑,要么脱皮。 最轻微的改变就是……成为一名黑人同胞。 古人把立秋视为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历来十分重视这个节气。 由于古代农耕文明,立秋时家家户户都要收割早稻、插秧晚稻。 那么本期秋季饮食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立秋吃什么。
01
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间习俗源于明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明朝将军徐达攻克元朝首都北平后,常遇春将军手下的一名士兵偷了一个农民的瓜。 常遇春对军事管理非常严格,偷瓜的士兵都会被判处死刑。 这时,农夫出来说,元朝有风俗,立秋摘瓜不算偷瓜。 常遇春闻言,赦免了这名士兵。 没想到,一说立秋捡瓜的人无罪,其他士兵就开始抢瓜了。 为了犒赏战士们,常遇春找到了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中唯一具有肉质和味道的茄子。 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间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02
在杭州吃西瓜
江苏各地立秋有吃西瓜的习俗,称为秋秋。 立秋往往是今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认为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冷,吃生冷的东西会对胃肠道产生影响,所以他们不吃西瓜。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了。
03
北京吃肉有“秋膘”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吃肉,即“秋后膘”。 在北京的一些老字号肉类专柜,顾客们排起了长队等待购买肉制品。 入秋后,虽然天气仍然很热,但人们不再感到湿冷难受。 毕竟,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于是我开始萌生了做点好吃的东西来弥补入夏以来的不足的想法。 我应该吃什么? 最满足的还是炖肉! 人们吃炖肉是为了补充夏季流失的体内脂肪,故有“秋脂贴”之称。
04
山东吃“渣”
在山东莱西地区,立秋时流行吃“渣”,这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也有“大人小孩吃了立秋的渣滓,不吐不泻”的说法。 这些食俗大多是为了预防痢疾,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对于秋季预防腹泻的认识已经有了。
05
《凛冽的秋天》火爆天津
除立秋时“贴秋膘”外,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人们认为立秋吃瓜可以避免冬春季腹泻。 清代张焘的《金门杂记·年俗》中有这样的记载:“立秋食瓜,谓之咬秋,可免腹泻。” 清代,人们在立秋前一天要吃瓜、蒸茄子等。 将香糯汤等材料放在院子里晾一夜,在立秋当天食用,以清热、避免痢疾。
06
四川人喝“秋水”
川东、川西地区还流行喝“立秋水”。 在自来水普及之前立秋吃什么食物,立秋这天,大人都会去河边、井边打水给孩子们喝。 这就是所谓的“吃立秋水”。 民间认为立秋吃什么食物,吃了立秋水的孩子,即使秋冬季节不小心喝了生水,也不会容易腹泻。
07
去台湾吃龙眼肉
《台湾通史·风俗》记载,旧时台湾“立秋前一日,思雨制春牛,置于东郊外,日头已过,谓之迎春”。男女盛装,香衣扇影,路上喧闹,春牛经过,小孩子争着摸它的耳朵,鞭打它的身子,说它会带来福气。就像年初迎春一样,格外热闹,又像是一派祥和景象。” 初秋时节,台湾周边海域飘扬着翼旗。 鱼、串、鱿鱼、鱿鱼、虾的生产期也是台湾龙眼的生产高峰期。 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就会成为大官,龙眼又叫“福元”,所以有“吃福元,生子孙”的说法。
08
南京“吃秋”
这周日将迎来立秋,也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节点。 老南京的立秋节气,有“啃秋”的习俗,也有一些很有趣的说法,比如“立秋十八锅”,意思是会有一段很长的炎热期。立秋之后; 此外,还有与立秋有关的贡秋节。 有“男秋凉,女秋热”之说。
来源 | 网络编译
编辑| 康斯南
- 结束 -
服务食品企业品牌洞察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食品信息》是中国食品报旗下最权威的服务食品企业品牌的新媒体矩阵。 通过企业人物深度访谈、生鲜行业信息发布,洞察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关注食品安全,解读食品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