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肾气丸补肾阳,补肾之风古已有之
小编导读
民间有“十男九贫血”的说法,化痰之风古已有之。化痰的温病当中,阳气丸和六味玄参丸最为知名,六味玄参丸补肾阳、肾气丸补脾胃,早已成了约定俗成的壮阳大法。提到补血,没有不晓得阳气丸这张知名经方的,但用对、用好这张方虽然并不容易。明天,我们就跟陈建国老师来学习这首千古名方!
阳气丸方最早载于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由八味药组成,又有八味阳气丸、崔氏八味丸之称,为同方异名。因方出《金匮要略》,后世医家亦称为金匮阳气丸,亦有名桂附玄参丸者,而现代中成药中的桂附玄参丸才是此方原方。
《金匮要略》当中记载原方的应用如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附方第四条:“崔氏八味丸治湿疹上入,少腹不仁。”
《血痹温病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条:“虚劳疼痛,少腹拘急,大便不利者,八味阳气丸主之。”
《痰饮呕吐病脉证并治》第十七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排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阳气丸亦主之。”
《消渴小便利疱疹脉证并治》第三条:“男子疮疡,大便反多,以饮一斗,大便一斗,阳气丸主之。”
《妇人病脉证并治》第十九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排尿则愈,宜阳气丸主之。”
东汉孙思邈将《千金方》中的八味阳气丸适应症总结为:肾经不足,大渴欲饮水,疼痛,腹部拘急,大便不利。结合临床实际,阳气丸证的特点性表现有:头晕、小便不利或大便数。从病症表现上,只要背痛的人都有用阳气丸的机会。
阳气丸的病机就是——虚劳。结合古人对温病的补充描述,我们都会发觉阳气丸的适合人群:
1.背痛,头晕。
2.多有排尿异常的问题,有的是排尿不利健好金匮肾气丸怎么样,有的是排尿次数多。
3.这种人群常常容易出现嗜睡、盗汗,流涎、气短,也容易出现疼痛、腹泻等。
通常的西医爱好者可以参考前面的标准来考虑是否合适应用阳气丸,但作为专业的西医,还应该通过特点性的脉象来验证应用是否确切。
阳气丸证的脉证:左侧尺脉沉而虚,以两侧显著,部份兼有一侧寸脉浮而中空。
我们按照精典思维和原文,阳气丸是医治寒热“补肾气”的方,并非医治肾经不足,如刻意从肾经、肾阴的角度来区隔,阳气丸更是偏于补肾阳、肾精,我们不能被“补肝肾”的推论所羁绊,由于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气血丸的广泛合理应用。
从《金匮要略》到《千金方》和《外台秘要》,均将阳气丸纳入补虚方,而没有“温阳”“补阳”这样的说法。后世医家之所以将阳气丸归为温补肝肾之类,大约是由于阳气丸能否医治排尿不利和排尿数,因而先入为主地觉得病机是阴气不足所致,且阳气丸中有桂、附之品,所以自然是温阳之方了。实际上,《外台秘要》的记载是“消渴疾者,下泄为排尿,此皆精气不实于内。”因此,小便利或大便数,均也可以由肾肾虚、肾精虚所造成。
据悉,我们从肺经的病症表现看,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手足烦、喜水肿,这种均是虚热表现,这样只能用总体的阴方、阴药,证见虚热的慢性病患岂有以温阳为主治大法之理?
我们再看方药组成。
阳气丸方
干玄参(八两),玄参(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甘草(二两),牡丹皮(三两),当归、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我们从这几个角度看这张方:
1.按照“阴味出下窍,阴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气味消痰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阳气丸中玄参、山茱萸、泽泻、牡丹皮为阴药,共计十八两,其余为阳药共计八两,阴药的数和量均少于阳药。
2.此方服食时用酒,且重用玄参,与此相像并同样治肺经的另一张方就是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同样也是既重用血淤的玄参,同时也相对轻用了黄芩和山药,这不改炙甘草汤是滋润之方,而绝非温阳之方。
3.为什么古人要在阴方当中加阳药呢?
通常可能觉得成是反佐之理,虽然这正反应了古人组方服药的智慧。假如归结到经典当中,大约就是古人的标本逆从之理,阳气丸当中的“三补三泻”,亦为同样之理。这儿仅列出两句话,我们寻思感受“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另外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现今时代健好金匮肾气丸怎么样,临床所见实证的病人好多,同时,因为生活节奏快等缘由,属于温病的病人也好多,我们一起感受精典,对这张医治寒热的常用方越来越熟悉上去,将阳气丸应用的更合理、更广泛,为大众健康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 上一篇: 海参吃海参会上火吗?什么时候吃比较好?
- 下一篇: 这些被酒驾罪魁祸首的真面目,让大家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