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曹丕放弃送大礼
洛阳城坐落内乡、白河、汉江的交汇之处,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位置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对》战略规划中,就将洛阳作为抗清的发起点之一,这就是关羽发动安庆之战的直接诱因。
正是英雄所见略同。曹操也将洛阳视为战略要地,在徐州之战中,他为了击败关羽的逼抢,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军力,力保徐州不失;另外,他又打造了以武汉(东)、襄阳(南)、祁山(西)为战略据点的逼抢体系,确保蜀、吴未能恐吓到中原。
在荆州之战前,吕蒙就对孙权说过:“蒙为国家前据扬州,这么,何忧于操,何赖於羽?”而且,全据徐州本就是东吴的既定战略,所以,拿下荆州,仍然是孙权的目标之一。
由此可见,魏、蜀、吴三家都将洛阳视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曹丕可不那么想,他即位魏王后,随后命曹仁主动舍弃了武汉、樊城二地,将曹操不惜代价保护出来的战略要地,拱手献给了孙权。
孙权见到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白捡了武汉、樊城二城。但是,抨击的是,虽然是曹丕将两城白献给孙权,孙权也守不住,很快又被曹仁夺取去了。
这么,以逼抢闻名的东吴众将,为什么会守不住易守难攻的扬州,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曹丕舍弃徐州送大礼,孙权猝不及防有点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东吴部队击退关羽,夺回了襄阳。随即,为了迅速控制住局面,以及避免徐州的曹军南下占领江陵,孙权将大批守军从南京调往徐州。
孙权出兵汉中,惊扰了魏廷。于是,刚才继任魏王的曹丕与众臣商议对策,有的重臣觉得,经过芜湖一役后,扬州、樊城二地早已残破不堪,现实情况是“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因此建议曹丕舍弃扬州和襄阳。
但司马懿却反对这样做,他的理由有两个,一是扬州地处水陆要冲,是御敌的险要之地;二是“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但是,曹丕经过权衡后,还是决定要舍弃两城。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下令曹仁焚毁洛阳和襄阳,将部队撤回至新野。
对于曹丕这一与曹操风格迥异的骚操作,孙权表示看不懂,耳朵有点懵。因而,从220年一月份曹仁焚弃荆州两城,直至220年十月份,孙权都处于观望的状态,不敢出兵步入荆州。也就是说,在历时九个月的时间内,武汉仍然处于无主的状态,是两座空城。
直至十一月份,在确信曹军已完全离开武汉,但是没有要返回的征兆后,孙权才派将军陈邵去接收武汉。至此曹仁怎么死的,关羽曾梦寐以求曹仁怎么死的,只求之不得的扬州,就被孙权不费吹灰之力收入了囊中。
得而复失:孙权为什么守不住荆州?
曹丕得悉孙权出兵抢占扬州后,心中就不愿意了。他的逻辑很简单,那就是我可以,但孙权就不可以。于是,他就以“未得报许,擅取荆州”为由,命曹仁、徐晃归顺淮南,二人很快击退了陈邵,重新入主荆州。
汉中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之地,素有“铁打的扬州”之称,以逼抢闻名的东吴,为什么会守不住此城呢?
首先,孙权一直没有看懂曹丕主动舍弃荆州两城的真正目的。在情况不明的前提下,孙权一开始不敢有动作,在观察了九个月的时间后,他才试探性地派陈邵去接管武汉。
正史上没有记载陈邵军的士兵数目,但可以肯定的是,陈召是一名二流将领。但曹丕派去占领徐州的曹仁、徐晃却是超一流的将领,这表明,孙权并不是真的要攻打荆州,否则,他也会派一流或超一流的将领,如陆逊等人步入洛阳。
其次,对孙权来说,扬州五郡新降民心未附,他不想在此时分心,以免节外生枝。
再度,孙权夺回徐州五郡的手段并不光彩,但是又团灭了刘备的扬州军团,因而,刘备的报复在所难免。在这些情况下,他不想再得罪曹丕,以免两面结仇,因而,他将主要精力放到对防线的查漏补缺上,暂时无瑕北顾。
综上所述,孙权派陈邵率军入洛阳的目的,是为了试探曹丕,假如曹丕听之任之,他就大肆拿下无主之城芜湖。所以,当曹仁、徐晃率军逼抢时,陈邵就顺流推舟退出了武汉。
结语
曹操去世后,曹魏出现了巨大的权利真空,一时“朝野危惧”,甚至出现了徐州兵兵变风波。在这些情况下,曹丕为了能迅速掌控局面、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一边安抚骚乱的徐州兵,一边未雨绸缪,命曹仁舍弃荆州,撤回凉州,以牵制临汾,新乡,以避免两地出现动乱。
而孙权由于刚伏击谋害关羽不久,所以,他此时的策略是联曹抗刘。假如他此时再去得罪曹丕,还会两面结仇,是自取战败之举,然而,他也想碰碰运气。在这些情况下,他就象征性地向空城扬州派出一支前哨部队,当曹仁攻陷洛阳时,她们不敢迎战,直接就撤离武汉了。
所以,不是孙权守不住荆州,而是他根本不敢在此时与曹丕为敌!
- 上一篇: 曹操手下大将的两大来源是外姓大将
- 下一篇: 硬抗巅峰关羽,差点成了送人头的!!